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晓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晓燕
出生 1965年11月
职业 教授
知名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知名作品 动荷载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郑晓燕 女 。山东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

主要教学

承担《结构可靠度理论》,《工程数值计算》研究生课程以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学》,《桥梁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工程结构》,《钢结构》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工民建专业、路桥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其中《建筑结构》和《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优质课程。

科研项目及成果

  • (1)钢木混合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研究,研究时间2006.8~2009.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C),第一主持人。
  • (2)住宅结构体系研究及技术经济性综合评价,研究时间,南京林业大学"十.五"人才工程项目,第一主持人。
  • (3)再生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2004.12~2006.12,南京林业大学"十.五"人才工程项目,第一主持人。
  •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的参数识别与系统仿真评估"(批准号50079002)2001~2004,参加人员。
  • (5)用钢材对混合结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技术研究,第一主持人,研究时间1997~1999,山东省水利厅组织鉴定,国内先进水平,1998年荣获山东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首位。
  • (6)钢丝网砼薄板用作砼构件浇筑模板的试验研究,第二主持人,研究时间1997~1999,山东省教委组织鉴定,国内先进水平,1999年荣获山东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
  • (7)钢丝网细粒混凝土薄板用于箱梁内芯模的技术研究,参加人员,研究时间1999~2002,山东省教委组织鉴定国内先进水平。
  • (8)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研究时间2005~2007,2007年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 (9)1998年荣获校级精神文明"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 (10)1997年、1999年分别获第三、四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
  • (11)1999年被选拔为优秀骨干教师。

论文及著作

论文及著作

  • (1)动荷载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6月,第一作者
  • (2)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建立方法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2月第一作者
  • (3)轴向不均匀锈蚀对结构影响的研究,港工技术,2005,12月,第一作者
  • (4)动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2月,第一作者
  • (5)动荷载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第6期。
  • (6)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危害与防护,第一作者,华东公路,2003年第2期
  • (7)高拱坝横缝抗震钢筋粘结滑移试验研究,第一作者,水利水电工程技术,2002年第四期。
  • (8)钢筋混凝土锈裂参数的试验研究,第一作者,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第1期。
  • (9)考虑自约束应力的圬工拱桥温度应力计算,第一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 (10)矩形截面偏压构件承载力复核方法的改进,独著,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 (11)剪切变形及斜裂缝影响的混凝土梁挠度计算,第一作者,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 (12)粘钢技术在抗震加固中的技术研究,第一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 (13)各专业砼结构设计规范统一方法初探,第一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 (14)试验条件对钢筋混凝土锈裂模型影响的研究,第一作者,建筑结构,已录用待刊
  • (15)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建立方法研究, 第一作者,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已录用待刊。
  • (16)新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刍议,独著,海河水利,1998年第5期。
  • (17)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偏压构件实用计算,第二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 (18)外贴纤维增强塑料板,第二作者,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第1期。
  • (19)Shengxing Wu and Xiaoyan Zheng. Research on Dynamic Bond Behavior of Corroded Steel Bar and Concret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China Water Power Press. October,2004, Nanjing P. R. China.
  • (20)非圆柱型锚杆粘结锚固机理研究,第二作者,建筑技术开发,2005年12月
  • (21)发达国家土木工程教育现状及几点启示,第一作者,中国教育科学通报,2005,8月
  • (2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复核方法改进,,第二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
  • (23)主编《混凝土结构计算与设计》,35万字,1999年6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 (24)主编《土木工程概论》40万字,2007年6月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 (25)参编全国水利土建类统编教材《建筑结构》,50万字,编写ch6、ch7、ch11,计10万字,1998年8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
  • (26)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砌体结构》,28万字,编写ch3、ch4,共计7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3]

文献参考

  1. 1997年(3期)
  2. 2001年再版
  3.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