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驸马宅宴洞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郑驸马宅宴洞中》 | |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郑驸马宅宴洞中》是唐天宝五年杜甫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郑驸马,指郑潜曜,为杜甫老友郑虔的侄子。杜甫还有其他多首与郑驸马相酬之作,如《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郑驸马宅宴洞中[1]
创作年代:唐天宝五年(746年)
作者:杜工部子美公讳甫
作品题材: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作品注释
唐史:临晋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郑潜曜。公所撰《皇甫淑妃碑》:郑潜曜尚临晋公主,乃代国长公主之子,官曰光禄卿,爵曰驸马都尉。又云:甫忝郑庄之宾客,游窦主之山林。开元二十三年葬于河南县。公主戚然谓左右曰:"自我之西,岁阳再纪。乃以诗文见托。"则是碑作于天宝四载矣。
主家阴洞细烟雾①,留客夏簟青琅玕。春酒杯浓琥珀薄③,冰浆碗碧玛瑙寒④。误疑茅堂过江麓⑤,已入风磴霾云端⑥。自是秦楼压郑谷⑦,时闻杂佩声珊珊⑧。
(首句切洞,次句切宴,三四承留客,五六承阴洞,俱属夏时景事。七八驸马公主并收。细烟雾,状洞口之幽阴。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琥珀杯、玛瑙碗,言主家器物之瑰丽。若三字连用,易近于俗,将杯碗倒拈在上,而以浓薄碧寒四字互映生姿,得化腐为新之法。江麓、云端,其清凉迥出尘境,又见高楼下临郑谷,空中杂佩声闻,恍如置身仙界矣。结语风韵嫣然。朱瀚曰:末句暗用《毛诗》"杂佩以问之"。亦见公主有好贤之意。)
①《汉书·东方朔传》:"董偃出入主家。"注:"公主之家也。"《拾遗记》:"洞穴阴源,下通地脉。"陶开虞曰:主家阴洞四字,若今人为之,近于谐谑矣。鲍照诗:"重拾烟雾迹。"②戴暠诗:"挥金留客坐。"江淹《别赋》:"夏簟清兮昼不暮。"《书》:"厥贡惟球琳琅玕。"《本草》苏业注:琅玕有五色,青者人药为胜。《灵异兼图》载:琅玕青色,生海底,以网挂得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击之有金石之声,与珊瑚相类。赵曰:诗家多以琅玕比竹。③朱瀚曰:李德林诗。"壶盛仙客酒,瓶贮帝台浆"。颔联本此。《诗》:"为此春酒。"萧子范诗:"握中清酒玛瑙钟,据边杂佩琥珀红。"陈藏器《本草》:"琥珀指出罽宾国。"陶隐居曰:"松脂人地千年,化为琥珀"。④陆机乐府:"渴饮坚冰浆。"魏文帝《玛瑙赋序》)曰:"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因以名之。"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元琛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卮数十枚。"⑤谢庄诗;"访德茅堂阴。"服虔曰:"麓,大林也。"⑥鲍照诗:"既类风门磴,复象天井壁。"风磴,登陟之路,凌风而上也。陆机诗:"飞升蹑云端。"⑦《列仙传》: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萧史,日于楼上吹萧作凤呜,凤止其屋,一旦夫妻皆随凤去。殷谋诗:"秦楼出佳丽。"《扬子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郑朴,字子真,汉成帝时人。⑧宋玉《神女赋》:"动雾觳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律诗中二联,须用虚实相生,方见变化。此诗,颔联叙事浓丽,腹联写景萧疏,前实后虚,乃安顿章法也。
李天生日:少陵七律百六十首,惟四首叠用仄字,如《江村》诗,连用局、物二字,考他本"多病所须惟药物"作"幸有故人分禄米",于局字不叠矣。《江上值水》诗连用兴、钓二字。考黄鹤本,"老去诗篇浑漫兴"作"老去诗篇浑漫与",于钓字不叠矣。《秋兴》诗连用月、黑二字,考黄鹤本,"织女机丝虚夜月"作"织女机丝虚月夜",于黑字不叠矣。可见"晚节渐于诗律细",凡上尾仄声,原不相犯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3]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