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达里奥·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达里奥·福

达里奥·福(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生于意大利的SanGiano,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技师。达里奥·福从小喜爱故乡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是个"说唱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很早就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共有五十余部作品广为留传,并于1997年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继承了中世纪喜剧演员的精神,贬斥权威,维护被压迫者的尊严。"达里奥·福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剧作家。很多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新纳粹分子以及梵蒂冈当局都从纯文学的角度猛烈地抨击他。199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6年10月13日,达里奥·福逝世,享年90岁。

人物信息

达里奥·福
国籍 意大利
别名 Dario Fo
职业 剧作家、戏剧导演
知名于 199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知名作品



中文名称 达里奥·福 逝世日期 2016年10月13日
外文名称 Dario Fo 职业 剧作家、戏剧导演
国籍 意大利 毕业院校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
出生地 意大利的SanGiano 获奖 199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出生日期 1926年3月24日

个人经历

1926年,达里奥·福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桑贾诺市,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务农,家境说不上富足。孩提时代的他就跟玻璃匠、渔夫、走私者的儿子毗邻而居,打成一片。因此他自称"文化上是普罗大众的一分子","一生下来就有政治立场"。青少年时代他曾帮助父亲把受伤的盟军士兵送到中立国瑞士。福从小就笼罩在意大利通俗演出艺术和叙事文学传统的氛围中。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民间说唱艺人,他的父亲也有登台演出的经历。因此戏剧的因子早已渗透到他的天性中去了。40年代,他在米兰艺术学院学习过艺术、建筑,还在享有盛誉的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学习戏剧布景设计。


达里奥·福

1958年,他同出身梨园世家的著名演员福兰卡·拉梅结婚,共同创办了新舞台剧团。1970年,剧团因内部意见歧异而分裂后,他们又联络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同行,创立了戏剧公社。演剧团体巡回演出于工厂、公园、体育场等公共场所,他们的团址最初也就设在科来达大街的一处工棚内。这一年,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的福,在黑手党横行的米兰写成了剧本《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在论及这出戏时说:"该剧主人公的荒谬行为使官僚们的谎言昭然若揭。"在漫长的、并不平坦的艺术道路上,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开拓了当代戏剧的一片新天地。达里奥·福,他与他的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起致力于用戏剧,尤其是以专业艺术家的喜剧(Commediadell'arte)的风格,为底层民众的利益呐喊,被广大民众亲切地称为"人民的游吟诗人"。一度被美国拒绝入境。

他曾先后在米兰布莱拉美术学院和工学院建筑系攻读,但由于酷爱艺术,便毅然改行从艺。他先是同几位演员搭档,在咖啡馆和娱乐场所演出综艺节目。所谓综艺节目,其实是一种兼具小品与弹唱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短小精悍,贴近生活,现实性强烈,诙谐滑稽,演时讲究随机应变,插科打诨。这对培养达里奥·福的综合戏剧素质和日后从事讽刺喜剧创作大有裨益。后来他为广播和电视撰写和表演喜剧独白,又拍过电影,当过两年电影演员,最后终于全身心投入了戏剧创作。

意大利总理伦齐2016年10月13日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戏剧家达里奥·福逝世,享年90岁。[1]

主要作品

《一针见血》(1954)

《大天使不玩台球》(1955)

《疯子》(1956)

Archangels Don't Play Pinball (1959)

《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He Had Two Pistols with White and Black Eyes) (1960)

《偷一只脚的人会在爱情上走运》(He Who Steals a Foot is Lucky in Love) (1961)

《伊莎贝拉、三匹马和一个骗子》(Isabella,Three Tall Ships,and a Con Man) (1963)

《第七戒 :少偷一点》(1964)

《总是魔鬼的错》(1965)

《我们讨论,我们歌唱》(1966)

《要滚蛋的小姐》(1967)

《滑稽神秘剧》(Comic Mystery)(1969)

The Worker Knows 300 Words,the Boss 1000,That's Why He's the Boss (1969)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Accidental Death of an Anarchist)(1970)

Fedayin (1971)

We Won't Pay! We Won't Pay!(1974)

Mama's Marijuana is the Best (1976)

《上床、吃饭、去教堂》(All House,Bed,and Church) (1977)

The Tale of a Tiger (1978)

《喇叭、小号和口哨》(Trumpets and Raspberries)(1981)

The Open Couple (1983)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Almost by Chance a Woman) (1984)

《裸体的人与穿燕尾服的人》(1985)

