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大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轉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殺草劑——草甘膦(毒滴混劑)。草甘膦會把普通大豆植株與雜草一起殺死。 這種大豆被稱為轉基因大豆。而這種轉基因技術終於走出實驗室和試驗田,進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20世紀80年代,孟山都公司研究人員從矮牽牛中克隆獲得了抗性基因(EPsPs基因),並應用粒介導轉移脫氧核糖核酸(DNA)技術,將矮牽牛質粒(caMv)中35s啟動子控制EPsPs基因導入大豆基因組中,進而培育出抗草甘膦大豆品種。這種轉基因大豆於1994年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較早成為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生產轉基因作物之一。由於RR豆具有耐除草劑草甘膦基因,這種大豆對非選擇性除草劑農達(Rwndup)有高度耐受性。在大田中施用草甘膦除草劑,不會影響大豆產量。此外,轉基因大豆還有其他類型,如高蛋氨酸大豆品種等,但轉基因大豆的毒性和安全隱患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內容
草甘膦屬低毒除草劑,原粉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4300毫克/公斤,兔急性經皮LD50>5000毫克/公斤。對兔眼睛和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對豚鼠皮膚無過敏和刺激作用。草甘膦在動物體內不蓄積。對魚和水生生物毒性較低;對蜜蜂和鳥類無毒害;對天敵及有益生物較安全。純品為白色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2%(25攝氏度時)。對人畜毒性低。大鼠急性口服LD50為4320毫克/公斤,家兔經皮LD50>7940毫克/公斤。對於低毒草甘膦會把普通大豆植株與雜草殺死。
背景
1996年春,美國伊利諾伊西部許多農場主種植了一種大豆新品種,這種大豆是移植了矮牽牛的一種基因。這個新大豆品種可以抵抗殺草劑——草甘膦(毒滴混劑)。草甘膦會把普通大豆植株與雜草一起殺死。
遺傳工程有希望使糧食更有利於人健康、更可預測收穫、少用合成殺蟲劑和提高用水的效率。遺傳工程取得的成果稱為「轉基因」產品,首先上市的是小宗商品,像上超級市場保鮮番茄和乾酪生產中使用的一種細菌生產的酶。這種酶以前不得不以牛的胃中提取。轉基因技術終於走出實驗室和試驗田,進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原理
轉基因大豆的研製是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劑的使用。除草劑有選擇性的和非選擇性的,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的除草劑,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種面積最大的轉基因作物。草甘膦殺死植物的原理在於破壞植物葉綠體或者質體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通過轉基因的方法,讓植物產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從而讓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劑殺死。有了這樣的轉基因大豆,農民就不必像過去那樣使用多種除草劑,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種除草劑就能殺死各種雜草。當前除了大豆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轉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還有抗草丁膦除草劑的作物,不過草丁膦與草甘膦殺滅植物的原理並不相同,而培養這兩類作物所轉的基因也不同。而當前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來提煉大豆油。
特性傳播
生物學家們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擔憂:
英國《獨立報》披露了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顯示,給老鼠餵食轉基因玉米後,導致其血液變化和腎臟異常。消息傳出後,隨即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是轉基因大豆油,由此引發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擔憂。業內人士也表示:受轉基因風波的衝擊,中國食用油市場格局可能發生變化......在世博會期間,中國政府承諾,絕不允許銷售轉基因食品。[1]
五大隱患
毒性問題 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過敏反應問題
對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麼,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營養問題
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當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抵抗作用 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食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環境的威脅 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後,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範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食品方面
介紹 「轉基因食品」(GM FOOD)如今已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成了環境和健康的中心議題。並且,它還在迅速分裂着大眾的思想陣營:贊同它的人認為科技的進步能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而畏懼它的人則認為科學的實踐已經走得「太快」了。
轉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許多人已經知道,所有生物的 DNA上都寫有遺傳基因,它們是建構和維持生命的化學信息。通過修改基因,科學家們就能夠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徵。
不過,到當前為止,這種技術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並且沒有一種含有從其它動植物上種植基因的食物,實現了大規模的經濟培植。同時許多人堅持認為,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營養價值 轉基因大豆中的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黃酮和酚酸的含量都明顯高於非轉基因大豆。並且.這些物質均具有提高植物對物理環境的適應性.增強植物抵禦天敵侵襲及抵抗病害的能力。
市場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煙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來。又過了十年,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它就是可以延遲成熟的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這種番茄食品製造的番茄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為什麼一些人認為轉基因技術或許對人類健康有害呢?批評者認為,當前我們對基因的活動方式了解還不夠透徹。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調整後的結果。批評者擔心突然的改變會導致有毒物體的產生,或激發過敏現象。
另外還有人批評科學家所使用的 DNA會取自一些攜帶病毒和細菌的動植物,這可能引發許多不知名的疾病。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所吃的食物嗎?
