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召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召龙
出生 1979年5月
大兴安岭
国籍 中国
职业 农民
知名于 现任十二届全国青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共青团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书记、常务委员。

郑召龙,男,汉,197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白桦乡双合村农民。现任十二届全国青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共青团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书记、常务委员。


人物履历

2017年5月3日,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选举为黑龙江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4月27日,当选为共青团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书记、常务委员。

人物事迹

1994年,18岁的郑召龙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发现大兴安岭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种植的马铃薯薯形好、品质高,种薯在全国供不应求。他便刻苦钻研,先后10次赴省农科院充电取经,在家里成立了临时学校,举办马铃薯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

2011年12月成立了双合村合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全村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全作社从最初只有4-5户,发现到现在的7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

2014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8000亩,产品销往哈尔滨山东南等地,供不应求,纯收入8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合作已初步形成"基地培育→良种供应→科学种植→规模经营→收贮销售"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人物荣誉

2015年7月,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在京举行,当选为十二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2017年5月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举行,选举郑召龙为出席中共十九大的黑龙江省代表。

2006年黑龙江省星火科技带头人。

2008大兴安岭地区劳动模范

2012年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郑召龙致富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农民朋友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可以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了。

  连日来,党的十九大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双合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郑召龙家里一直欢声笑语不断。

  “能够这么近距离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我今生最荣耀的事。到现在为止,我的心潮依然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十九大报告气势磅礴,可以说字字千金,高屋建瓴,引领未来。

  我是身在农村的党代表,传党情、听民意、解难题、办实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首先要带头学习,带头宣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11月2日一大早,郑召龙正在家里向许春香等几位村民介绍党的十九大盛况和报告学习心得。“通过召龙的介绍,我们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更有底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了中央的这个好政策,我们能够放心种地了,明年我们还要再多租几亩地来种植马铃薯新品种。”许春香告诉记者。

  参会后回到家乡,郑召龙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宣传。10月27日中午,刚刚回到加格达奇,郑召龙顾不上休息,当天下午就在区委区政府会议室向300多名党员干部介绍了党的十九大盛况。随后几天,他又相继到白桦乡、大兴安岭日报社、地委办、武装部、地区团委等单位向党员干部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身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和村里带头致富年轻人双重身份的郑召龙,如今浑身充满了干劲。他说:“农民靠‘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远去了,只有知识和创新才能圆新时代农民致富的梦想。”1997年,18岁的郑召龙高中毕业,回家帮助父母和兄长务农。双合村人均只有几亩地,碰到好的年成,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元钱,除去日常开支所剩无几了。善于观察的郑召龙发现马铃薯种薯价格高,大兴安岭冷凉的气候又适合种,他就开始了马铃薯种植,第一年下来效益很可观。后来,郑召龙当上了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村里的年轻人不断向他聚拢。2011年,有35户村民和他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此后,双合村走上了科学耕种的道路,实行玉米、大豆、马铃薯三茬轮作。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的办法经营,利润归农户个人。合作社引进新品种,购买新设备,通过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亩产量由原来的1500斤提高到现在的4500斤,产品销往哈尔滨、山东、河南等地,供不应求,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000元。2015年合作社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开辟了一条马铃薯销售新路,真正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双合村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远近文明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在大兴安岭全区名列前茅。

  郑召龙目前正筹划着建立“马铃薯种薯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马铃薯精深加工,让“原字号”变成“新字号”,届时依托现有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屯种植户一起发展。现在他已与哈尔滨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约合作,通过绿色有机认证,把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有机大豆进行包装销售,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家乡的马铃薯、大豆走出双河村、走出大山、走向全国。郑召龙坚信,有党的惠民政策指引,致富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采访中,郑召龙不断接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宣讲的预约电话,马上就要启程去哈尔滨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郑召龙说:“我一定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好,带领村里伙伴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设好家乡,力争做到致富路上不落掉一个村民,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和培养。” [1]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郑召龙:白桦林里种薯忙

黑龙江日报12月18日讯 郑召龙忙了一个多月,10月13日,他终于从美丽的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双合村,踏上了赴京参加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旅途,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参加全国青联会议、在省内各地巡回宣讲十九大精神近40场、去孙吴县研究精准扶贫……“基本没咋着家。虽然忙得脚打后脑勺,但心里却很快乐。”电话里,党的十九大代表、双合村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郑召龙的声音略显疲惫。

  科学种植致富梦想“圆起来”

