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扣除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速算扣除數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速算扣除數指的是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推算出的一個便於計算稅款的係數。速算扣除數的存在,是為了解決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稅款的一些比較複雜的技術難題。所以預先算出一個數據,直接按照該數據進行相關的計算,主要就是將全部應稅的金額,按照其對應的稅率去計算,然後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得出來的就是納稅人需要繳納的稅款。
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是採用速算扣除數法計算超額累進稅率的所得稅時的計稅公式是: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速算扣除數的計算公式是:本級速算扣除額=月應納稅所得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上一級速算扣除數
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月度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
個稅計算
1、工資、薪金所得部分的個人所得稅額=應稅所得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個人的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勞動報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個人所得稅額=(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勞動報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額=[每次所得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0000元的,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0;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2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7000元。
5、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稿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稿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6、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800)×20%;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1-20%)]×20%。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個人所得額=每次所得收入×20%。
8、201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9、根據200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七次修正,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及速算扣除數。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