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抵桃源:沈从文散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抵桃源: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散文(重抵桃源名家散文典藏)》属“名家散文·青春读本”丛书之一,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选本。沈从文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着文人的雅趣和情调,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沈从文散文(重抵桃源名家散文典藏)》收入若干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佳作,并配以精美的插画,全书约12万字。

基本内容

书名:重抵桃源:沈从文散文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数:337页

开本:32

品牌:浙江文艺

作者:沈从文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533938283

内容简介

“我们同密司易是同行。但在我未到常德以前却没有认识过。我们是怎么认识的,这时想不起了!大概是死去不久的漪舅母为介绍过一次。……唔!是了!漪舅妈在未去汉口以前,原是住在F校中!而我们同三表兄到F校中去会过她。当第一次见面时,谁曾想到这就是半年后的三表嫂呢!两人也许发现了一种特别足以注意的处所!我们在回去路上……”这是来自《沈从文散文(重抵桃源名家散文典藏)》的节选部分。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苗族,湖南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30年代知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体家。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

媒体推荐

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

——汪曾祺

图书目录

怯步者笔记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遥夜

流光

狂人书简

到北海去

西山的月

生之记录

Laomei,zuohen!

小草与浮萍

废邮存底

南北风景

市集

游二闸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怀昆明

芷江县的熊公馆

湘西苗族的艺术

过节和观灯

湘行集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1934.1.8)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二)(1934.1.9)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1934.1.9)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1934.1.12)

小船上的信(1934.1.13)

泊曾家河(1934.1.13)

水手们(1934.1.14)

泊兴隆街(1934.1.14)

忆麻阳船(1934.1.14)

过柳林岔(1934.1.15)

泊缆子湾(1934.1.15)

过梢子铺长潭(1934.1.16)

夜泊鸭窠围(1934.1.16)

鸭窠围的梦(1934.1.17)

鸭窠围清晨(1934.1.17)

歪了一下(1934.1.17)

滩上挣扎(1934.1.17)

泊杨家蛆(1934.1.17)

潭中夜渔(1934.1.17)

历史是一条河(1934.1.18)

离辰州上行(1934.1.19)

到泸溪(1934.1.19)

泸溪黄昏(1934.1.19)

天明号音(1934..1.20)

到凤凰(1934.1.23)

感慨之至(1934.1.23)

辰州下行(1934.2.1)

重抵桃源(1934.2.2)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1934.3.5)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爹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老伴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文摘

流光

上前天,从鱼处见到三表兄由湘寄来的信,说是第二个儿子已有了四个月。会从他妈怀抱中做出那天真神秘可爱的笑样子了。我惘然想起了过去的事。

那是三年前的秋末。我正因为对一个女人的热恋得到轻蔑的报复,决心到北国来变更我不堪的生活,由芷江到了常德。三表兄正从一处学校辞了事不久,住在常德一个旅馆中。他留着我说待明春同行。本来失了家的我,无目的的流浪,没有什么不可,自然就答应了。我们同在一个旅馆同住一间房,并且还同在一铺床上睡觉。

穷困也正同如今一样。不过衣衫比这时似乎阔绰了一点。我还记得我身上穿的那件蓝绸棉袍,初几次因无罩衫,竟不大好意思到街上去。脚下那英国式尖头皮鞋,也还是新从上海买的。小孩子的天真,也耍多一点,我们还时常斗嘴哭脸呢。 也许还有别种缘故吧,那时的心情,比如今要快乐高兴得多了。并不很小的一个常德城,大街小巷,几乎被我俩走遍。尤其感生兴味不觉厌倦的,便是熊伯妈家中与F女校了。熊家大概是在高山巷一带,这时印象稍稍模糊了。她家有极好吃的腌莴苣,四季豆,醋辣子,大蒜;每次我们到时,都会满盘满碗从大覆水坛内取出给我们尝。F女校却是去看望三表嫂——那时的密司易——而常常走动。

我们同密司易是同行。但在我未到常德以前却没有认识过。我们是怎么认识的,这时想不起了!大概是死去不久的漪舅母为介绍过一次。……唔!是了!漪舅妈在未去汉口以前,原是住在F校中!而我们同三表兄到F校中去会过她。当第一次见面时,谁曾想到这就是半年后的三表嫂呢!两人也许发现了一种特别足以注意的处所!我们在回去路上.似乎就说到她。 她那时是在F女校充级任教员。

我们是这样一天一天的熟下去了。丽个月以后,我们差不多是每天要到F女校一次。我们旅馆去女校,有三里远近。间或因有一点别的事情——如有客,或下雨,但那都很少,——不能在下午到F校同上课那样按时看望她时,她每每会打发校役送来一封信。信中大致说有事相商,或请代办一点什么。事情当然是有。不过,总不是那末紧急应当即时就办的。不待说,他们是在那里创造永远的爱了。

不知为甚,我那时竟那样愚笨,单把兴味放在一架小小风琴上面去了,完全没有发现自己已成了别人配角。

三表哥是一个富于美术思想的人。他会用彩色绫缎或通草粘出各样乱真的花卉,又会绘画,又会弄有键乐器。性格呢,是一个叉细腻、又懦怯,极富于女性的,搀合粘液神经二质而成的人。虽说几年来常在外面跑,做一点清苦教书事业,把先时在凤凰充当我小学校教师时那种活泼优美的容貌,用衰颓沉郁颜色代去了一半,然清癯的丰姿,温和的性格,用一般女性看来,依然还是很能使人愉快满意的!

在当时的谈话中,我还记着有许多次不知怎么便谈到了恋爱上去。其实这也很自然!这时想来,便又不能不令人疑到两方的机锋上。都隐着一个小小针。我们谈到婚姻问题时,她每每这样说:

“运用书本上得来一点理智——虽然浅薄——便可以吸引异性虚荣心,企慕心,为永远或零碎的卖身,成了现代婚姻的。其实同用金钱成交的又相差几许?我以为感情的结合,两方各在赠与,不在获得。……”

她结论是“我不爱,……其实独身还好些”。这话用我的经验归纳起来,其意正是:

过去所见的男性,没有我满意的,故不愿结婚。

一个有资格为人做主妇,为小孩子做母亲,却寻不到适意对手的女人,大都是这么说法。这正是一点她们应有的牢骚。她当然也不例外。

凡是两方都在那里用高热力创造爱情时,谁也会承认,这是非常容易达到“中和”途径的!于是,不久,他们便都以为可以共同生活下去,好过这未来的春天了。虽然他俩也会在稍稍冷静时,察觉到对方的不足与缺陷,不过那时的热情狂潮,已自动的流过去弥缝了。所以他们就昂然毅然……自然别人没法阻间也不须阻间。

这消息传出后,就有许多同学姐姐妹妹,不断的写信来劝她再思……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