Abducting Diana (1986)

The Tricks of the Trade (1991)

The Zeedonk and the Shoe (1988)

The Pope and the Witch (1989)

A Woman Alone (1991)

Johan Padan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Americas (1992)

The Devil with Boobs (1997)

The First Miracle of the Infant Jesus

Orgasmo Adulto Escapes from the Zoo

About Face

The Virtuous Burglar

Francis The Holy Jester (2009)

艺术风格

创作介绍

他迄今共写了五十多部戏,讽刺剧、广告剧、独幕滑稽剧、黑色喜剧、荒诞剧、等等,样式繁多,但没有一部是写男欢女爱、家长里短的。贴近大众,通俗易懂的,同时也是他最拿手的、影响最大的,当是他的政治讽刺剧,或者是时事讽刺剧。达里奥·福的政治讽刺剧,虽然内容各异,但无一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采撷素材,无一不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直接做出反应。物价飞涨、堕胎自由、离婚法、官员收受贿赂、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黑社会同政权的勾结等,这些平民百姓最为敏感的问题,都被达里奥·福置于他的政治讽刺剧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讽刺之犀利,抨击之激烈,实为罕见。

达里奥·福的讽刺喜剧触动了一些势力的神经,被贬为"政治宣传品"。但是,他的作品绝不是政治口号的图解,观赏他的剧作,并无枯燥乏味、空洞说教之感。他那显露出逼人的批判锋芒的讽刺喜剧,自然需要相得益彰的戏剧形式。

为此,达里奥·福大胆摒弃正统戏剧的规范,努力借鉴民族戏剧的传统,把目光投向意大利古老的民间戏剧。他自称"人民的游吟诗人","被压迫者的游吟诗人"。所谓游吟诗人,系指意大利中世纪的民间艺人,他们集说唱、戏剧和杂耍于一身,平时四处流浪,逢着节日、洗礼、婚庆等,在农村、城镇的墙头、广场、教堂,一面弹奏乐器,一面表演。他们把当时的社会新闻和人们的思想情绪广为传播。游吟诗人在中世纪大众文化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达里奥·福又用心继承15至17世纪盛行于意大利民间的即兴喜剧(或称假面喜剧)传统,借鉴它的即兴表演和喜剧手法。

达里奥·福的剧作大多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百姓敏感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匆匆创作的。他曾说:"我们对重大政治事件立即作出反应,宁愿演一个不成熟的戏,在演出中完善它,也比长期等待要好。"因此,他向即兴喜剧学习创作路子。他的剧作常常更接近提纲,没有定型。演员不仅要熟悉社会,而且要具备高超的演技,擅长在演出中即兴表演和发挥,通过演出实践来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剧本,因而有的剧本会有几个版本。他要求每场演出中都有即兴发挥的东西,演员善于随机应变,把握和即兴表达观众的情绪,甚至把观众中偶然的一声喊叫和孩子的哭声,都化为即兴戏剧。他还借鉴了即兴喜剧的许多特色,如剧情的引人入胜,故事展开的敏捷、轻松和出人意料。

达里奥·福的戏剧创作活动为当局与教会所不容。他的剧作屡屡遭到戏剧审查机关的刁难与阻挠。五六十年代,他的剧团被当局指称为"共产党剧团",从事"赤色鼓动"。每次演出,警方都派专人在场,检查演出中可有越轨的台词。

表演形式

达里奥·福的戏剧的思想内容与表演形式,要求同人民大众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为了突破右翼和教会势力的压迫与遏制,他的戏剧活动也更需要立足基层,走向人民大众。他和妻子拉美像古代游吟诗人一样,经常带领剧团深入工厂、农村巡回演出,甚至在街头、广场献艺。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和撒丁岛,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演出中,他面向观众即兴独白,同观众对话,努力同观众保持自然的接触。每一次演出,都成为演员同观众之间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毫无拘束的情感交流,笑声掌声不断,共鸣极其强烈。演出之后,达里奥·福又同观众座谈,一起探讨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和艺术问题。这样的讨论气氛异常热烈,常常持续到深夜。来自基层的观众:工人、农民、家庭妇女、教员、大学生、艺术家,不但抒发自己观剧的感受,而且讲述自己的遭遇和周围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为剧团提供创作素材。达里奥·福的剧作不仅在意大利有着广泛、持久的观众,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已经在数十个国家公演,演出场次超过3000场。

