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口镇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为故城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故城县中部,东靠京杭大运河畔,南连武官寨镇,西邻饶阳店镇,北接青罕镇,区域面积120.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115009人。

清代中期,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故城县政府由故城镇迁至郑家口镇。1983年,改为郑口镇。1996年1月,杏基乡、赵行乡并入。截至2020年6月,郑口镇下辖79个行政村。

2018年,郑口镇有工业企业301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1]

历史沿革

明代,郑氏在京杭大运河上设一渡口,时人皆称"北直隶郑家渡口",后改为北直隶郑家口。清代中期,直隶省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因濒临京杭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有"小天津卫"之称。沿革 1958年成立河北省衡水专区郑口公社,1983年改镇。1996年衡水市杏基乡、衡水市赵行乡并入。1997年,面积105.7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衡水市郑口镇辖李庄、果子口、南甘泉、徐庄、孟庄、南沙窝庄、前野庄、后野庄、杨野庄、葛村、周辛庄、三坛村、二坛村、大坛村、王园子、帝君庙、西城镇、后油坊、大马庄、小马庄、前沙岗、堤口、南镇、太兴镇、北甘泉、前香坊、后香坊、辛宅、五大院、张庄、石门、五户、翟庄、前黄村、夏家庙、齐家庄、小街子、高庄、孟古庄、东曹官屯、西曹官屯、寨子、赵行、东排、西排、前排、后排、西夏庄、芦庄、温庄、明刘庄、东五股河、西五股河、杜坟、北范庄、刘古庄、刘堂、东南屯、西南屯、东北屯、西北屯、大杏基、高西、高东、高中、后响沟、前响沟、陆黄、烧盆屯、冯杏基、贾黄、秘黄、红庙、师黄、北高庄、齐杏基、红旗、翟杏基、后沙岗79个行政村和运河区、宏声区、广交区、新开区4个居委会。2002年,辖4个社区、81个行政村。1945年6月,河北省故城县县城由河北省故城镇迁至河北省郑家口。

文化教育

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地处衡水市故城县县城,现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区)14处,幼儿园3所。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郑口镇全体干部教师坚持"提高中学,整合小学,普及幼教,规范推进,稳步攀升"的发展思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唱响"抓管理,上质量"的主旋律。按着"科学规划上品位,突出特色创亮点"的总体原则,各学校绿化、美化校园,营造优雅、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使环境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现代化教育与管理中,各学校充分运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课室,积极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了"立体化教学,开放式育人"的教育特色,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为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衡水市郑口镇按规划,有步骤地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了强弱合并,规范办学,提升了办学质量,中考成绩连续名列河北全省首位。同时,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创造性开展幼教工作,开创了衡水市郑口镇普教、幼教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衡水市郑口镇广大师生正以蓬勃的朝气,扬起奋进的风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树名师,建河北名校,创河北名牌,向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2]

历史悠久

2010年春节刚过,衡水市故城县周辛庄传出消息,一村民在坑塘掘土垫宅基时挖出了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石。一时间,看热闹的村民蜂拥而至,都想看个究竟。

当见到这几块青石的第一眼,就断定它是佛教石刻造像。尽管几块青石上还覆盖着一层泥土,但佛像的轮廓已清晰可辨。经仔细寻觅着散落在周围的几块青石发现,一块有近一米见方厚20厘米的底座,一块有一米见方高近40厘米像坡屋顶式的石盖,一块高150厘米左右四四方方,直径60厘米,四面雕有佛像的四面佛幢。特别是埋了半截泥土的一块不起眼的、雕刻粗糙的石盒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按一般文物常识,石盒子里应该还有一块带有铭文的石刻。找到宅基地主人说明意图后,年轻的主人告诉我:"是有一块方石,有文字,怕昨晚被盗,悄悄地埋在一边。""真是个有心的年轻人!"我心中暗暗佩服。说话间,主人拿起铁锨挖出了四四方方足有50多厘米,厚度有25厘米带有铭文的石刻。这块像似墓志的青石,铭文并没有镌刻在青石的平面,而是刻在侧面,铭文有36行,每行7个字,计250多字。

经对铭文的粗略辨识,此佛幢为唐代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正月十五日所立,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时间。铭文记载的分别有姓崔和姓李的合家为先亡父母存眷属等同时供养。

