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邹立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立颖,吉林东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画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书画院执行院长兼艺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水墨人物高研班导师,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1]


 邹立颖作品

姓名:邹立颖

出生日期:1960.12

出生地:吉林东丰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迅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

职业:画家、教授

作品出版

《中国学院派名家精品·邹立颖水墨人物》、《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第十三卷:国画.邹立颖》、《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邹立颖专辑》、《艺术·投资2013年第26期》、《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邹立颖水墨人物画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画卷—走进画家邹立颖》、《地产与艺术2007年第一期》、《投资收藏指南-年度水墨·邹立颖》、《海军文艺2012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22期)》、《聚焦美术·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邹立颖》、《中国当代人物画十家—邹立颖国画作品》、《中国高等美术学院教学范本选集邹立颖写生精品》、《人民海军美术家系列·邹立颖卷》、《人民以抒情-中国人民大学邹立颖水墨人物工作室师生作品展作品集》、《中国长城书画院邢台大峡谷创作写生基地 2017·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名家写生第二辑邹立颖》

收藏捐赠

2018年4月,随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带领调研考察组一行深入甘肃武都区开展文艺扶贫并捐赠作品

2013 年 4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赈灾捐献大型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中国美术家协会赈灾捐献荣誉证书”;

4月,作品《花木兰》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

10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联合组织的《著名书画家“走边关·进军营”系列活动》创作的美术作品已用于拥军活动,特发此荣誉证书;

2012 年 8月,作品《高仕图》被岭南美术馆岭南画院收藏;

9月,作品《人物》被中南海收藏;

2011 年 7月,作品《嘉兴渔人》由嘉兴市人民政府委托嘉兴美术馆收藏;

2008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为四川省汶川县等重灾抗震救灾创作捐赠作品证书;

2004年8月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作品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收藏;

艺术思想

绘画风格不应该理解为一种简单的表现模式,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生命状态,它更多的是内在本质的东西。对流行的风格至上的认识要头脑清醒。近些年凸现出来的这种偏颇心理,是否与不正确的读史观念有关,要么与近代商品经济时代的冲击有关。把风格等同于商标的觉醒,把样式看作是一种必须抢先注册的商标,有了它在市场上才可能有一席之地,风格高于一切。至于这所谓的风格有多少学术的含量都不重要。事实上,风格不应是强求的,它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乃是浅显的常识,任何一种风格样式都应该而且可以不断给以充实、丰满,使它获得更加丰厚的底蕴。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如果不能进入稳定状态,就可能陷入无法深入的窘境。但是创造活动又由于稳定而不能进入不稳定状态,就无法向更高层次演变。“熟能生巧”对前创作阶段是一种“进入”的要求,而对后创作阶段,“熟”则可能成为障碍,因此“熟”后生是对创造活动向高层次“提升”的要求。

要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重神轻形的弊病,力争摆脱笔墨中心论的误导,以造型带动笔墨的新变。首先笔墨要为造型服务,而不应以笔墨局限造型;同时中国画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根据描绘的对象的丰富感觉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所无的笔墨,使“笔墨当随时代”努力把握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实现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中有严谨。

作品风格=

邹立颖的水墨人物画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意义和自我形象的重塑,与此同时,他也寻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并由此出发,展示了风格的成熟和丰厚的收获。

作为以直面现实生活为特点的当代画家,邹立颖的作品是表现当代人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的,他自觉地在作品中关注当代人的心灵世界与精神面貌,表现当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中挖掘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诗意。

邹立颖的水墨人物创作,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撷取与发现,进而将其凝铸为富有韵致的形式,语言,去体现他对现实生活的感觉与体验,应该说,在长期的历炼中,他训练了敏锐气艺术感觉,凭借这种感觉,确立了自己的追求,即一种诗性的现实表达,把客观世界中的人与物,主观化并提出升为意象,进而以简洁的水墨语言给以展示。

这就是邹立颖的写实、表现绘画。画家笔下的人物已经脱离了客观性和逻辑关系的制约,在不违背其本质的情况下,取其神和定其形,使形神兼备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之中得以生成,作品因而在笔墨酣畅与元气淋漓之中焕发出郁勃生机。

邹立颖的绘画,始终未脱离生活,是现实生活给了他创造的激情和动力,给了他以艺术的启悟,使他的艺术日益趋向于简洁、洗炼和充实。解读作品,我们看到,邹立颖娴熟地驾驭水墨技法,重要的是,他善于把握“以技入境”的关键,力避了纯技术的炫耀,而终归于人文气息的营造。这是画家的过人之处,他以平面构成关系去结构画面的平面空间,使“无中心”的画面空间中,意象处于并置和迭加之中,因为超越了逻辑关系,使之在表现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作品因而从单一的视点中解放出来,转换为多视点的表现,任添了丰富的内蕴,一切都上升到诗意的层面,体现出一种由衷的关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參考來源

  1. 邱立颖,关东画派,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