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道德礼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道德礼仪(英语: Moral etiquette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道德礼仪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词语浅释

道德

指衡量行为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在英语中,道德(Morality)是用来区分意图的正当与不正当,并决定行动的行为因子。

道德可以是源自于特定哲学、宗教或文化的行为准则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标准或原则,也可以源于一个人所相信的普遍价值。

道德是一种“非正式公共机制”,非正式即指无法律或权威能判定其正确与否,而公共机制指所有场合都能套用的准则[1]

礼仪

1.礼节和仪式。这是传统的解释,“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2. 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这里的方式分行动型和非行动性,像鞠躬,给老人让座等,就是行动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这需要行动才有效果,;而像庄严场合不嘻笑,别人睡觉不吵闹等,就是非行动型的,也就是行为规范,它不需要行动就有效果。

3、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中国传统礼仪

九宾之礼

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2]

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

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

袒臂礼

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

虚左礼

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视频

道德礼仪 相关视频

中华基本礼仪
中国文明礼仪——道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