石雕艺术

经仔细仰慕四面佛像,或坐或立在莲花台上,应为释迦牟尼佛。佛像面相丰满,肉髻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佛像慈眉善目,脸部轮廓丰润,稍稍内收的唇角蕴含着亲切的笑容,使其面容栩栩如生。佛像身圆肩宽,衣袍刻划洗练,线条流畅自然,或平行或环绕,以刀法表现衣褶折叠感,雕刻刀法极为纯熟简练,称得上运刀如笔,流利隽永,鬼斧神工。释迦牟尼佛左右各有两位胁侍菩萨,比例协调,雕刻工艺完美精湛,其艺术风格透露出盛唐时人们的审美意识。

特别是佛像供养又有确切纪年,通体除雕刻胁侍菩萨外,还雕刻精美的瑞兽和吹奏、弹唱胁侍。可以说此幢释迦牟尼佛像堪称唐代石雕艺术精品,对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及雕刻艺术都有极高的价值。

农业发展

河北省衡水市郑口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突出解决农民增收,关键抓生产发展,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兴建农田基本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坚持"稳粮、优棉、增菜、扩蓄、营林"调整战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业,依靠科学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河北省高科技种植园。五户村投资百万元建起河北省高科技果菜种植园,引进国内外最优品种生产错季果菜,产品畅销国内外。镇政府引导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地处衡水市故城县县城优势,搞好资源输出和科技资金引进。引导现代工业、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商业、建筑业、餐饮业。开辟专业市场,发展产业链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龙头,带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按新农村建设标准,各村必须有中长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内容要求: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全镇79个村全面启动,全面实现了村村通、饮水安全和环境美化工程。有30个村达到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标准。[3]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镇党委带领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委县委的发展方略,努力解放思想,强化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一种干得越大越光荣、发展越快越光荣、给国家贡献越多越光荣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招商引资奖励施》 、 《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奖励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发展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的政治激励和经济奖励。着力解决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整顿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齐心协力发展经济。引导干部群众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先进工作者和专家来指导工作,帮助谋划发展方略。在社会招商、全民招商的前提下,突出以商招商,突出一切服务项目一切服务发展。围绕裘革制品、摩擦制动材料、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该镇共引进县外资金项目14个。春节期间,党委书记王化平带领招商小组到北京、天津洽谈业务,商定引进资金4.8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有河北省星亿木塑公司投资2亿元、河北省联盟棉业公司投资1.5亿元、超千万元的企业10个。为2007年大发展、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命名来历

我说的古渡既不是闻名遐迩的瓜州,也不是风雨沧桑的咸阳,而是京杭大运河边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县名故城,隶属河北衡水,县城坐落在河北郑口镇。

河北郑口联结冀、鲁两省,历来为商贾集散之地,方圆百里莫无不知其大名者。大凡城镇一般来讲,是在村落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你到了大名鼎鼎的河北郑口,却找不到"河北郑口"这个村落,翻遍衡水市故城县地图当然也没有这么一个村庄。原来,"河北郑口"的来历源自于运河古渡。

地理区域

历史上隋炀帝不愧为一个大玩家,玩来玩去玩出了一条大运河。千年运河载着血,载着泪,载着西子湖畔的铅华,流经河北故城,逶迤北去直抵北京。由是沿途便有了许多码头,而故城南接山东武城、北临山东德州各60余华里,成为水陆要塞,于是,故城这块土地便成为繁华之所在,漕运之枢纽。

运河流到河北故城境内,一水隔两省,河西是河北,河东是山东。古时河上无桥,两省百姓往来皆借舟楫之便,于是沿河一些主要村庄便有人做起了摆渡生意,其中一郑姓人的渡船最大,不仅能渡人,而且能渡车马,因而名声也最大,乡民称之为郑家渡口。又因渡口往来人多逐渐形成大集市,所以附近人们赶集贸易,亦习惯说去"郑家渡口"云云。。再后来,人们嫌拗口,将"渡"字删掉,就叫成了郑家口。近年,又不知从何时开始将郑家口进一步删繁就简,干脆直呼"郑口"了。郑口这个称谓其实就像山东、河北一样,成为一个地域的泛指。

