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迎泽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迎泽大桥

图片来自搜狐

迎泽大桥,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市区汾河上的一座桥。

特点

迎泽大桥连通了迎泽大街迎泽西大街,共同构成了太原市东西向的主干道。1952年12月开工,1953年12月底通车,桥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双悬臂加简支吊梁[1]。1997年进行改造拓宽。1997年10月1日迎泽大桥开通仪式召开。现迎泽大桥全长970米,其中主桥长511.6米,宽50米。

历史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于1954年1月1日在迎泽大街上新建成了第一座流经市区的汾河大桥,名曰“迎泽大桥”。沧海桑田,往事如昨。迎泽桥,“一桥四变”,见证了太原城的往昔岁月。

太原解放后新建迎泽大桥的原址,还有上世纪30年代初期建的草桥,30年代中期建的木桥和40年代建成的“洋灰桥”。

“洋灰桥”是流经太原市区内的汾河上仅有的一座连通两岸的桥梁。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逼近山西。9月下旬,平型关战役打响,八路军歼敌1000馀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接著,阎锡山部署晋绥军与中央军共同扼守忻口,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战斗。中国军队坚守23天,重创日军,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敌强我弱,当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日本侵略军侵占太原后,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7月建成了一座70孔钢筋混凝土排架式矩形桥,俗称“洋灰桥”。“洋灰桥”全长700馀米,桥宽6米,其中车道5.5米,桥的最大荷载为12吨,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行。人行便道宽度很有限,只能扶著栏杆侧著走。

“老太原”回忆,人行便道修的之所以很窄,是当年日本鬼子为了便于拦卡和盘查所谓的八路军可疑分子。太原解放后,新修建的第一座迎泽大桥,于1953年1月1日开工,1954年1月1日举行通车和命名典礼。这座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桥梁,全长480米,车行道宽12.4米。与它毗邻的“洋灰桥”也被保留下来,作为上行(由东向往西向)的非机动车道继续使用。1955年,筑建迎泽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响。历时一年,从五一广场至迎泽大桥,一条长近10华里的坦途诞生。迎泽大街的得名,取自宋代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时光到了1996年,决定新建宽达50米的新迎泽大桥。当年11月1日,随著警报响过,1954年建成的迎泽大桥和“洋灰桥”同时消失。[2]

交通

迎泽大桥是第一座跨汾河桥至今已有76年。 作为汾河上的第一座跨河桥,查阅历史资料,最早,汾河两岸并没有桥,百姓往来唯有靠渡船。明代诗人张颐的《汾河晚渡》诗云:“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正是描绘当年的胜景,被称为古晋阳八景之一。

“1942年,占领太原的日军为了方便输送军用物资,开始在汾河上建设迎泽桥,因其是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人们叫它'洋灰桥'。”从事桥梁设计达37年的专家说,1953年,太原投资修建迎泽大桥。1954年1月1日迎泽大桥正式通车,当时被人们称为“华北第一桥”。

1997年,迎泽大桥主桥进行修建,2002年至2007年,又逐步完成了迎泽西大街(迎泽大街)与滨河西(东)路之间的互通式立交改造工程。

在太原市政桥梁所,关于迎泽大桥的相关资料,位于迎泽西大街与迎泽大街之间的迎泽大桥,由七座桥梁组成,包括主桥、东、西引桥和四座匝道桥。其中,东北匝道桥连接劲松北路和滨河东路,东南匝道桥连接劲松路和滨河东路,西北匝道桥连接西渠路和滨河西路,西南匝道桥连接新晋祠路和滨河西路。[3]

参考文献

  1. 《中国市政工程设计通志》编委会编. 中国市政工程设计通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07: 458–459. ISBN 7-112-01186-8. 
  2. 太原迎泽桥的“一桥四变”,搜狐,2020-03-18
  3. 太原汾河大桥将达23座,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