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邓尼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尔·冯·邓尼茨
军事家,纳粹潜艇部队司令官
出生 1891年9月16日
国籍 德国
职业 军事家,纳粹潜艇部队司令官
知名于 军事家,纳粹潜艇部队司令官
知名作品 《10年和20天》
《我风云变幻的一生》

卡尔·冯·邓尼茨(Karl Dönitz)军事家,纳粹潜艇部队司令官 卡尔·冯·邓尼茨(德语: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先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潜艇舰队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纳粹德国联邦大总统和三军总司令之职。 1910年,邓尼茨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1916年3月22日邓尼茨晋升为中尉。1918年2月,担任潜艇UC-25的艇长,击沉5艘运输船,获得骑士十字勋章(Ritterkreuz);同年7月,又担任UB-68潜艇的艇长,在10月4日时袭击英国的地中海商船团时,被俘。1919年7月被释放。1920年返回德国,再次加入德国海军。1933年9月1日,邓尼茨晋升中校。1939年1月28日,邓尼茨晋升为海军准将和潜艇指挥官。1943年1月,晋升德国海军元帅军衔。1945年,被希特勒任命为总统。 二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于1956年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1980年1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中文名 邓尼茨 外文名 Karl Doenitz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日期 1891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0年12月24日
出生地 柏林 职业 海军元帅、帝国元首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是二战结束后受审的主要纳粹战犯之一。

人物履历

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1980),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海军总司令、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于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镇。母亲早逝。父亲是工程师,总是督促他努力学习,并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1910年4月,邓尼茨在魏玛高中毕业后,便参加德国海军,先在赫尔塔号巡洋舰接受舰上训练,后考入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1912年秋天毕业后,分配到布雷斯劳号巡洋舰任候补军官。是年冬,巴尔干战争爆发,邓尼茨随舰到地中海参加封锁黑山港,向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人耀武扬威。次年5月,参加西方列强在阿尔巴尼亚的登陆行动,阻止塞尔维亚人在亚得里亚海边定居。[1]1918年10月4日在袭击了一只英国商船队后被俘。在战俘营中开始研究新的潜艇战术,即“狼群战术”,该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大西洋曾给英美等国的海上运输造成极大威胁,也因此被盟军称为“面目狰狞的海地魔王“。

人物年表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海军邓尼茨元帅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幼年丧母;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任帝国舰队“汉莎”号巡洋舰见习水手;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劳”巡洋舰海军候补军官;1916年10月:以少尉军衔服役于德国海军U—39号潜艇;1917年任潜艇值更官。

生平年表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海军邓尼茨元帅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海军邓尼茨元帅

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幼年丧母;

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任帝国舰队“汉莎”号巡洋舰见习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劳”巡洋舰海军候补军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军衔服役于德国海军U—39号潜艇;

1917年2月:以U-68号潜艇艇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0月:于海战中被英国军队俘虏,监禁于约克夏战俘集中营;

1919年7月:返回德国,再度加入海军;

1935年:任纳粹德国潜艇第一区舰队司令;

1936年:任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

1943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1945年5月1日:接任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尔维克—弗伦斯堡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5月23日:被英国当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满获释,继续在西德境内进行亲纳粹和复仇主义宣传;1980年12月24日:病逝。

历史评价

邓尼茨主张击败英国的关键在于切断其海上交通线,以经济战来击败海上强国英国。而最适合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莫过于潜艇。他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在潜艇的使用上,他强调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潜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在作战手段上,他主张采取“狼群战术”,即多潜艇集群作战,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德国潜艇运用此种战术击沉大量英国船只,曾给同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后果。 邓尼茨重视海空协同,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空部队——第40轰炸机联队。这只装备有FW—200运输机改装的“神鹰”飞机的空军部队主要负责与潜艇协同作战,报告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与兵力组成。但由于空军元帅戈林对海空协同的轻视,以及FW-200运输机本身技术性的缺陷,海空协同效果并不是很好。 1942年底以后,英国,美国加强了护航制度,改进了反潜兵力兵器和反潜措施,使缺乏足够空军支援的德国潜艇遭受打击,德国的潜艇战最终失败。但应该肯定的是邓尼茨敢于顶住压力,舍弃大型舰艇正面战而采取潜艇战的判断能力。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其自传中以及英国海军军官罗斯基尔在其所著中均对其军事才能以及过人的判断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认为邓尼茨和德国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而罗斯基尔在战后得知纳粹政府醉心于大型舰艇建造的Z计划,并没有全力建造潜艇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对邓尼茨和他的潜艇部队最好的证明。 [1]

参考来源

  1. 邓尼茨:大西洋上狼群出没 三让诗舍,201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