  其实种地这件事,一开始郑召龙是拒绝的。1998年,郑召龙从技校毕业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像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那样去大城市当打工族,再就是回乡务农。从小生长在乡村,18岁的年纪,谁不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哥哥在外打工、弟妹年幼、父母年迈,家里的地总得有人种。权衡再三,郑召龙还是把心收了回来。回想起当时的选择,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一耕耘就是19年,而且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双合村离城区不远,当时的村民们习惯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除种植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外,有的农户还种些蔬菜卖到城里,一年下来收益不多,还非常辛苦。回乡不久,郑召龙就发现,有很多外地人不远万里来加格达奇调运马铃薯种薯。原来,大兴安岭的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产出的种薯退化慢、脱毒性好,运到外地播种后产量比当地种薯高出30%~50%,市场反响特别好,利润很可观。心思活泛的他马上联系当地科研所,购进了市场销量最好的两个马铃薯品种试种了10亩,当年就收益近5万元。

  这一次的成功让郑召龙兴奋不已,他隐约感到,心中萌动已久的致富梦已经找到了落脚点,于是他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薯。靠着老辈的经验和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律,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收益一直不错,但在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郑召龙彻底转变了观念。那一年的七八月份,正处在成长期的马铃薯突然大面积死亡,郑召龙慌了神,赶紧请来当地专家。当专家告诉他,马铃薯是遭遇了一种严重的病灾并已无法挽救时,望着面临绝产的100亩马铃薯地,郑召龙欲哭无泪。“就这么算了?不再种种薯了?不!我就不信我种不好!”这次重创没有击垮郑召龙,反而激发了他坚持下去的决心。他认识到,要圆致富梦不依靠科技是不行的。痛定思痛后,他开始刻苦钻研马铃薯种植技术,遇到问题就求教农业专家,还先后十几次赴省农科院充电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掌握了科学种植新技术的他,种出的马铃薯薯型好、品质高,经常被客户抢购一空。

  合作共赢带领村民“富起来”

  听说老郑家的二小子靠种土豆“发了家”,村民们纷纷跑到他家学习种植技术。热心肠的郑召龙不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倾心传授,还先后20余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来培训村民,使全村农民都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随着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新的问题来了。当时,一些村民在开春时各种各的,品种不一不说,到秋季出售时还互相压价。还没与其他省份竞争,恶性竞争就先在自己村里发生了,郑召龙急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把农户组织起来,只有大家握成一个拳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011年12月,郑召龙组织6户农户成立了“双合村合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家集资购买了3台大马力拖拉机和4套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3000亩,引进新品种栽种,并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各自种植,统一销售,利润归农户个人的办法经营。前期的统一采购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新品种种薯也非常受客户欢迎,加上整合后的市场减少了无序竞争,价格很快上来了,这一年,参与合作的农户收益大增。合作社一炮打响,其他村民看到效益纷纷要求入社。此后,双合村走上了科学耕种、科学管理的道路,玉米、大豆、马铃薯三茬轮作,亩产量由原来的1500斤提高到4500斤。

  2015年,郑召龙又牵头带领农户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开辟出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马铃薯种植销售新路子。规模最大时,入社农户达到70多户,流转土地近2万亩,双合村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在大兴安岭全区名列前茅。

  乘风扬帆助攻农业“强起来”

  谈到十九大,郑召龙的声音激动起来:“十九大报告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了很大的篇幅,我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总书记提到,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批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强烈共鸣,当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省是粮食主产区,目前正在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我们新一代青年农民一定要扛起这个责任,为我省争当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排头兵竭尽全力。”近几年,郑召龙一直在顺应市场变化逐步调整合作社的种植结构,今年他试种了几亩沙棘,效果不错,他准备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并在村里小范围推广。

  “我还一直在研究如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深加工在二产三产上要效益。”郑召龙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补足我省农业短板,要从农产品深加工上找突破口,提高农产品的就地转化率,让马铃薯、大豆、小麦、杂粮这些农产品一出地头就进入深加工。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让“原字号”变成“新字号”;一方面还可培养新型农业实用人才,吸纳、带动一部分年轻人创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让年轻人留在农村,让农产品走向全国。这样乡村才更有活力,振兴也更有希望。”说到这里,郑召龙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农民,我一定要带领村里伙伴们认真学习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设好家乡。只要我们紧跟住党的惠民政策,农民致富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参会回来,身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和村里带头致富年轻人多重身份的郑召龙,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而村民们与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更近了。[2]

参考资料

  1. 郑召龙致富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9-02-24
  2.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郑召龙:白桦林里种薯忙,中国新闻网,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