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郎君镇隶属湖北省应城市,位于湖北省应城市东南部,建制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得名于郎君桥。全镇地跨东经113°41',北纬30°53',下辖40个村委会,国土面积80.6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8732人(2017年)。[1]
中文名: 郎君镇
外文名: Langju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湖北省,应城市
地理位置: 江汉平原北部,应城市东南部,与汉川接壤
面 积: 80.65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40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郎君镇团结路特8号
电话区号: (+86)0712
邮政区码: 4324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8732人(2017年)
著名景点: 黄鹤楼、武汉东湖、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隆中风景区等
机 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应城火车站
车牌代码: 鄂K
矿产资源: 粘土 岩盐
美 誉: 鱼米之乡
历史名人: 孟浩然、屈原、李时珍、王昭君
目录
历史沿革
湖北省应城市郎君镇建制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因郎君桥而得名。解放以后,历经数次变更,直至1987年10月更名为郎君镇,沿用至2018年。
行政区划
下辖40个村委会:甘咀、东村、西村、王桥、大廖、吴彭、刘中、贾普、杨咀、大祁、新村、夏巷、胡巷、十屋、鲁大、邱徐、兰西、三屋、土桥、郎君、程谢、知府、破港、胡家、袁集、冲刘、三左、上周、卢家、鸭棚、肖杨、杨大、杨万、万大、杨树、龚集、么湾、官渡、伍份、蔡咀。
地理环境
郎君镇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应城市东南部,与汉川市麻河镇接壤,属低岗地,亚热带气候。
人口
湖北省应城市郎君镇总人口48732人(2017年)。
经济
常年有2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境内土地肥沃,河沟纵横,水域宽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全镇耕地面积40751亩,其中水田35752亩,旱地4999亩,可养水面1.6万亩。盛产莲藕、莲子、乌龟、甲鱼、鳜鱼、毛蟹、珍珠蚌、牛蛙等名特优产品。秀美的东西汊湖是理想的垂钓、游乐、水产开发场所。除此之外,地下还储藏着大量的岩盐、粘土等矿产资源。郎君镇农民养虾由来已久。去冬今春,该镇贾普、吴彭、杨大、胡巷等18个村悄然兴起“虾稻共生”种养模式,截止2018年5月近百农户养殖面积超500亩。
发展情况
应城市郎君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扎实推进试点示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抓好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郎君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干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创业思想,为投资者进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服务,创优创业环境,构筑创业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回归工程、全民创业等形式大力发展产业,以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鼓励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沿白濒解形成了万亩白湖莲藕基地,沿东西汊湖形成了2万亩名特稀优水产养殖基地,在丘陵岗地形成了3万亩优质糯谷基地。积极引导发展产业化发展。2007年,郎君籍老板杨国军投资2000万元创立金丰米业公司,兴建了一条日产80吨精米的生产线和一条日产60吨糯米粉生产线,对种粮农户实施“订单农业”,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企业被评为孝感市农业产业化企业。2008年,老板杨金刚在杨大村投资2000万元建设安新万头养猪场,21世纪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有标准化猪舍21栋,900头母猪入场饲养,年可出栏生猪2万头,力争建成应城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在安新猪场的带动下,郎君镇积极推广“150”模式,17个养猪大户正在修建猪舍57栋,现有28栋已完工,2008年郎君生猪出栏将达到5万头。同时,培植发展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成立了莲藕种植协会、毛蟹养殖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一批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专业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大力实施“以工兴镇”战略,突出发展工业经济。该镇发挥存量资产多、人文资源丰富两大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了“白粉壁民营经济、老虎山回归工业、知府畈生态农业”三个小区,纺织制造、塑料包装、石膏建材、食品加工、特种种养等“五大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引进投资9500万元,新上项目20多个。汪汝平等人投资400万元兴办5个塑料造粒厂,使全镇塑料造粒达到17家,小小颗粒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产业。广龙公司成功收购原舒达塑编公司,并追加投入400万元新上两条生产线。杨建建等人投资700万元新建天龙棉纺厂;福建振跃集团大廖水泥厂与武汉琴台知音水泥厂合作,新增2台磨机和相关设备,使大廖水泥厂年生产能力由10万吨扩大到15万吨,投资300万元的节能减排项目正在实施。李艳华投资1200万元成立方圆土石方公司。石膏装饰材料厂、三菱新墙体材料厂、群鑫有色金属选炼厂、次氯酸钠厂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生产经营红火。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抓经销联合,促规模壮大,抓品牌建设,促效益提升,涌现出了王桥手套、贾普麦牙糖毛蟹养殖、大廖甲鱼繁养、白粉壁塑料造粒等15个专业村。
村庄规划
