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心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转心瓶 |
转心瓶 |
中文名称 :转心瓶 文学家 :赵壹 年 代 :汉代 文学体裁 :赋 |
转心瓶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1]
释义
转瓶,顾名思义为可以转动的瓶子,即在一个瓶内,套装另外一个瓶子,外瓶和内瓶均有画面,外瓶一般镂空,可以通过外瓶和内瓶的转动看到不同的画面。它分为转心瓶和转体瓶两种形式,内瓶可以转动的叫转心瓶,外瓶可以转动的,就叫转体瓶。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2011年,一件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曾经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转心瓶的价值可见一斑。乾隆时期的黄釉爬花雕龙转心瓶(如图),高44.35厘米、中径5.5厘米、底径13.5厘米。在黄釉的背景下,雕刻有层层缠枝花朵。在腹部花朵之上,有一条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的龙,龙呈红色,鳞片和条纹毕现。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弥漫着花香,又透露出皇族的威严,简直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这般的技艺,加上黄色以及腾飞的巨龙,可以判定是宫廷之物无疑,平常百姓人家是与之无缘的。瓶的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说明该瓶制作于转瓶的鼎盛时期---乾隆时期。只不过,本瓶外瓶不是镂空雕刻,不能转出画面。
制作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给宫廷的东西,取悦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清乾隆时期是中国瓷业最鼎盛时期之一,乾隆皇帝重视文化事业,其创造非凡与超前事物的理念在瓷器制作领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景德镇御窑场为迎合其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颜色釉釉上彩釉下彩、刻划镂雕等不厌其烦,瓷》中对乾隆瓷盛赞不已:“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齐集一身堆砌雕琢,华绔至极。乾隆朝前后要做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转心瓶就是乾隆官窑最著名品种之一,是我国整个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瓷器工艺技术与装饰技艺最高水平。烧造方面,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烧成后的收缩率,稍有不慎,便可造成钮、槽不吻合,便是前功尽弃。故乾隆御窑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巨大,往往是“百里挑一”。转心瓶仅专供宫廷,取悦帝王之用。据乾隆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传旨……江西烧造门龙舟、灯触人旋转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烧造一件转心瓶耗费半年多时间,难度之大由此可见。据清代文献记载,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等,转心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再根据样品烧造中表现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解决,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的转心瓶需二次烧作,成品率极低。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存世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发展
转心瓶是景泰蓝产品中的一种,源于元清时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紫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元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发明于西亚细亚的珐琅饰品便从当时传入我国。明景泰年间,由于政府的重视,珐琅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经过工匠的吸收和改进,成为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景泰蓝。到了清朝,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和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康熙十九年,武英殿、养心殿设立造办处;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专门制造宫廷专业器物,从此景泰蓝的等级上升到了顶峰。现代泰和坊景泰蓝中国景泰蓝私人定制品牌秉承传统,守正出奇,如今景泰蓝在中国的发展更加受人瞩目。北京泰和正信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立志打造中国景泰蓝行业领军企业,自建立伊始就以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传统手工艺为已任,是业内经营理念先进、独到,设计能力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国景泰蓝私人定制企业。聚集了众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京设立景泰蓝生产基地,其产品系列包含了景泰蓝行业大师精品、获奖作品、典藏系列、故宫高仿等精品。清乾隆 粉彩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 高37.3厘米 口径16厘米 足径1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结构
转心瓶是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的观赏用瓶。乾隆时除生产有转达心瓶外,还生产有转体瓶,二者的差别是转达心瓶以内瓶转动为特征,而转体瓶则以套在外面的瓶转动为特点。一般情况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镂孔,内瓶则绘有各种内容的开光图案,在转动时可以透过镂孔看到内瓶上的内容。有的在以套瓶与外瓶壁上绘制可以搭配成组的分体图案,也有书干支字相配记月日者。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图为: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乾隆年间)转心瓶也名交泰、套瓶,“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转心瓶”瓶体一般是以瓶心、夹层、瓶身、底座等分烧组合而成。在一个镂雕外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2]
魅力
转心瓶的魅力,在于“转“,这一千回百转里,是破静为动之美,是炉火纯青之功,是乾隆鼎盛王朝海纳百川之绝妙呈现。它体现着创新求变的设计理念,是工艺技术与装饰技法进步的结晶,给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以积极启示。
相关视频
拍卖现场:乾隆御制洋彩“时时报喜”转心瓶 8000万人民币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