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酒坊中的行走(张辉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酒坊中的行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酒坊中的行走》中国当代作家张辉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酒坊中的行走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

耳机里,这首《家在东北》犹如一道屏障,把我的思绪同满车人的笑声隔开。

中巴车行驶在采风的路上,又稳又快,将一道道风景留在身后。活动是文联组织的,各协会派骨干参加,去凌塔酒厂了解酒文化,作家们一路上谈笑风声,好多话题都是关于酒的。

凌塔酒厂位于“孔子鸟”的故乡——素有“三燕古都”之称的朝阳柳城。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酒厂的门口设计得极其简约,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家年生产一万吨酒的大“酒坊”。

进得院来,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甬路的两旁摆着两人尚不能合抱的酒坛,红布封着坛口,一路走着,一路的酒坛相伴,十分惬意。

酒厂犹如酒坛,口小肚大。如果没有人指引,我已经不知该往哪里走了。工作人员引领我们来到发酵车间,车间内卫生条件很好,看不到任何杂物,蒸酒设备,摊凉设备有序地排列,长方体的大窖池格外引人注目,师傅们正在甩糟,他们身穿马夹,脖子上搭着白毛巾,手中挥舞着板锹,那场面,使我想起了电影《红高梁》,带着像机的作家们纷纷找角度拍照,这景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拍摄题材。

俗话说“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恰好赶上酒出甑,师傅们接了些给我们品尝,这正是人们所说的“酒头”,酒从烧杯倒入小琉璃酒杯中,澄清透明,晶莹剔透,光看着就那么地诱人,一口酒下去,一股燥烈的暧流缓缓地流入腹中,咂嘴细品,口中留有醇香。

离开古朴气息浓重的发酵车间,辗转来到了品控车间,这里的风格与发酵车间迥然不同,我们是进不得车间里面的,清一色的现代化设备,封闭着,只能透过厚厚的玻璃墙观看里面的生产流程,从脚底一直“包裹”到头顶的工人们在里面忙碌着。

酒是在这里灌装出厂的。关于酒的加工流程,我没有留意听,更多的注意力都在记录喝酒的益处: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消冷积,医胃寒,健脾胃及引药上行助药力的功效。可起到强心提神、助气健胃、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等作用。还可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减少脂肪沉积引起的血管硬化阻塞。

喝酒居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戒酒念头又打消了。

当然,酒的这些功效,只有在适量饮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来,超量饮酒不仅伤身体,还会误事。历史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如,曹植因为贪杯耽误了自己的前程,陈后主因为嗜酒而亡了自己的国家,一代文豪也因“采石矶上捞江月”,而一去不复回。

所以说,酒尤水,可济可覆。酒如剑,有利有弊,需要好好把握。

酒窖是一个令大家唏嘘不已的地方,这里存酒数量之多,令人瞠目,一坛坛封存好的酒坛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眼望不到尽头。酒窑是绝对不允许阳光照进来的,即使是灯光,也极度的柔和,另外,这里对温度、湿度都有严格的控制。白酒起初的“极阳状态”,经过漫长的贮存,酒体分子间相互进行缔合与重排,并把新酒中部分低沸点成分缓慢地挥发与演化,达到从“极阳”转化到“极阴”的阴阳平衡,削弱新酒的阳刚之气,去除酒体的刺激、粗燥、辛辣,使酒体日趋平和、缓冲、细腻、柔顺和协调,酒的陈香渐渐显露。

一些酒坛的封条上写着封坛人的名字和封坛时间。这是一些有钱又喜欢喝好酒的人买下来存放在这里的。据说,这一坛酒要十多万块钱。

贵是贵了点,但并没引起大家的艳羡,如今的文化人已经少有“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状态了,大家的生活都很富足,亲朋相聚,无不举杯飞觞,“琼浆玉液”也多有珍存。

展示厅是个很有看点的地方,这里装饰得古香古色,富丽堂皇,墙上挂有名人字画,历史简介,中间实木格架上摆着各款酒的样品,那或红或蓝,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酒瓶,琳琅满目,引得喜爱自拍的美女作家们蜂拥而上。而那些喜欢挥毫泼墨、品茗啜茶的雅士,也都有很好的去处。

我驻足在一则文字前,这里写道:凌塔酒追溯古源,已有400多年历史,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03年)……

看到这里,哑然失笑。400年的历史,对于酒坊来说,足够自豪的了。但在造酒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间的事。“造酒起于何时?”关于这个话题,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一为猿猴造酒说,传说海南岛多猿,以稻米百花置于石岩深处,久置出浆,香气四溢,饮之百步则睡。其二为仪狄造酒说,郭沫若曾为此题翻阅了多部史籍,发现大都说是仪狄“始作酒醪”。其三为杜康造酒说,相传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置于桑树洞内,剩饭发酵后,有芳香气味传出,启发了杜康,造出了酒。魏武帝在“乐府”诗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另外,历史上还有“杜康二两醉刘伶”的美丽传说。酒到底是谁发明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酒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生活、劳动中的发明,经过一代一代相袭相循,改进提升,流传至今,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移步前行,一幅画像映入眼帘,画中一位长衫短髯者昂首举杯,无疑,这是“诗仙”李白在“举杯邀明月”。

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消万石愁。”这首气势磅礴的《将进酒》,脍灸人口,将诗人对酒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人墨客喜欢酒,或是因为酒能使人文思泉涌吧,否则怎么会“李白斗酒诗百篇”呢。文人墨客喜欢酒,或是因为酒能释放情感吧,“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花好如故人,一笑杯中空。

酒坊的主人招待文人们,自然少不了酒。席间,觥筹交错,把酒言情,其乐融融。

“酒力威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回来的路上,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我依着靠背睡着了,梦中,隐约还在诵读“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那“举杯将月一口吞”的豪气令人激情澎湃。

隐约中,有人拍了我一下,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已经回到我熟悉的小城,华灯初上,霓虹旖旎,车水马龙。头还是晕晕的,这次行走,酒喝的并不是很多,但我确是醉了。[1]

作者简介

张辉宇,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建平县报告文学协会主席,坚持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省、市、县报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