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遣唐使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遣唐使的派遣不一定只有一位使節前往。而當有多於一人參與之時,會區分“大使”及“副使”,有時還有位於大使上的押使。而隨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亦包括有[[留學生]]及[[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發前,都會帶同船舳先到[[大坂]][[住吉]]的[[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後,整船人從[[住吉津]]開始出發,經[[住吉細江]]前往[[大坂灣]],再去到[[難波津]]。經過[[瀨戶內海]]到達[[福岡]]的[[那津]],再前往[[玄界灘]]。
[[File:遣唐使4.gif|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6f061d950a7b0208a847439664d9f2d3572cc83f 原图链接]]遣唐使路线图]]
過去日本與[[朝鮮半島]]友好之時,會在朝鮮半島北岸登陸,然後經陸路進入唐朝。但自從日本與[[新羅]]交惡之後,改為由海路直接前往中國。由於當時日本的航海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在大海航行的遣唐一行經常遇到海難。
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日本国王曾多次向中国南朝政权遣使朝贡,并请求授予封号。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动乱,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File:遣唐使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faedab64034f78f0f7795f977f310a55b3191c67 原图链接]遣唐使:西安遣唐使碑]]
当时日本正是[[圣德太子]]摄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而向中国派出了[[遣隋使]]。但是因为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对[[隋炀帝]]不敬,而引起隋炀帝的不悦。日本使者给隋炀帝的国书说“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称日本君主为“日出处天子”,称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隋炀帝看到后不高兴,对[[鸿胪卿]]说:“蛮夷的书信如果有无礼的,就不要拿来给我看了。”
==目的==
 
[[File:遣唐使7.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906289ddc7695c515982ddb0 原图链接]遣唐使船]]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
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日本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日本朝廷任职。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日本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日本。[[丝绸之路]]东端延至日本﹐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File:圆仁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034965f414f493bcf2d385a8 原图链接]遣唐使:圆仁]]
==废止==
關於日本遣唐使的回數,[[藤家禮之助]]認為共12次。此為正式發遣且實際入唐的遣唐使總次數,不含送唐客使(送唐使歸國)或極有可能并未渡唐的日本使節,即第1次舒明天皇二年(630)遣唐使於唐太宗貞觀中入唐,至第12次仁明天皇承和五年(838)遣唐使於唐文宗時最後一次入唐。
 
[[File:遣唐使6.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faedab64034f78f0f7795f977f310a55b3191c67 原图链接]遣唐使:西安遣唐使碑]]
[[東野治之]]、[[王勇]]根據大使的任命記載,認為共20回。
18次以發遣次數計,去除日本詔令停止的天平十八年(746)與寬平六年(894)。前一次停止於李林甫專權時<ref>李林甫逼殺大臣韋堅、皇甫惟明及李適之前後</ref>。後一次停止於晚唐景福二年(893)昭宗時,入唐僧中瓘<ref>在此十二年前曾向日本朝廷傳達廢太子高岳親王(僧真如)的死訊,其時上距真如之死已逾十五年</ref>托唐商致書日本朝廷,備言“大唐凋敝”之狀<ref>各地軍閥不遜,大臣以死紓難而皇帝不能救</ref>,次年菅原道真上《請令諸公卿議定遣唐使進止狀》,日本解除遣唐使任命。
 
[[File:圆仁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034965f414f493bcf2d385a8 原图链接]遣唐使:圆仁]]
16次以實際渡海次數計,在18次的基礎上去除未出發的天平寶字五年(761)與同六年兩次,其時唐朝尚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尾聲中。
15次以實際入唐回數計,在16次的基礎上去除天平寶字三年(759)因唐朝安史之亂滯留渤海、未能完成使命的日本遣唐使。
 
[[File:遣唐使7.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1%A3%E5%94%90%E4%BD%BF/2398317/0/5202e5f2ec056276b07ec5df?fr=lemma&ct=single#aid=0&pic=906289ddc7695c515982ddb0 原图链接]遣唐使船]]
14次在15回的基礎上,去除遣唐大使被蠻族所戮、日本未持節入唐的齊明天皇五年(659)一次。
128,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