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醒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醒民鎮隸屬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位於遵義市習水縣南部,與同民鎮、四川省古藺縣太平渡鎮接壤,與隆興鎮隔河相望,最高海拔866米、最低海拔291米。全鎮國土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00畝,其中田7200 畝、土3300畝。全鎮轄7個行政村、88個村民組、共3958戶,總人口17441人,其中農業人口16385人、非農業人口464 人。[1]

經濟發展

醒民鎮是1999 年「撤併建」後的新建鎮。有醒民、小河口兩個集貿市場。全鎮社會穩定、市場繁榮、交通便利。該鎮以種、養殖業為主,屬典型的純農業鎮鄉。境內土壤為紫色土,出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豆類、油菜等普通農作物。2003年全年糧食總產量為6400噸,農業總產值為2100萬元。2003年人均純收入為1395元,人均GDP為1527元。

鄉鎮文化

醒民鎮有着厚重的紅色文化。全縣最早的地下黨組織在醒民,醒民鎮現有老地下黨員人數5人,是全縣最多的;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紅三、五軍團和軍委直屬隊是在土城渾溪口和范家嘴搭浮橋過河,通過同民、醒民轉戰川南;二渡、四渡赤水都是在二郎灘、太平渡、九溪口和醒民老鴰沱搭浮橋過河。

在紅軍長征經過的全縣20個鄉鎮區中,紅軍長征有的經過一次或二次,唯有醒民紅軍卻是三過其境,更值得醒民人民引以自豪,紅軍長征經過醒民的兩個渡口,現已立碑標記;紅軍長征時期的拴馬樹現已成為紅軍文化廣場中的主要景觀;紅軍長征經過的古橋現已修復;解放初期留下的巨型石標每字高8米寬7米,內容為「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全長300多米麵積達2000多平方,其內容和內涵,堪稱「中國第一石標」。

醒民鎮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醒民鎮榨山壩踩山節被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七位,是雲、貴、川、渝四省市苗族同胞解決紛爭的聖地。相傳清朝初年,苗族首領李三順被匪首刁大胖所害,苗族同胞歷盡千辛萬苦終將匪首刁大胖擒獲,在農曆正月初三將其斬首,從此以後,每年正月初三這一天就成為了苗族同胞聚會的固定時間。

隨着時代的變遷,現在扎山壩踩山節已發展成為苗漢同胞聚會交流、苗族同胞談情說愛、物品採購、群眾慶祝豐收的場所,漢族群眾和少數民族同胞一起吹蘆笙、對山歌、跳苗舞、吃苗粑、拜保娘,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

產業發展

醒民鎮是一個純農業鄉鎮,主要經濟來源於畜牧養殖,我鎮以「邊貿強鎮,畜牧富民」為發展目標,主要以發展養殖大戶為途徑,增加農民收入。2011年我鎮的畜牧養殖業取得很大成績,養殖大戶發展到70多戶,母豬存欄量達到6000頭以上,出欄肥豬1.6萬頭,仔豬2萬頭,比2010年增長15%和10%、9%;肉牛養殖漸成氣候,達到奶牛肉牛600頭。醒民鎮畜牧業的現狀總的概括為:養豬已成規模,養牛方興未艾。

截止目前,我鎮畜牧業已經形成了四大畜牧區,即馬蹄村、群星村、醒民村和鋼鐵飼養基地。養豬如今在醒民鎮可謂遍地開花,全鎮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養豬,母豬存欄量達到6000餘頭,年出欄肥豬1.6萬頭。

養牛產業近幾年漸漸發展起來,形成了鋼鐵、醒民等三個初具規模的養牛場,並有向四周輻射的趨勢,肉牛存欄600頭。

2010年醒民鎮養殖業發展的特點:我鎮養殖業的特點是發展較為集中,養豬發展比較快,主要因為這幾年豬肉的價格上漲,養豬的效益提高而且其風險比較小所致。農戶家庭散養平均每戶存欄也能達到母豬2-5頭。

畜牧養殖業為我鎮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醒民村,其收入已經占到全村經濟總收入的50%以上,群星村畜牧業收入所占比例也達到60%以上。養豬的效益也是比較好的,每頭豬的純利潤可達500元以上,一般的情況下,每出欄一頭肥豬,純收入在200-300元之間,每個養豬的農戶一年出欄20-30頭肥豬,純收入在2000元-3000元,規模養殖,效益會更加可觀,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整治工作

2013年5月6日,醒民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效率習水年」活動專項工作調度會,着力整治幹部「庸懶散奢」不良作風,黨政班子領導、同步小康工作組全體人員、鎮屬各機關單位全體工作人員、村組幹部等6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對醒民鎮當前幹部工作作風進行了剖析和研究,總結了前一階段我鎮幹部在開展「十破十立「、同步小康工作、「1+N」民生溫暖行動暨民風五項教育、「三二四五」活動的工作情況。要求全體幹部在以後的中心工作中始終要做到「幹部每周到村工作5天以上,駐村領導每周到村3天以上,黨政主要領導每周到村2天以上。」

通過督促完成信息匯報、撰寫民情日記、填報工作紀實等方式促進作風轉變,通過全面開展民意測評、實績展現等客觀評定工作業績,逐漸形成黨政班子領導、幹部、村組幹部、群眾代表踴躍監督的氛圍。[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