昔日辉煌

在我的记忆里,河北郑口曾经是一个破败的小城,但破败中仍能看出它的辉煌。小城有三条不怎么规整的南北街,分别是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街面非常狭窄,当然属于晴天"洋(扬)灰道",雨天"水泥路"类型。一道街也叫"大街",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官府要人、社会名流的居所,比之乎其他两条街道,突出的特点是静、雅。印象最深的是街北头的一座山西会馆,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恢弘,人们习惯称为河北会馆。会馆内关帝殿、大戏楼飞檐斗拱,青砖灰瓦,景象殊异,可惜1938年以后毁于战火,解放后政府机关和公、检、法、司等"官衙"就都建在了这片遗址之上。总之,到了这条街上,人们感到很庄严、威严、森严,有一种压抑的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大街的"大",也许是这么来的。二道街多为店铺,它像一条长龙,北端一座石牌坊似龙头,南端如龙尾弯弯曲曲一直潜入运河码头。沿街两侧酒肆、茶馆、饭店、旅馆、药铺、杂货铺、油盐店栉比鳞次,人来车往,嘈嘈杂杂,十分繁华。入夜,店铺灯火通明,"香烟、洋火!""烧鸡、熏肉、烧鸽子吆--热乎的!"手提货篮和食盒的小贩沿街叫卖,吆喝不停,满街的香气在暮烟中散发开来,使整个小城都包裹在浓郁的芬芳之中。三道街似乎是"重工业"的集聚地,麻绳铺、铁匠炉、染布坊、烟丝厂,还有银行、邮政局都在这条街上。逢到集日,四井八乡的老百姓推着车、挑着担、牵着牛羊一大早赶来,卖粮的、卖布的、卖瓜的、卖菜的、卖小孩玩的、卖大人用的……地摊上货物琳琅满目,杈耙扫帚、笔墨纸张、吃喝穿戴、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本来就弯弯扭扭窄憋的使人透不过气来的街面变得更加拥挤,人们摩肩接踵,喧呼震天,一直赶到日头偏西才渐渐离去。看到这情形,人们把郑口称作"小天津卫"也就不足为怪了。

厚重历史

顺着二道街上了运河大堤,便是真正的郑家口了。一路翻转而下的河水,怎么也想象不到,它能漂来一座城市,漂来一方水土的繁华。遥想当年,隋炀帝以粟代水,"撒黍行船",演绎出人间罕闻的荒诞剧,终于把那颗面如美玉的脑袋送上了断头台;乾隆皇帝的龙舟多少次漫游在运河上巡视着两岸的子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万岁!万万岁!"的山呼惊起一河鱼虾。当然,河水里也流淌着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金戟铁戈的麾影,那位叱咤风云的夏王当初就是在郑家渡口辗转南北,饮马运河。还有,日本侵略军的血腥也曾经笼罩着运河,郑家口的火光烤红了呜咽的河水!时至今日,这条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的大运河却成为一条断流的污水沟。这淡淡的感伤,几十年来笼罩在河堤的上空,这里上演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故城的景

雪消春水绿生波,掩映帆樯向晓多"。当年一些风雅饱学之士赞誉的"卫河飞帆"成为故城的八景之一。河水挟裹着鱼虾匆匆而来、滔滔而去,河中白帆点点,艄夫的号子一声高过一声,河滩的沙土窝子留下了弯腰弓背的纤夫们的深深的脚印,浸入滴滴汗渍,当然也有血迹。上世纪50年代后期,"哞哞"叫的小火轮代替了纤夫的纤绳,南来北往的船只不知多了多少倍。"稳泛三更樯带月,安眠一枕岸啼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河面上都是船,一眼望去,挨挨挤挤,满是冲天的桅杆。脚行的搬运工裸着古铜色的肩膀,映着古铜色的河水,扛着从天津、德州、济宁、临清等地运来的货物,或是运往这些地方的粮食、棉花、西瓜等东西,踩着颤悠悠的橇板穿梭着上船下船。

