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郭水尧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郭水尧,1994年,因为感到不适合在僵硬体制下生存,郭水尧挂靠在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名下,成立了一间小小的设计事务办公室,而正式员工也只有他一人。等到1996年,郭水尧出资20万元,购下一家丁级资质又濒临倒闭的建筑设计公司,这才有了正式的名号“尧舜”。虽然最初因为是丁级资质,尧舜只能接一些只有几层楼高的小项目,但靠着他个人的诚信和水平,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短短八年后,就拿到了建筑设计界的最高资质——甲级。

2002年,在与现代集团、同济大学等业内知名机构的竞争中,他的尧舜建筑设计公司夺得虹口区新的行政大楼设计方案设计第一名。如今,他的业务已拓展到了房地产开发和科技创业园区等方面。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郭水尧

外文名:Guo Shuiyao

职 业: 企业家

职 称: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 籍: 中国

职 务:上海尧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甲级)董事长

个人档案

姓名:郭水尧

职务:上海尧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甲级)董事长、上海尧舜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社会身份:上海虹口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虹口区委员、武汉大学董事会董事

从水利水电改行学建筑

2002年,虹口区新的行政大楼建设在即,参加设计方案招投标的七、八家单位中,不乏现代集团、同济大学等业内知名机构。但经过专家评审,成立不过6年的“尧舜”却最终力压群雄,夺得了方案设计第一名。这次成功,在让尧舜揽到了一桩大业务的同时,也让这家甲级资质的民营建筑设计公司进入了更多人的眼帘。

当然,“尧舜”的成功并非一天铸就的。早在“当家人”郭水尧大学毕业时,他就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986年,浙江人郭水尧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凭着出色的成绩,他被分配到水利电力部上海勘查设计院。没多久,年轻、有干劲的郭水尧就把握到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设计院承接了一个水电站的项目,但原有的建筑设计人员却拿不出像样的图纸。于是,从小酷爱漫画、曾举办过画展的郭水尧主动要求试试,他竟然只花了一个月就交出了令领导满意的图纸。结果,获得领导赏识的他,被公派到同济大学正式学起了建筑设计。

在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中,郭水尧并未遭遇太多跨专业带来的困难。水利水电和建筑设计,在力学、工程等基础学科上都是相通的,加上他本人又有画画的天赋,1990年毕业时,郭水尧已俨然是一名称职的建筑设计师,而他的这项专业知识也很快应用到了工作中。在人民广场底下变电站工程的两张重要设计图纸中,有一张便是出自郭水尧之手;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后,六里的动拆迁房和配套商业用房方案,也是郭水尧和他的同事们加班熬点,一张一张手画而成。由郭水尧任支部书记的设计队伍,更是因在该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被评为“新长征突击队”

成立事务所八年获得甲级资质

郭水尧在设计院的工作业绩颇为出色,有一年他的全年奖金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整个设计院的最高额。即便如此,一心想有所作为的他,仍觉得设计院的工程项目不够丰富,常常让自己有无事可做的感觉。而一次不愉快的合作经历,终于让他下定了辞职的决心。

那是1994年,有关政策已经允许设计院承接社会项目,奖金的分配也较为宽松。但郭水尧免不了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到了承接四川北路第一轮改造中的精武大厦项目时,郭水尧是实际上的负责人,设计院却派来一名不懂设计的老同志当主管,两人在工作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年轻气盛的郭水尧当即在初步设计完成后,递交了辞职书,理由是:“自己不适合在这样的体制下生存”。

一年后,在领导百般劝解、挽留无果的情况下,郭水尧踏上了创业道路。由于受当时政策限制,个人不能创办建筑事务所,郭水尧挂靠在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名下,成立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而正式的员工也只有他一人。等到1996年,郭水尧出资20万元,购下一家丁级资质又濒临倒闭的建筑设计公司,这才有了正式的名号“尧舜”。虽然最初因为是丁级资质,尧舜只能接一些只有几层楼高的小项目,但靠着他个人的诚信和水平,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短短八年后,就拿到了建筑设计界的最高资质——甲级。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虹口行政大楼,郭水尧的队伍先后承接了五角场春申江家具城地块、二军大体育馆、长海医院病房楼等项目的设计工作。

2003年接下横浜桥68号地块14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更是郭水尧的“神来之笔”。这个项目原来请的是境外建筑事务所,但因为种种原因,过了一年方案还没通过。得知此事的郭水尧马上和开发商取得联系,在未收分文的情况下,仅花了20天时间就拿出了方案,并在一周后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当他的平面图出样时,曾有一个项目股东愿出1万美元买下这张薄薄的图纸,但郭水尧愣是没动心。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整个设计方案完成后,郭水尧拿到了境外设计公司三分之一的报酬约60多万元,而从设计方案深入到施工图,全程介入的收益更是在500万元以上。

涉足商业地产瞄准小城市拓展

2000年一次与房产项目偶尔的“邂逅”,造就了郭水尧的第二次飞跃。当时他正好为一家开发商做了一项房产项目的设计。岂料方案出来后,开发商又不敢贸然投资了。已有一定积累的郭水尧却觉得这个项目绝对可行。他果断地成立了尧舜置业公司,转身从设计师变成了开发商,一手打造了长寿路上的“尧舜公寓”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郭水尧头脑大热。他很清楚,在设计界颇具声名的“尧舜”,到了地产界不过是个新兵,在资金实力、从业经验上都无法和大型房产公司正面相争。他果断地把发展天地转移到了尚未成为关注热点的周边小城,而桐乡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如今,郭水尧在桐乡已有了两个项目。投资50%的桐乡石门商贸广场位于镇上的中心地带,很快就将完工;而毗邻乌镇旅游区的“黄金水岸”更是一个融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这个设计外观与水乡风情相协调、内设酒店公寓、步行街、商铺的项目已动工,将成为当地最大、也是标志性的建筑群。

郭水尧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早些时候,他在黄山市批下4000亩土地,计划在这片农田上建成符合当地发展方向的科技创业基地。这个项目,已经超越了地产的概念,它是相当于四分之一县城的新城区。一旦落成,黄山脚下就将出现一个新“张江”。

创业经验

根据周边环境调整发展方向

分配到上海后,郭水尧就认识到,因为本地甚少有水电站等大型工程,在上海从事水利水电工作并不占优势,更多的工作只是做些纸上谈兵的可行性分析而已。所以,有机会转行做建筑设计后,郭水尧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决定以更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建筑行业作为专业。而当设计工作有了成就后,他又看到单纯的脑力劳动做设计,其拓展空间还是有限。因此,又开始了地产项目的探索,让自己的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设计开发相结合拉长产业链

郭水尧的业务是建筑设计和地产开发并重,其好处是互相联系、互相扶持,将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拉长。一方面,自己完成开发项目的设计工作,比委托他人设计,成本上要经济得多;另一方面,已从事房产开发的郭水尧,在设计中更容易把握开发商的需求何在,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让自己的项目尽善尽美,也可以将相关检验运用到其他设计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了项目获通过的可能性。

建立学习型企业

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必须是一家学习型企业。除了有关部门规定的学习任务,尧舜公司每年都要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新规范、新材料等等。只有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员工才能更详细、准确地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另外,熟知本地设计的运作规范,也是尧舜在面临境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竞争的局面下,保持战斗力的优势所在。(虹口区工商联提供线索)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获得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