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進士

增加 121 位元組, 4 年前
'''進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間又稱考中進士為“[[金榜]]題名”。
==歷史沿革=====科舉起於隋代===
[[隋煬帝]]於[[大業 (年號)|大業]]元年(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為[[科舉]]的開始。
[[唐朝]][[科舉]],[[進士科]]最難,[[明經科]]較易,唐人有諺雲:“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ref>《[[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進士科“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ref>意思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科]],已算是年老,因為明經科較易,而五十歲登困難的進士第,已經很年輕了。一般進士百人中取一二人,明經十人中取一二人<ref>《[[通典]]》卷15《選舉三》:“其進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經倍之,得第者十一二。”</ref>。[[韓愈]]稱進士考試,到最後錄取時,“有終身不得與者焉”,一旦得第時,“班白之老半焉”<ref>《全唐文》卷555,《贈張童子序》</ref>。依據[[清朝|清]][[徐松]]《登科記考》記載,[[孟郊]]於[[貞元]]十二年(西元796年)登進士第,時四十六歲。從他的〈登科後〉一詩來看,登科的喜事幾乎把幾十年為仕途的努力和艱辛都一掃而空。 <ref>李建崑、邱燮友 等 著:〈[http://cls.hs.yzu.edu.tw/MPOEM/front1.htm 序] {{Wayback|url=http://cls.hs.yzu.edu.tw/MPOEM/front1.htm |date=20081001095921 }}〉,《孟郊詩集校注》上下冊。[[國立編譯館]]中華學術著作委員會 主編,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1997年10月。</ref>
===考取進士非易===
[[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ref>傅璿琮《唐代科舉與文學.序》中指出:“唐代進士科所取的人數,前後期有所不同,但大致在三十人左右。”</ref>,僅是[[明經|明經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時人稱[[進士]]及第者為「[[白衣公卿]]」<ref>《[[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條</ref>。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覆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有一名考生[[張元 (西夏)|張元]]因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
===宋僅留進士一科取士===
[[宋朝]]的科舉制度,一開始,也分為進士、明經、諸科等。直到[[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改革,廢明經、諸科,只用進士一科取士。
[[Category:科舉身份]]
[[Category:進士| ]]
[[Category:中間古代人物]]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