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追寻逝去的时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图像小说

带你一口气读完普鲁斯特

周克希经典译本

程抱一推荐

◎ 打开普鲁斯特的正确方式是漫画:一口气读完《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机会来了。

◎ 周克希经典译本,法兰西院士程抱一推荐。

◎ 普鲁斯特是可以 被改编的吗?前半生出入社交名利场,后半生缠绵病榻。长期遭受慢性失眠症的折磨,他用这些漫漫长夜来追忆逝水年华。一部《追寻逝去的时光》,卷帙浩繁、文气绵密、句法精微,洋洋数百万言,写尽了爱的萌生和式微,写尽了名利场中的纸醉金迷、人情冷暖,是“一战”爆发前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芸芸众生相的一幅长卷。这样一部复杂、丰饶,扑朔迷离的文本,进入难,出去更难:要如何将它改编成漫画?

◎ 斯泰凡·厄埃交了满分卷:他正职是广告公司总裁,并非科班出身的漫画家,却出于对这部小说的热爱,揽下“改编普鲁斯特”这个西西弗斯式的任务。他伏案十年,将绵密文字抽丝拨茧,一一落实到图像叙事,水落石出,脉络显现,不失其精髓,就好比“将一部巨型交响乐改写成一首钢琴协奏曲”。

◎ 于极简处见繁华:厄埃的改编野心勃勃却又虚怀若谷,满怀敬意。对这部小说了若指掌的他,文本取舍极具匠心,不取则已,取则无一字增删,画风传承延续《丁丁历险记》经典“清线派”风格,十九世纪法国风土人情跃然纸上。

◎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普鲁斯特的“难读”与他的名气齐名。将文本图像化的尝试,可看作将普鲁斯特“民主化”的尝试,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进入普鲁斯特文本的捷径。不管是将小说烂熟于心的人,徘徊门外犹豫不前的人,还是从来没有机会读完过它的人:这部漫画都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普鲁斯特天地的大门。

这部漫画是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基础上改编而成,对话与旁白均摘自小说原文,无一字增删。原著小说共分七卷,讲了叙述者的童年记忆、出入上流社会的经历、友谊、爱情和回忆。它讲了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的浮华和众生相,精确地描述了“一战”前夕法国的社会、经济与阶层。

漫画的第一卷乃是根据小说的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改编而成,讲述了作者对童年居所贡布雷和家庭密友斯万先生的记忆,以及斯万和奥黛特之间的爱情的萌发和式微。


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清线派画风继承了《丁丁历险记》传统,要改编普鲁斯特非此则不能妥。普鲁斯特被托付到厄埃手中,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他的改编尺度,增一分则太过,减一分则不足,真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厄埃悄然退居幕后的时候,普鲁斯特也就现身了。

—— 《费加罗报》

“……我享受了一番妥帖达意,甚至巧遇故知的情趣;庆幸中国读者从此得以进入普鲁斯特天地,尽情徜徉其间矣!”

——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François Cheng)推荐

普鲁斯特的文体,自有一种独特的美。那些看似‘臃肿冗长’的长句,在他笔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异常精彩的。因为他确实有那么些纷至沓来、极为丰赡的思想要表达,确实有那么些错综复杂、相当微妙的关系和因由要交待,而这一切,他又是写得那么从容,那么美妙……犹如一棵树分出好些枝桠,枝桠上长出许多枝条,枝条上又结出繁茂的叶片和花朵。

