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挥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五代称诸将统帅为都指挥使。宋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各军皆以都指挥使为长官。唐末有行在都指挥处置使,为临时差使。辽南面官与北面官、金殿前司、京城武卫军与诸总管府皆有都指挥使。《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四年》胡三省注:"此都指挥使尽统诸将,非一都直指挥使。"
基本信息
名称 | 都指挥使 | 隶属 | 大都督府 |
性质 | 古代官职名 | 品级 | 正二品 |
由来
元置各军都指挥使与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明置卫所于各地,以都指挥使司为常设统率机构,简称都司,长官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属朝廷五军都督府。明京卫与外卫并置指挥使司,有指挥使等官。
职能
都指挥使司是中国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
明初,废元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统兵五千人者授指挥,以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千户所、百人为百户所,官兵均世籍。
洪武三年,升杭州等八卫为都卫。五年,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统诸王府护卫。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初设十三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其后沿革,设废不一。
都指挥使司初隶属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 丞相胡惟庸谋反,废中书省,因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
明初,都指挥使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三司,同为封疆大吏。正德年间,皇帝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军职,遂为世所轻。清张廷玉撰《明史》,称"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迭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皇陵所在各置卫,不隶于都指挥使司。
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