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蠻溪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過蠻溪渡》是一首古詩歌,中國詩歌產生了早期詩歌、楚辭、漢賦、唐詩(主要體現在絕句與律詩這兩種格律詩)、宋詞、元曲、民國新詩等詩體,還有一些不獨立成型的(甚至地域性的)所謂詩體如樂府詩[1]、竹枝詞、毛滂體等等。
「詩歌」作為一種古今中外特殊的藝術表達方式,它表達的是一種特殊的個人情感和詩人對人生與自然的感悟。「詩歌「作為最高語言藝術,它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縱然古今中外有很多的詩歌,但是中國的詩歌和西方詩歌存在着一種差異。
“ |
綠楊如發雨如煙,立馬危橋獨喚船。山口斷雲迷舊路,渡頭芳草憶前年。 身隨遠道徒悲梗,詩賣明時不直錢。歸去楚台還有計,釣船春雨日高眠。 |
” |
— [唐代]崔櫓 |
中西方詩歌在格律上的差異
中國詩歌在格律上要求十分的嚴格。無論是絕句(每首四句),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它對平仄、對仗、字數都有着嚴格的要求,也就是由於這種嚴格的要求使得中國的讀起來朗朗上口,使詩歌具有「均齊美」、「節奏美」、「對稱美」、「簡潔美」,由於它的簡介和押韻,使得我們便於吟誦記憶。
西方詩歌[2]在格律上沒有嚴格的要求,西語詩則以音節和音節的輕、重音來構成,分為抑揚格或揚抑格,揚揚抑格和抑抑揚格。並且詩歌的一詩行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句字、詩行的長短以音步數目計算,也就是由於這種自由的格律形式,使得西方詩歌比較自由、隨性,具有一種「自然美」,使得語言樸素自然、感情表達真摯且真實。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 樂府詩集,搜狐,2016-07-01
- ↑ 想要叩開西方詩歌的大門,他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詩人 | 此刻夜讀,搜狐,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