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嘉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西北部,交通便利,山多川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蜡花舞的发源地。林果产业为支柱产业,自清朝嘉庆年间就是秦安县四大商埠重镇之一。西北与王铺乡相连;北与魏店乡相连;东与安伏乡,叶堡乡相连;东南与王窑乡相连;西与甘谷县大庄乡相连。面积为148.39平方千米,是秦安县面积第二大乡镇(王铺乡为147.2平方公里,居全县之首)。310国道天(水)巉(口)公路与207省道靖(远)天(水)公路纵贯南北;宝兰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于2012年7月开工贯穿全境,预计2017年可完工。452县道寺(咀)魏(店)公路经下山、吊湾等行政村。目前从秦安县发车到郭嘉镇的公交车多达22辆,是县内公交最多的乡镇。境内郭嘉河为其最大河流,在叶堡乡汇入葫芦河。[1]

中文名称: 郭嘉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下辖地区: 郭嘉、洛泉、贠王、暖泉、寺咀、吊湾、槐川等

政府驻地: 郭嘉镇郭嘉村

邮政区码: 741609

面 积: 148.39平方千米

人 口: 38269人(2017)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盘龙寺,马峡古关遗址

车牌代码: 甘E

历史沿革

郭嘉镇自清朝嘉庆年间就属于秦安四大重镇之一。自古以来是甘肃东南部通往省城兰州“中大路”的必经要道,其镇名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谋士郭嘉随曹操征战至此不幸病逝,曹操为纪念郭嘉便将此地取名为郭嘉,此后,一直顺延至今。郭嘉镇在明代和清明前期设有驿站,清朝后期设立郭嘉镇,领三十二庄,民国时期为秦安第三区所属的郭嘉镇。解放后,1950年到1952年为郭嘉区,所辖郭嘉、邵咀、胥家、槐川、耀子等六乡。1953年到1954年为郭嘉区,所辖郭嘉、寺咀、胥家、邵咀、槐川、耀子、柏集、刘沟等八乡。1955年到1956年为郭嘉区,所辖的槐川乡、胥家乡。1957年到1958年为郭嘉区,所辖的槐川、元川、员王、车坪等管理区。1962年到1964年为郭嘉区,所辖元川、郭嘉、车坪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成立郭嘉公社。1984年撤消郭嘉公社建制,设立郭嘉乡。2003年3月撤乡建镇。2004年元月将原吊湾乡14个自然村并入郭嘉镇。

乡镇简介

郭嘉镇,距县城20公里(靖天公路);经310国道到县城约17.5公里。地处甘谷, 秦安县交汇地带,也是全县的农业人口大镇,310国道和靖 天公路贯通全境,交通便利,商贸流通活跃,全镇有35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8269人(2017),耕地面积99789亩,果园面积2652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16元。

全镇总的特点是山多川少,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2002年度,该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后,镇党委、镇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发展、促活经济的重要举措,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2003年以来,在小城镇建设上,秦安郭嘉镇主要抓小城镇建设和项目的衔接,以架通郭嘉大桥和争取立项综合市场建设为依托,坚持"边拆边建、"自拆自建"的原则。2005年完成拆迁56户,拆除面积4860平方米,投人拆迁补偿资金74万元;新建郭嘉信用社、郭嘉中学,改造拓宽旧街道,由原来的6米加宽到20米。完成郭嘉信用社、供销综合楼及部分拆迁户面积5577平方米;架通了郭嘉大桥;启动了郭嘉中学综合楼面积平方2460米;协调解决了郭嘉法庭的选址。2014年郭嘉镇修建了“天天购物超市”。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悬殊较大,川道区以果品业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发展较快,浅山区面积推广地膜粮食种植,山区村突出花椒产业和冬暖棚建设等农业特色项目。

行政辖区

郭嘉镇下辖:郭嘉村、下山村、洛泉村、耀紫村、刘沟村、暖泉村、邵咀村、瓦坪村、寺咀村、胥堡村、涡坨村、元川村、槐庙村、员王村、王家阴洼村、马峡村、宋沟村、槐川村、邵堡村、高崖村、车坪村、西山村、上川村、朱湾村、张河村、吊湾村、刘湾村、陈沟村、把龙村、月阳村、段坡村、朱沟村、胡河村、背后沟村、孙坡村。(以上均属行政村,共计35个;自然村不计)

城镇建设

郭嘉镇党委紧紧围绕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在小城镇建设上,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带动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在小城镇建设上,以旧街改造为突破口,坚持“边拆边建,自拆自建”的原则,改造拓宽旧街道,由原来的6米加宽到20米,投入拆迁补偿资金859657元。完成规划区域内总拆迁70户、拆除面积5057。2米。架通了控制东西的郭嘉大桥及完成了国税办公楼及部分拆迁户的新建面积25577平方米,并且协调解决了郭嘉法庭的选址。

郭嘉镇的商贸流通更加活跃,客流物流量大,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在该镇建立果品销售点26处,花椒市场2处,花椒销售点8处,果椒经济人63人,果椒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浙江等全国各地,果品年销87。4万吨,销售收入达9680万元,花椒市场年交易量达978吨,年交易额达3164万元。这些数字说明,郭嘉小城镇建设全面完成后,郭嘉镇的社会各项事业及经济上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相信,在郭嘉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正确领导下,郭嘉镇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再现商贸重镇的辉煌。

社会事业

郭嘉镇高度重视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最大努力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认真落实国家扶助救助政策,全镇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31名,及时足额发放救灾资金、优抚资金等21.3万元,发放“三无户”口粮救济款5.2万元,发放低保资金7.27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款119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34万元,帮助解决了1290户、6162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奖励扶助政策,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专项治理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狠抓基础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成了槐川、孙坡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发放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159.6万元。医疗卫生工作有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显著,完成了暖泉等五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建设,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1833人,参合率91%。文化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4月9日,由省文化厅副厅长带队,组织省、市、县文化工作者来该镇开展了文艺演出活动,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全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3起,调处23起,调解率100%。

基层党建

郭嘉镇按照《秦安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精神,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该镇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办法,先后对洛泉、暖泉等32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行了“一肩挑”,精减了干部职数,提高了工资报酬,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中心村中建总支、产业链上建支部”为突破口,积极改进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依据自然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成立了寺咀党总支和暖泉党总支,将周边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槐庙、邵咀村分别纳入党总支管理。按照“支部管协会、协会促产业、产业联农户”的思路,成立了镇果农协会支部、镇果品经纪人协会支部,使农村党组织、协会、党员、致富能人和广大群众成为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群众在市场竞争中的弱、散、小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党组织引领农民增收的能力和水平。

历史沿革与发展

郭嘉镇自清朝嘉庆年间就属于秦安四大重镇之一。自古以来是甘肃东南部通往省城兰州“中大路”的必经要道,郭嘉镇在明代和清明前期设有驿站,清朝后期设立郭嘉镇,领三十二庄,民国时期为秦安第三区所属的郭嘉镇。解放后,1950年到1952年为郭嘉区,所辖郭嘉、邵咀、胥家、槐川、耀紫等六乡。郭嘉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以苹果、花椒为主的林果支柱产业和规模养殖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扶贫资金,广泛吸收民间资本,鼓励镇内外客建成果品气调库13座,一次性贮藏总容量达30000余吨,花椒交易市场1处,年交易额达6000余万元,并不断提高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特别是去年以来,全镇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统领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改善民生,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视频

甘肃秦安县郭嘉镇马口峡春雨广场舞在胥堡村七一演出,好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