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成立于2007年6月, 其前身是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始建于1969年,是学院最重要的教学部门之一,设有12个教研室、3个二级实验室和5个三级实验室,有教职工200余名。2018年,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1]
外文名称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Zunyi Medical College
成立时间 2007年6月
地理位置 遵义市
主管部门 遵义医学院
院长 范奇元
学院类型 基础医学院
参考
学院承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药剂药检、五官、麻醉、医学影像、临床心理、妇产、护理等普高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
学院将继续以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主题,以培养"基础扎实、注重实效、突出创新、敬业为民"实用型人才。力争经过10-15年的努力,把基础医学院发展成整体实力比较强,基础医学学科相对齐全,亮点突出,人才结构比较合理,仪器设备较先进,部分学科在国内医学院校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二级学院。
折叠编辑本段学院领导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赵洪 基础医学院院长:范奇元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 欧刚卫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罗军敏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娟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薛 黔
学科介绍
药理学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学科由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张毅教授创建,是1955年首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之一。于1992年被评为贵州省首批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重点学科,2003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首批贵州省精品课程,2004年经科技厅批准,在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基础上,组建了"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并于2006年通过省科技厅、财政厅验收并挂牌。
1982年大批教师北调大连后,在刘国雄教授、黄燮南教授、孙安盛教授、石京山教授的带领下,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室全体人员立足贵州,艰苦创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药理学科的研究领域由最初的心血管药理学为主拓展到目前的心血管药理、神经药理、药物代谢动力学、分子药理4个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初步形成了以教学为主,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优势反哺教学的特色。
本学科现有教职员工17人,高级职称9人(52.9%),中级职称4人;博士3人,硕士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70%,40岁以下教师中,除在3人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外,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1.8%;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拥有2名学科带头人、1名学科带头人和1名青年学术骨干,校内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
学科带头人黄燮南教授,两度留学日本,1996-1998遵义医学院副院长,1998~2005年担任遵义医学院院长,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中国药理学学会理事,心血管药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理事、贵州省生理科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学科带头人石京山教授,博士,2005年至今任遵义医学院院长,中国神经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首批"跨世纪人才",贵州省省管专家。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全体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学术交流技巧也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历年的教学中,全体教师始终认真贯彻有关教学质量监控的文件,并制定了教研室内保障执行的规章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996年刘国雄教授获得林宗杨医学奖,近年来获得省、院级优秀教师等各类教学奖励9项10人次,其中余丽梅、陆远富和王钰莹3位教师2006年一举获得遵义医学院讲课比赛二、三等奖3项;2005-2006年教研室进行抽样调查本科学生933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平均满意率达到85.3%,认为一般的11.9%,不满意率仅0.008%。教研室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效果、机能实验思考等教学改革,发表研究论文2篇。2006年开始由黄燮南教授、石京山教授和余丽梅副教授3位出国留学人员进行了药理学渗透式双语教学尝试,并获得教改课题1项,参加教学会议交流论文1篇。教研室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格答疑辅导、严格考试/阅卷制度,学生考试成绩逐年提高,2006年达到平均成绩-2007年度第一学期本科药理学平均成绩达到77.43,不及格率7.39%。同时不断加强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3次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络版内容改版,制作理论教学录像8盘,实验课教学片1部。
分子生物学
遵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由我国老一辈生化学家李昌甫教授创建,1955年获教育部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一批学术造诣高,治学严谨的老教师在此工作过。学科参与过多部全国统编生化教材编写,并举办过全国生化高师进修班,学风严谨,基础好。在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以前,师资中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科研缺乏明确方向,研究条件较差,成果有限,招收研究生数量少。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后,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科同志的努力奋斗下,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学科队伍从2000年前的20人增加至目前的34人,高级职称比例从25%提高至50%;中级职称比例现为44.1%;教师中获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从42.9%增加至91%;50岁以上教职工占14.7%,30-50岁占70.6%;在省外院校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有13人,占教师比例的56.5%。现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能很好地承担教学及科研任务。1990年-1999年,学科承担科研课题共21项,获资助经费为43万元,目前学科拥有①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②医药生物技术应用与研究③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④药物生化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8年来,共主持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地市级项目17项,共获资助482.4万元。发表研究论文共140篇,其中SCI收录8篇,核心期刊60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遵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8年来,学科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情况:
●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在贵州省开展了重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及天然产物防治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填补了省内此方面研究的空白。2000-2007年已发表论文34篇(核心期刊18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获2005年贵州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评审为国内领先,部分内容国内外未见报道。研究结果为将贵州柑桔研发为一种降血脂、抗氧化产品奠定了实验基础。(正申请研发课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