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郭象

Xym讨论 | 贡献2019年9月25日 (三) 20:07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郭象 | 图像 = [[File:Gx.jpg|缩略图|center|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252年 | 逝世时间 = 312年 | 出生地点 = 河南洛阳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玄学家、官员 | 知名原因 = 独化、玄冥、物各有性 | 知名作品 = 《庄子注》(篡夺) }}

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西晋玄学家。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常闲居。辟司徒掾,稍迁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任职专权,为时论所轻。尝以向秀《庄子注》为己注,述而广之。一说窃注之事,恐未必信。力倡“独化论”,主张名教即自然,为当时玄学大师。 西晋末年的《 庄子注 》 中第一次精炼提出这种思想的“ 双遣” 、 “ 三翻”的典型表述,从而形 成 以“ 双 遣 ” 、 “ 三 翻 ” 为特征的重玄理论 ,后为佛学理论所吸收, 同时也为道教义理所摄取。

目录

人物生平

西晋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有《庄子注》,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在中国封建时代成为《庄子》的标准注解,实际上这不是《庄子》这部书的注解,这是一部原创的哲学著作。
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他“才甚丰赡”,曾与善辩名士裴遐辩论。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当时一些清谈名士都很推崇他,如太尉王衍常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早年不受州郡召,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应召任司徒椽,迁黄门侍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招揽,任命为太傅主簿,深得赏识和重用,“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遭到了一些清谈名士的鄙视和非议。
郭象解《庄》有明确的诠释进路:“庄子推平于天下,故每寄言以出意”(《山木注》)。这是说,庄子学说的内容本质上是“内圣外王之道”(《庄子注序》),而解《庄》的方法则应当是“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 (《逍遥游注》),即超越表达手段(所寄)以把握精神实质(会归)。这可以说是王弼“得意忘言”说的发挥与应用。
[1]

主要成就

《郭象与魏晋玄学》向、郭哲学是道家发展阶段。向、郭哲学有一个是“独化”,一个是“玄冥”。前者继承了先秦道家自生自化论,后者有关心灵境界的讨论,而这两点正是道家哲学的主题所在之一。体现了道家“先秦至东晋”此一历史长河中概念演变及发展脉络。
魏晋玄学从何晏﹑王弼至郭象,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贯串其中的有一个共同的、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玄学理论形式的变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名教”是指封建的等级名分和道德规范,“自然”是指所谓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天性与状态。
何晏、王弼等“以无为本”的“贵无论”,开始提出自然无为、名教本于自然的观点,期望以自然统率名教,使名教复归于自然。
到了阮籍、嵇康那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原因,他们突出地强调以自然为本的思想,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名教的规范。 到了西晋,清谈名士﹑“贵族子弟”却“任自然”来骄奢淫逸﹑放荡无耻的生活乐广对这种情况提出批评说:“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
裴𬱟则著《崇有论》,从理论上用以有为本批判以无为本,提倡有为,否定无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向秀在此之后进一步从理论上重新把名教与自然调和统一了起来却被郭象夺其名作,取而代之。

主要著作

老子》《隋书·经籍志》载存郭象着《论语体略》2卷;又着录郭象撰《论语隐》1卷,亡。在梁代皇侃《论语义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则,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观其文意,与《庄子注》互相发明,对研究郭象思想很有价值。《道藏》中题为齐顾欢撰《道德真经疏》﹑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等书中,均列郭象注《老子》,并引有郭象注文若干条,但全文已不存。《唐书经籍志》著录象文集五卷,(《隋书志》作二卷)传于世。《旧唐书·艺文志》仍著录《郭象集》5卷,今均已佚失。
《晋书》本传记郭象著《碑论》12篇,《文选》刘孝标《辨命论》一文中提到郭象撰有关于论“命”的著作,唐李善注说:“郭子玄作《致命由己论》,言吉凶由己。”这些可能都是《郭象集》中的内容。象著有《碑论》十二篇。关于郭象哲学思想的特征和基本倾向,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郭象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崇有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独化论”。有的学者认为郭象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有的认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再深入分析,又分别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结论。这些分歧意见表明郭象哲学思想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