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镇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38个村、1个社区和1个村民小组的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了8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按功能分区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划分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等。特别是对农户建房的地点、外形、朝向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整齐有序。集镇建设和村民建房要与乡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交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相衔接,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抓好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镇政府以“五通四改三建”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通村道路建设、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坚持农业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林业、畜禽、动物防疫等农业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推行“三民”办水利的有效模式,加强除险保安、蓄水保水、沟渠疏浚等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避灾抗灾能力。
在饮水安全工程方面,鸭棚村饮水安全工程2008年2月10日正式完工,该村468户全部接上了自来水管网,群众反响很好,该工程成为孝感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样板。有杨大、甘咀等9个村涉及9410人的饮水安全工程正在施工。这些村的村民及在外知名人士涌跃捐资,自筹资金进展顺利,如甘咀村甘红卫个人捐资15万元用于本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杨大村在外老板杨金刚主动要求承担全部自筹资金。鸭棚、么湾、官渡、伍份等已接自来水的村民纷纷安装水冲式厕所、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等,提高了生活品质。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全镇全部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和柏油化,有18个村实现了通湾公路建设,有2个村实现了通户公路建设。在武警总部政委喻林祥上将的关心支持下,应城市政府把郎蔡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民心工程,投资400万元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21世纪,彻底解决了沿线近3万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效利用武荆高速公路和全镇13个砖瓦厂取土及“三民”办水利新模式,进行塘堰开挖、渔池开挖和水系改造,2008年塘堰新增蓄水60万立方米,新增毛蟹养殖水面1200亩,新修泵站3处,渠道清淤6100米,开挖和改造塘堰70口,共投入资金480万元。
招商引资
2004年9月8日,应城市郎君镇龚集片区“郎君镇毛蟹养殖协会”一挂牌,引来了无数的养殖户,该镇养殖户蔡元国乐呵呵地说,以后卖毛蟹要省心多了。1998年前,应城联社便大力支持郎君农民利用滨临湖区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普通水产品利润逐渐降低。针对这种情况,1999年,该联社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帮扶农户从事特色养殖,累计发放养殖毛蟹贷款600余万元,一举取得成功。到2003年,毛蟹养殖户发展到了300多户,养殖水面达2万多亩,产品畅销省内各地。但随着养殖户的增多,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相互杀价、抗风险能力差等,也造成一些信贷资金风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联社积极促成64户农户成立了“郎君镇毛蟹养殖协会”。该联社承诺:凡符合贷款条件的协会会员,信用社不仅提供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而且贷款利率优惠。几个会员联保,则可贷到5万元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随用随贷,此举有力激发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在应城市郎君镇大祁村祁志想的养猪场,中华保险应城公司陈经理将1000元能繁母猪死亡赔付款交给祁志想手中,这是郎君镇能繁母猪参保死亡后的第一桩赔付款。据祁志想介绍,他养有8头能繁母猪,160头肉猪,2007年10月25日给8头能繁母猪在中华保险公司买了保险,2007年11月20日,一头母猪死亡,当天中华保险应城公司就到现场收集了相关资料,办妥了相关手续,明确了1000元赔款。郎君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祁顺才说,郎君镇有752头能繁母猪,自2007年10月25日给能繁母猪办保险以来,该镇以大户为依托,小户靠大户,分13个户头对全镇所有的母猪进行保险,每头母猪每年养猪户交12元,国家配套补贴48元,保险期内每死亡1头则保险公司赔付1000元。此政策极大地调动了郎君养猪户养殖能繁母猪的积极性,如今,安兴万头养猪场、张传芳5000头养猪场、邱建文2000头养猪场等养猪大户都大批量的养殖母猪,在确保能自给的基础上,向周边养猪户供应仔猪。为了扩大养猪规模,郎君镇正在筹建养猪协会,统一进行仔猪内部调剂、防疫治病、办理保险、成品猪批量对外销售。以此降低养猪户的风险,增加养猪户效益,带动养猪业的发展,据估计,2008年,郎君镇牲猪出栏约5万头。
2017年8月14日,郎君镇人民政府于“地方政府留言板”官方回复网友“关于郎君镇的发展和规划”相关问题,表示“郎君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郎君镇的建设和发展,在每年的工作目标中都把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开发资源作为发展郎君镇经济和建设的重点工作,历届党委和政府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招商引资专班,向郎君镇在外的成功人士和其他的有识之仕宣传郎君镇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及郎君镇招商引资相关配套政策。并已成功引进了柒味食品金丰米业等6家企业,解决了300人的就业问题。在积极招商引资宣传政策的同时,郎君镇党委和政府还注重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发展,已重新修建了汉宜公路至长江街道的热电大道,郎君镇的集镇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交通运输