船工乐土

船工们也忙里偷闲,下得船来,走进茶馆酒肆,让清酒淡茶洗去一日风尘,尽情地享受着衡水老白干和故城特有的龙凤贡面带给他们的芳香。龙凤贡面俗称故城挂面,圆者似龙须,扁者如凤尾,中空而条细,像麦秸秆一样,清朝年间是给老佛爷和光绪帝进奉的贡品,因此得了个"贡面"的雅号。三杯酒落肚,再美美地喝上一碗带有清淡香味的"贡面",醺醺然、悠悠然不也是一种皇帝老子的感觉么!传说,龙凤贡面还是船老大招工时使用的特殊道具。旧时玩船的最忌讳的是溢水覆舟,雇佣纤夫时,照例先管一顿饭。饭是满满的一大海碗龙凤挂面,上面平放着一双筷子。有经验的不忙去接碗,而是先拿筷子,往碗里一挑,晃晃荡荡的一碗汁水顿时被挂面吸了进去,滴水不洒。这样,考试基本上就算合格了,船主认为此人有眼色、有智谋,吃罢饭十有八九即可上工了。否则,有那莽撞的壮汉伸手去接面碗,必然把汤水溢出来,犯了船家大忌,自然不会被录用。故城挂面的传说也被诸多的船工带到了沿河各地,名声日盛。入夜,沿街酒肆、茶馆灯火通明,照亮了半个城。老白干的清香,烧鸡、烧鸽子的浓香,油饼、馓子的淡香,炒花生仁的暗香,女人们身上的脂香,和"熏蛋、熏鸡杂哦--"各种长腔短调、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连抖动的空气也是五香的。更多的是船老大上岸将酒肉烟茶买回来,在船舱里晕着喝。一个个通亮的船窗里,映出他们粗犷的身影,"一个巧呀,哥俩好啊……"划拳行令的喊闹声飞出舱外,溅到河面上,激起一阵阵旋涡,"哗哗"地淌远了。

今日家园

现在,运河枯竭了。好像一条巨龙舞累了,卧在那里休息。好在她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孕育的小城一天一天长大,而且愈发容光焕发。二十一世纪的故城正迎来它新的辉煌。不是吗?那拔地而起的迎瑞小区、太兴家园、富邦花园,特别是位于东关的东方-香湖美地小区已经成为小城富有的象征。花团锦簇的文化广场塑起了"运河母亲"的雕像,一位端庄秀丽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依偎在破浪远航的幸福之舟上,动人的脸庞上荡漾着慈祥的笑容,似是护佑着小城人民的安康,又像是祝福着小城人民的福祉绵长。看,在"运河母亲"的身旁,那条充满现代气息的京杭大街取代了昔日三条破旧的街道,那一盏盏乳白色的街灯不正像展翅腾飞的银鸥么!

奋斗目标

郑口镇根据本镇实际特点,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配合做好县城改造和项目区建设工作,实现了征地拆迁、县城建设和项目区发展"量、质、效"三大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大领导力度,提内功

一方面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该镇把县城建设和小区建设工作作为主抓手,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镇长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城建所长、司法所长、土管所长及所涉及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实行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全程负责所包工作的服务、协调、落实,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遇到难题,亲自协调,亲自带队做思想工作。有拆迁任务的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主动带头签订协议,而且积极做好动员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促使拆迁户理解拆迁、支持拆迁、参与拆迁。

加大实施力度,练硬功

一是确保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在拆迁之前,协助评估公司合理确定评估价值,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估价值,既有利于推动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充分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制定拆迁补偿方案,统一拆迁补偿标准。根据上级的拆迁补偿标准,制定符合本镇实际情况的拆迁补偿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并且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拆迁补偿,确保拆迁工作稳步实施。三是按照"二公开、一监督"的原则开展工作。"二公开"即政策公开、补偿方案和拆迁协议公开;"一监督"即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补偿原则,杜绝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补偿款及时全额发放到位,依法维护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坚决阻止不合理要求,对于漫天要价和违规改、扩建房屋,经作思想工作仍然不通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强拆,打击了个别,推动了一片,保障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大帮扶力度,用轻功

采取帮扶措施,解决特困失地和被拆迁户的实际困难。由于涉及面大、户多,其中特困职工、双困户较多,该镇结合其所属村或单位,采取联系工作、指导创业、经济救济等帮扶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妥善解决生活后顾之忧。一方面结合民政部门,做好失地农民农转非工作,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待遇,另一方面对不是营业房的世居房屋,返还一定比例的商业门面,让拆迁户搬得走、迁得回、有依靠、有着落。认真做好摸底和回访工作。对失地和被拆迁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同时对特困户、双困户、伤残人员进行回访,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失地、拆迁后的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