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里当瑶族乡

里当瑶族乡位于马山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里当街,距县城32千米。面积152平方千米。2017年末全乡总人口21350人。辖北屏、龙琴、里当、内钱、加荣、太平、青龙、雅联、龙那、龙桂10个村委会。[1]

中文名称:里当瑶族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

电话区号:0771

面 积:152平方公里

人 口:21350人(2017年)

车牌代码:桂A

目录

简介

里当瑶族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下辖的民族乡,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96年6月10日正式成立,是县内仅有的两个瑶族乡之一,也是马山县最年轻的行政乡,下辖有北屏、龙琴、里当、内钱、加荣、太平、青龙、雅联、龙那、龙桂10个行政村,398个自然屯,面积152平方公里。

人口与民族

全乡总人口21350人(2017年),居住着瑶、壮、汉等民族。生活在这里的瑶族同胞和各民族兄弟一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齐心协力劈山开路,艰苦奋斗,铸造了瞩目辉煌。

耕地面积1084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23公顷,粮食总产量382.3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7公顷。完成农业总产值2608万元(现行价),地方财政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5元。主要特产有里当土鸡、黑山羊、竹子、金银花。

基础设施

里当瑶族乡地处大石山区,有“小桂林”之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高处俯瞰到处是高山深谷、沟壑纵横,大山、陡坡、岩石,就像一道道紧锁的山门。这里原是白山土司的领地,世世代代居住着瑶族同胞,1996年6月成立里当瑶族乡。但是自古以来,里当山美人美生活不美,是广西少数民族贫困乡之一,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缺水和闭塞扼杀了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1996年,里当建乡初期,全乡10个行政村除了4个靠近公路沿线的通村路,其他村均不通公路,398个自然屯只有一个通屯路,行路难是里当百姓第一难;全乡仅有6个蓄水池,干旱时村民要到4公里至5公里外挑水,里当没有河流,人畜吃水用水全靠老天下雨,庄稼只能种耐干旱的玉米(0,-1650.00,-100.00%吧),饮水难是里当百姓第二难;全乡只有22户建有沼气池,烧火难是里当百姓第三难。那时,村委会没地方办公,村民们住着草屋木楼。当时只有乡政府所在地及公路沿线的不足5000人能用上电。

自强不息的里当瑶族乡各族人民没有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发展条件吓倒,他们敢叫石山低头让路。瑶乡人民在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从悬崖峭壁上修出了第一条7公里长的加荣村公路,这条路的修通解决了沿途15个自然村1080多人的交通难问题。从此,点燃了瑶乡人民劈山筑路的信心和希望,“群众自筹为主,上级扶持为补”的全民大办交通热潮在这大山里多次掀起。目前,全乡开通了134条屯级路,总里程176公里,覆盖256个自然屯,60%以上的村寨通了公路,72%的群众基本解决了交通难的问题。

1998年春,为了改变“三日无雨地冒烟,一天落水水连天;年年种地不见粮,代代受苦永无边。”的饮水难状况,瑶乡会同水利、民政部门,发动全民行动大打一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攻坚战,他们仅用3个月的时间,修建了1427个水柜,完成自治区要求的基本解决贫困县乡群众饮水困难的任务。目前,瑶乡修建家庭水柜2276个、蓄水池87座、引水工程16处9.8公里,解决了13855人、20800多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清甜的山泉流进村寨,流进农家,流进群众的心田。

瑶乡成立后,瑶族乡人民每个人最少筹资200元,日夜竖杆拉线使大部分村屯通了电。2002年,乡党委、政府抓住农村电网改造时机,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架设新线路,使现代电网覆盖了瑶乡的千山万。目前,里当瑶族乡建起沼气池1638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5%。全乡10个行政村兴建的10座村委办公楼代替了1996年行政村办公用房均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泥瓦房或木瓦房的状况。

经济

里当瑶族乡地处大石山区,有“小桂林”之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高处俯瞰到处是高山深谷、沟壑纵横,大山、陡坡、岩石,就像一道道紧锁的山门。这里原是白山土司的领地,世世代代居住着瑶族同胞,1996年6月成立里当瑶族乡。但是自古以来,里当山美人美生活不美,是广西少数民族贫困乡之一,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缺水和闭塞扼杀了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1996年,全乡只有玉米单一种植品种,良种化面积只有1%,粮食平均亩产210斤,生活难是里当百姓第四难。

1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活在这里的瑶族同胞和各民族兄弟一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齐心协力劈山开路,艰苦奋斗,铸造了瞩目辉煌。

此外,里当乡还大力打造当地“里当香鸡”品牌,以“协会+农户”模式,走小规模、高品质、无公害、高价格的里当鸡养殖产业之路。全乡已建成可饲养6000羽种鸡的种鸡场,每年向农 户提供40万羽鸡苗。

面对“九分石头一分土”的恶劣自然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这里的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迎难而上,十年如一日,探索到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的经济发展思路,打造了竹子、金银花、辣椒、桑树、黑山羊、里当香鸡等山区特色经济品牌,铺就瑶族山乡脱贫致富的道路。

10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乡”战略,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工作,引导群众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乡良种化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增至2006年的95%;目前全乡粮食平均亩产为375公斤,是1996年的3.5倍;粮食总产量375万公斤,比1996年粮食产量翻一番。

瑶族乡成立以来,“靠山吃山”的里当积极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加强对竹子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多杂乱”的生产方式,向“生长周期可连片集约生产和多早熟品种”模式转化。目前,全乡有金银花2万多亩,竹子1300多万兜。每年金银花为瑶乡人民提供了5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竹子间伐和竹具加工可带来30万元的经济收。此外,尾叶桉、苦楝、香椿、任豆树等林木共3.5万亩;全乡封山育林9万亩,种植规模是10年前的15倍,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3%,现已达到60%。

最让里当人骄傲的是,享有盛名的里当鸡已被广西家禽品种委员会认定为地方特色品种,并注册商标。据介绍,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打造里当鸡品牌,全乡投入19万元建成了6000羽种鸡的种鸡场,年可向农户提供40万羽鸡苗。成立了里当鸡协会,建成了一个养殖示范场,协会辐射带动养殖户550户,采取大棚养殖、小棚养殖,散养和扶贫送养形式,养殖规模是1996年的10倍。乡党委、政府还争取扶贫资金17万元,引进优质杜东良种母猪229头,发放给贫困农户养殖,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并负责保价收购猪花,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这个项目发展良好,杜东母猪的养殖可望成为瑶乡又一特色经济产业。

2007年,良种玉米种植面积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防灾增收玉米种植示范基地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全乡种植金银花累计2万多亩,种植竹子、尾叶桉、苦楝、春椿等累计3.5万亩、300多万株,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十年风雨路,各族人民不畏艰难,与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做不懈斗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视频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里当瑶族乡——携手同心脱贫摘帽 久久为功决胜小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