人物评价

达里奥·福以在舞台上逗乐为职业,观众的笑声是他艺术劳动的伴随物,但是沉淀在笑声底层的是淡淡的酸楚和隐约可闻的低沉的怒吼。

"创作富有战斗性的戏剧","真正的人民戏剧",是达里奥·福的座右铭,是他一生执著追求的旨趣。他政治上一直属于左派,曾是意共党员,重建意大利共产党成员。他把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炽热的批判激情,都熔铸进了自己的创作。他始终把戏剧当作反映和参加现实斗争,揭露黑暗,针砭时弊的手段。这成为贯穿达里奥·福全部戏剧创作活动的一根红线。

达里奥·福天资聪慧,是个全才型的艺术家。他集编剧、导演和表演于一身,又擅长歌唱、器乐、舞蹈、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等,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曾亲自绘制布景,设计演出服装和海报。[2]

人物争议

获奖争议

"1997年度诺贝尔奖文学奖颁给意大利戏剧家、演员达里奥·福,他在贬斥权威并维护受压迫者尊严的喜剧创作中,继承了中世纪丑角的精神。" 一瑞典文学院的惊人之举 获得诺贝尔奖

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结果的揭晓,总会使一部分人惊诧莫名。而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落在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编剧和导演达里奥·福头上,连文学界一些老谋深算的人都不知所措了。一时间,毁者痛心疾首,誉者则奔走相告,授奖本身也成了新闻热点。

意大利文学界也是一片诧异之声。86岁的意大利文学评论家卡洛·博则说:"没有人料到他会获奖,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一切在变,甚至文学也在变。我太老了,实在搞不懂其中的原委。"

文学评论家贝拉伍迪奈认为达里奥·福"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作家"。对达里奥·福授奖是"国外对意大利的当代文学不了解的极端现象"。当然他坦言,他"不喜欢作为演员的达里奥·福"。福的获奖在他的同行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意大利著名诗人马里奥·卢齐对瑞典文学院这次授奖非常失望,他在电话采访时甚至怒摔电话。

英语文学界反响也是异常激烈,很多英语读者认为达里奥·福的作品已经过时,属于70年代。

中国人对达里奥·福的了解更为有限,消息公布之后许多人在互相发问:达里奥·福何许人?其实达里奥·福在1970年曾到中国做过私人访问。当时他的革命热情正处于高涨阶段,前来中国也许是出于对"世界革命中心"的向往。由于这次访问未事张扬,加之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一般国人并未留意。70年代他的作品被介绍到东欧,引起一阵达里奥·福热。国内的戏剧杂志也曾对此有过报道,但同样未能引起公众关注。达里奥·福本人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得知这个喜讯的。10月9日他在罗马拍完一个电视节目驾车回米兰的途中,一位记者收听到了电台广播,追上他的车子向他打出了"达里奥·福,你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标语,他吃了一惊。他说:"当时我目瞪口呆,半个月前我就知道我进入候选人的最后竞争,但我并没有希望能得到它,当然与皮兰德娄、贝克特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很惬意的。"

诺贝尔奖委员会所选的作家一般都是政治上争议不大的作家,因此有人认为这个委员会不敢过问重大社会问题。这次对达里奥·福的授权,可算是一次校正。但在18位委员中,只有13人投赞成票,这也说明委员们对此事仍有重大分歧。

社会活动

竞选米兰市长

诺贝尔文学奖意大利得主达里奥·福宣布他将参加左派政党的初选,初选将决定参加2006年春天举行的下届米兰市市长选举的候选人。

他在23日接受意大利《新闻报》的采访时说:"一些人建议试一下,决定试一下,看是否能获得通过。"达里奥·福曾参加过2000年的市长选举。与反教派人士关系密切的达里奥·福后来在左派一个政党的压力下被迫退出了选举。安莎社上星期五晚上援引他的话说:"上次失败是因为那不是由公民作出的决定,而是党的书记们作出的决定。但这一次将由公民们作出选择。志愿参加这一事业。"在接受《新闻报》的采访时,达里奥·福还透露了他的部分执政计划。他说:"首先要解决车辆的交通问题,然后再解决空气质量的问题。"达里奥·福以他的政治讽刺剧享誉国际,他于199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视频

达里奥福当年得奖,就跟迪伦一样

参考资料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逝世 享年90岁 ,搜狐 . 2016-10-11
  2. 外界评价 达里奥·福 ,资料:话剧《无政府主义》编剧--达里奥·福_影音娱乐_新浪网 .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