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橋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橋街道
圖片來自yzqzsw

通橋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大足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1974年12月12日,析元通公社、土橋公社建通橋公社;2011年,通橋街道財政總收入1759.2萬元,比2010年增長28%;農業總產值達到8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工業總產值為16.6億元,比2010年增長2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

历史沿革

通桥原属大足县。1954年以后属龙水区土桥乡(现为龙水镇平桥社区)和邮亭区元通乡(现为邮亭镇元通村)。

1975年10月,大足县划出双路公社和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立双桥区,隶属于重庆市[1]其中,元通公社、土桥公社划出的共6个大队合并为通桥公社,取元通、土桥之意。后按《宪法》与《地方组织法》等规定,改为通桥镇。

2011年10月,双桥区撤销,通桥镇划入新成立的大足区,由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2014年12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通桥镇,设立通桥街道。[2]

建置沿革

1974年12月12日,析元通公社、土橋公社建通橋公社。

1984年5月,撤通橋公社成立通橋鄉。

1996年4月,撤通橋鄉建通橋鎮。

2014年,通橋鎮撤鎮改為通橋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7年6月,村改居,將青春行政村改為青春社區。

2010年12月,村改居,將茅店、天星、天橋、白鶴、新民5行政村均改為社區。

2011年末,通橋鎮(現通橋街道)下轄新街、青春、茅店、天星、天橋、白鶴、新民7個社區;下設40個居民小組。

區劃沿革

截至2020年6月,通橋街道下轄5個社區:青春社區、茅店社區、天橋社區、天星社區、山湖社區。

地形地貌

通橋街道地處大足區東南部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為低丘、低山,東處巴嶽山,南、西、北地勢較平緩,溝渠密布;主要山脈有巴嶽山南段;境內最高峰巴嶽山位於山梁尖山坡處,海拔933米;最低點響水橋位於青春社區4組,海拔358米。

氣候

通橋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7.6℃,1月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3.4℃(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7.6℃,極端最高氣溫42℃(2006年8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009毫米,最大雨量1468毫米,最少雨量676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水文

通橋街道境內河道屬龍水湖流域。主要河道有龍水湖和石窩子水庫等2條,另有小溪河4條,總長6.0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九曲河,從雙路鎮楊家壩至小安溪河流經境內天星、天橋、青春,長2.8千米,其中龍水湖佔地3500畝,庫容1252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通橋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災、風雹災等。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2002年6月12日,淹沒農田690畝,沖垮房屋34戶64間,魚池垮塌4處21畝,水利設施垮塌5處21米,沖走原煤150噸,小型滑坡13處210米。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5月中旬至9月初,連晴高溫70余天,稻田全部乾裂,人畜飲用水出現嚴重困難,造成糧食大面積減產減收。嚴重的一次風雹災發生在1986年5月20日,災害造成22人受傷,105戶房屋全部垮塌,2018戶7048間房屋部分受損,農作物受災2165.2畝,現糧損失13.33萬公斤,吹斷電桿397根,樹木10591根,沖垮河堤2座,塘堰4口、水渠900米、橋樑2座。其它自然災害為2007年1月21日發生在新民村的堰塘田井噴事故。

自然資源

通橋街道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煤炭、鐵礦、陶瓷黏土等。其它自然資源有水資源是淡水,為湖泊水、溪河水、地下水;林業資源是樹木、植物、野生動物;土地資源是農業地、林業地、荒地,水庫、河灘地等。2011年,通橋街道有耕地面積7603.2畝,人均0.6畝。

參考文獻

  1. 大足县县志编修委员会. 大足县志 第一版.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年12月: 71–74. ISBN 7-80122-160-5. 
  2.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撤销大足区双路镇、通桥镇、智凤镇 设立双路街道、通桥街道、智凤街道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