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邹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享誉中外的著名药理学家,复旦大学著名校友。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学术上最为突出的成就,是第一个提出吗啡镇痛的有效部位。这一发现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吗啡作用机理研究的“里程碑”。

人物简介

邹冈(1932.01—1999.2.24)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上海人。1954年于毕业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对吗啡、内源性阿片肽作用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张昌绍教授共同发表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和大脑导水管周围中央灰质的论文,被国际上誉为吗啡作用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在针麻原理研究中证明针刺释放脑啡肽。1964年首先发现bicuculline的GABA拮抗作用。近年来从事内源性大麻研究,首次用拮抗剂触发大麻耐受动物的戒断症状(1995)和首次证明大多数中枢大麻受体存在于GABA能神经原(1998)。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邹冈,1932年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的一个医生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家由上海沿长江逃难到重庆。先后在重庆市立第一女中附设初小、南山小学、广益小学、广益中学求学。1946年夏,邹冈随全家由重庆回到上海。经人介绍在私立美国长老会办的清心中学就读高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邹冈以优良的成绩考取国立上海医学院(后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大学的5年,通过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他正确树立了青年人应追求的人生观。1952年5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9月,邹冈被抽调参加在母校药理科举办的高级师资培养班学习,并受训于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获益匪浅。1954年8月,邹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经统一分配到上海第二医学院药理教研组任助教。 在两年半的教学及实验工作中,邹冈认真钻研,完成了各项任务。1957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为该所所外学术委员张昌绍教授的研究生,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开始了神经药理学的研究生涯。 在科研工作中,邹冈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的才能。1961 年,年仅29岁的邹冈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第一次提出了吗啡镇痛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和大脑导水管周围中央灰质的新观点,受到了在场答辩导师、生理学界老前辈张香桐教授等的充分赞赏和推崇。之后,该论文相继在《生理学报》、《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以后被联邦德国药理学会副会长、生理学家赫尔茨和美国等国的科学家誉为吗啡作用原理研究的“里程碑”。

1932年1月27日 生于江苏省苏州。 1949-1954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药理专业学习。 1954-1957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助教。 1957-1961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 1961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药理三室副主任、主任、药物所顾问等职。现为中国药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生化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国际神经化学会、美国神经科学会、美国华人生物学家学会会员,《生理学报》编委,《中国药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生理科学学报》编委,国际神经化学学会杂志编委。

主要论著

1 邹冈,双甲苯氧烷季铵盐的肌肉松弛作用,生理学报,1959,23:64—70。

2 邹冈,猫脑室内注射箭毒和毒扁豆碱对条件反射的影响,生理学报,1959,23:211一216。

3 邹冈,惊厥剂和r-氨基丁酸猫脑室内注射的观察,生理学报,1961,24:173—179。

4 邹冈,张昌绍,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生理学报,1962,25:119—128。

5 邹冈,吗啡对大鼠数种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影响,生理学报,1963,26:143—150。

6 邹冈,脑组织内微量注射丙烯吗啡对抗吗啡镇痛的研究,生理学报,1963,26,332—338。

7 邹冈,屠曾宏,利血平、α-甲基-Dopa及其交互作用对吗啡镇痛的影响,生理学报,1963,26:360—366。

8 邹冈,张志林,吗啡对脊髓电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报,1964,27:369—377。

9 邹冈,张昌绍,吗啡镇痛作用部位的脑内微量注射研究,中国科学,1964,13:1099—1109。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