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邓碧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邓碧珊
出生 1874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知名作品



邓碧珊(1874年-1930年),男,字辟寰,号铁肩子, "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堂号晴窗读书楼,江西省余干县人。清末秀才。科举废除后,在余干县从事教学,后来到景德镇瓷业学堂任教习,于是一面代人书写瓷字,一面功习鱼藻画技。[1]

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的。邓碧珊专功鱼藻兼画花鸟,邓碧珊的鱼虫,在设色上受东洋画艺术的景响,他的笔及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他的早期花鸟又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足见邓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生平

早年经历

1874年,邓碧珊出生于余干县龙津镇鄱阳湖边的一户人家。父亲以打铁为生,暇时也常下湖捕鱼,母亲勤劳节俭,家境较为殷实。儿时的邓碧珊常随父亲下河捕捞,极喜鱼儿。兴致来时便伏于案几之上以指沾水画鱼,并用指甲点鳞,颇见童趣天真。父亲见小儿如此聪慧,自是疼爱有加,及至启蒙之龄,便送入一家学堂念书。由于邓碧珊聪明机敏,悟性极好,学业大有长进,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爱好绘画,常自找些字画来临摹,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秀才。1909年, 邓碧珊在老家教私塾。

艺术生涯

1911年废科举制后到饶州(今波阳县)陶业学堂任教,并尝试陶瓷绘画。1913年到景德镇,初始以字画为业,也常替人代写瓷字。邓碧珊早期主要画山水,后绘瓷板肖像。他最早尝试用马尾织造的九宫格绘制人像,乃瓷制肖像画创始人,景德镇的瓷像画家张洛山等均出其门下。邓碧珊绘制的名人瓷像参加全国工艺品展览,荣获一等奖。大约40岁后,专事粉彩鱼藻, 自成一家。

邓碧珊文学艺术修养颇深,诗书画俱佳,在当时的陶瓷美术界属颇有才学者,深得景德镇绘瓷艺人的敬重。王琦早期绘瓷像即由邓碧珊传授,并执弟子礼向邓学习书法诗词,在"珠山八友"中论书法艺术,邓碧珊乃首屈一指。邓碧珊虽为清末秀才,授业于传统儒学,但他思想活跃,很能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首创精神。他不仅开瓷板肖像画之先河,还不囿于传统的中国画手法绘瓷,大胆借鉴吸收日本东洋画技法,这在当时的陶瓷美术界,可谓是独辟蹊径。

1928年,邓碧珊加入由王琦发起的"月圆会",系"珠山八友"最早的成员,时年54岁。1930年,方志敏率红军攻下景德镇,邓碧珊因替被红军抢掠的受害者向红军讨要被抢财产,而被红军枪杀,过早地结束了如日中天的艺术生命, 享年56岁。

作品赏析

历史评价

邓碧珊由一名乡间私塾先生,成为景德镇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固然得益于他的资质聪颖,更凭藉他不囿成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其子邓锡龄(又名邓青莲)、邓碧荪、孙邓肖禹,曾孙邓建新(又名邓碧曾),邓晨霞,邓卫红,邓斌斌,嫡孙之子女: 程莹(又邓笑笑),均为景德镇一代瓷画名家。邓碧荪及其弟子张沛轩承其衣钵,亦为画鱼高手。邓碧珊传世不多且诗书画皆绝的鱼藻图瓷艺画,弥足珍贵,实乃不可多得。

后世纪念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 "珠山八友"之邓碧珊 新浪 .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