长应公路纵贯全境,与汉宜公路垂直交汇,汉丹铁路、长荆铁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郎君桥,距武汉市65公里,东南距长江埠6公里,北距汉宜公路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社会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镇委、镇政府在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对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保率达85%以上,加强农村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救灾等工作,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抓了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健全了“两会一组”,推行了村务公开,及时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不断减少,社会进一步和谐,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随着白粉壁福利院的投入使用,镇中心福利院和白粉壁福利院共可供养414位老人,使五保老人得到了应养尽养,两个福利院的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五保老人生产自救能力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郎君卫生院每年分两次到中心福利院和白粉壁福利院免费为五保老人义诊,并送去近2万元的日常用药指导老人使用。文体服务中心开展了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年举办庆“五四”业余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收到了良好效果。东村文体活动中心、郎君富佳购物广场前的文娱健身活动,每天都有百余人参加,原来农村“娱乐靠搓麻”的现象不见了。
积极开展农村低保,使1040名特困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复员伤残军人救助、特困户建房救助等得到落实,镇内水泥厂、兴泰石膏、广龙塑编等企业为160余名员工办了社会保险。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延伸有线电视主干线38公里,使全镇所有村接通了有线电视主干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340户。关注群众诉求。公示信访接待日值班领导,实施班子成员信访接待包案制,提倡解决稳定问题不过夜的精神,坚持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抓稳定的工作方法,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摒弃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不敢碰硬的好人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主义,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矛盾消化的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平安。
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镇政府为提高农民素质实施了“阳光”、“雨露”、“春蕾”、“木兰花”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和实用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适应农村开发和转移就业的新型产业农民、技能型农民。通过培训,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实用技能提高,培养了600余名适应农业开发和转移就业的新型产业农民、技能型农民。为镇内企业和应城市久大、新都、恒天等企业输送了350名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同时,通过劳务市场和亲友帮带,一部分人在外地找到工作。到21世纪为止,全镇有1.8万人在外务工经商,打工收入38000万元。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八荣八耻教育,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都实现了由镇经管站双代管,村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村务进一步公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日益增强。
教育发展
郎君镇现有中学一所,即应城市郎君镇郎君中学。小学14所,分别是应城市郎君镇中心小学、应城市郎君镇刘中学校、应城市郎君镇卢家学校、应城市郎君镇大廖学校、应城市郎君镇官渡小学、应城市郎君镇新村中心小学、应城市郎君镇杨万小学、应城市郎君镇杨咀村小学、应城市郎君镇王桥学校、应城市郎君镇白湖中心小学、应城市郎君镇第三小学、应城市郎君镇马兴中心学校、应城市郎君镇马兴乡肖杨学校、应城市郎君镇龚集中心小学。
试点示范
郎君镇党委、政府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东村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典型示范,以此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在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镇组织东村村投资1213万元建成农村福利院、7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并进行了亮化绿化、进行了自来水管网改造、修建了28个垃圾池、5座公厕、安装了17盏路灯。21世纪,正在进行墙体美化、环村南路兴建和4条下水道的改造工程。近两年,东村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村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强化东村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把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基层民主作为重点,组建了中年妇女腰鼓队,老年人健身操队和篮球队,每天晚上有300余人到文体活动中心跳舞、击鼓、打篮球,腰鼓队还义务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活动。鼓励村民购买40台电脑组建两个网吧,动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购买电脑86台,且都连接宽带,人们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知识,娱乐休闲,了解世界。新农村书屋藏书8000余册,每天有近100人浏览。村两委坚持依托“两会一组”开展活动,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当家作主意识的确立,使延续多年,被省列为重点的白粉壁赌博近两年绝迹,且无一例上访。
该镇十分注重调动广大干群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东村村的示范下,西村村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村内修建6横5纵共11条硬化主干线,全长5.8公里,使全村464户全部修通了硬化通户路。修建下水道6公里,公厕5个,定4个专职清洁工人,新辟工业小区,使村内7家企业全部迁出远离居民区,集中办厂;修建2500平方米的水泥禾场。不仅如此,其它村也陆续开展了以清垃圾、清沟塘、清杂草、清闲屋为主的“四清”活动,开展了通户路建设、垃圾池建设、排水沟建设、休闲场所建设、水泥禾场建设和绿化亮化建设,集镇开展了整顿环境卫生、整顿镇容镇貌、整顿市场秩序、整顿出店经营、整顿交通秩序活动,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由点带面,逐步铺开,形势喜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郎君人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正满怀豪情打造一方人间美景,风采耀中华。
视频
航拍应城市郎君镇,很多年过去了没有多大变化,郎君桥不知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