——本书译者周克希

感谢普鲁斯特和厄埃,让我们得以一睹昔日法兰西之美:家庭聚餐、玄关处铺地的彩砖、老式木地板、花园铁门挂的铃铛、桌铃……无比妥帖的乡愁。

——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作者简介

斯泰凡·厄埃(Stéphane Heuet), 生于1957 年,曾任广告公司总裁,现为专职漫画家,热爱航海运动。出于对《追寻逝去的时光》和普鲁斯特的热爱,他发愿要将这部小说改编成漫画。出版后获得读者和媒体好评,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周克希,在复旦大学 数学系学习五年。毕业后,在华东师大数学系任教二十八年,其间曾去法国巴黎高师进修黎曼几何两年,回国后任副教授。后改行调至译文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任编审。翻译的文学作品有《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包法利夫人》《小王子》《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不朽者》《王家大道》《古老的法兰西》《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说集》《幽灵的生活》《生活三部曲》《侠盗亚森·罗平》《福尔摩斯探案选(中英对照版)》等。著有随笔集《译边草》《译之痕》《草色遥看集》。

原文摘录

我最爱那些云青似染、粉红如洇的芦笋,看着它们的穗状花序纤细地描出浅紫和天蓝,而后色彩渐次呈现直至根部,我觉得这些来自天际的色彩变幻,依稀让人看见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为取乐而变成蔬菜。透过新鲜可口的茎叶的伪装,在晨曦微露、彩虹初现、夜色由蓝转黑的光色嬗变中,可以瞥见那珍贵的精华;每当晚餐吃了芦笋,我总能重温这份精华,因为这些小精灵会像莎士比亚的梦幻剧中那样,玩些诗意盎然而又带有粗俗意味的恶作剧,把我的便壶变成香水瓶。 我们用有关此人的全部观念,来充实我们所见到的他的音容体态,我们心中的他的面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观念组成的……所以我们每回看见这张脸,听到这个声音,无非都是在看、在听这些观念。

书评

按说,自己对于文字的幻梦被弄成图像平铺在纸上是件煞风景的事情,不过《追忆似水年华》是个例外。

我从来也没找到过打开它的正确方式。它本是个臆想中的桃花源,一旦试图洞悉核心秘密,就变成了摇摇欲坠的厄舍府。


环衬就让人激动起来 原谅我的固执,《追忆似水年华》这个译名即使再不准确,也美好到难以替代。

话说回来,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最初被这点小美好骗进了大漩涡中。

《追忆似水年华》自带一种古怪的属性,没读过它的人都能侃侃而谈,从风格节奏到小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生动无比,而一头扎进去的人往往张口结舌,说不出好在哪里。

我得承认自己跟绝大部分读者一样,从没有读完过全本七册,但不妨碍听到此书名字时马上经历一阵幸福而略带拘谨的眩晕,它的长久流传和巨大名气总是在内容之外提供一种勇气,仿佛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写下去就能得到某种神秘褒奖。这种没来由的感觉倒是很像书中描写恋爱的那些幽微桥段。

然而无论如何,语言、年代感和写作方式带来了种种困惑,我既不敢把这部巨著列入心水名单,也不愿跟人装模作样地提起“伟大的”普鲁斯特。


彩色和细节构成真实的纸上剧场 这本图像版的《追寻逝去的时光》解决了这个问题。

翻开书,混沌的印象突然变得准确而清晰,凝视某些细节丰富的画面的瞬间,仿佛跨越了所有鸿沟。

原本极为厌恶某些欧美漫画中大段大段的文字描述,然而在这本画册里,文字和画面交替占据着解说席位。从开始某些桥段对文字令人惊叹的忠实呈现,到屡屡出现神来之笔的惊喜,最后终于融为一体,我似乎以一种自导自演的方式重读了一遍原作。

就像寒冷暗夜里,徘徊在恋人屋外进退不得的家伙猛抬头,窗子亮了,一切细节变得清晰而美好。感谢厄埃先生的努力,二十年,足够创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热销丁丁,他却固执地为每个人复活了普鲁斯特。


发挥视觉呈现的优势 如果文字是游戏的话,《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无休无止地持续。

如果它本身就记录了生活的真实,那么普鲁斯特在其中活过了无数次。

而这册绘本给了每个人加入这场永不止息的生活盛宴的机会。

豁然开朗。

开心啊。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