為了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和維持信心,所有食品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測管理程序。檢測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就發現問題。如果消費者不幸因為所吃的食品而得病,這往往是因為食品生產線存在問題。
生產規模 美國的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價格比中國東北大豆更便宜,由於商人逐利的本性,美國公司和中國中糧集團都大量進口美國大豆,美國大豆油已占壟斷地位,中國食用油行業面臨安全隱患。不論從國家產業安全,還是保證中國人種不因大量使用美國大豆油而變異,中國政府都有義務扶持國內大豆生產、限制美國大豆進口。
2005年世界上種植轉基因大豆的國家已超過了7個,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所占比例情況如下:美國81%,阿根廷100%,巴西20%,烏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羅馬尼亞、加拿大等國轉基因大豆也在發展。當前國際市場上轉基因大豆主要有兩種,即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和抗蟲轉基因大豆。當前應用面積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2006年,轉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57%(5860萬公頃)。
相關風險 轉基因大豆對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可能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⑴可能影響生物的多樣性。轉基因大豆是一種優勢大豆品種,會限制非轉基因大豆品種的發展,從而影響大豆品種的多樣性。一方面,由於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而促使大豆種植者選擇轉基因大豆而放棄非轉基因大豆;另一方面,轉基因大豆會通過「基因漂移」而破壞非轉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⑵可能引起耐除草劑雜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轉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劑量較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多11.4%,這無疑會加速抗性雜草的發展,會使某些物種抗性劇增。⑶轉基因大豆大面積種植,除草劑的用量將增多,相應的土壤和水體中除草劑含量也將增多,最終會影響土壤、水生生態系統。研究發現,當草甘膦溶入土壤進入到地下水,若水溫升高,pH值超過7.5時,會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毒害作用。
現實憂慮
對於轉基因大豆,人們有兩大類憂慮,一類是出於健康角度,一類是出於生態角度,生態角度又包括產生超級雜草和影響中國的本土大豆品種兩方面。而綠色和平當前的戰役則是讓南順油脂有限公司提供[[]]非轉基因大豆油。
我們可以根據一些基本知識和常識來分析這些憂慮有多大程度上是現實的。
從健康角度來說,就是轉基因的大豆油是否含有對人類有害的成分。對於食用油,我們知道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而轉基因大豆所轉移的基因的作用就是讓植物產生更多EPSPS酶,和植物油脂的成分沒有關係,所以大豆油的主題成分和是否是轉基因植物生產出來的無關,關鍵是是否有些微量成為混雜在其中從而影響人的安全。這些有害的成分被猜想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所轉的基因片斷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基因。第二是過多的EPSPS合成酶進入人體,從而以影響人類的健康。第三是所轉基因可能會有人類所不知的功能,是植物能合成一些對人類健康有害的物質,並隨大豆油進入人體造成影響。第四是作物可能會被施以過多的草甘膦除草劑,這些除草劑可能隨大豆油進入人體,影響人體的健康。
對於影響人類的基因,這點可以說是完全不存在的。道理不難理解,如果所轉的基因片斷能影響人類的基因,那麼食物的常規基因也就同樣能影響,而對於人類來說,二者都是來自人體之外的外來基因,沒有區別的。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說,人只能吸收小分子,基因是位於DNA上的,DNA是大分子,在消化道中會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核苷酸。而DNA上所記載的遺傳信息的不同只是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如果被消化成了獨立的核苷酸,也就不存在排列順序了,不存在任何遺傳信息,也就不再是基因了。EPSPS酶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也是大分子,經過消化會變成氨基酸,酶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應考慮到人體是否能夠完全消化,若有部分殘留腸道內是否會有其他影響有待驗證。對於這個轉過的基因是不是有別的人們不知道的功能,這個憂慮也許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如果有也微乎其微。所轉的只是功能比較單一的基因片斷,人們對其功能比較了解,相反用傳統方法培養的新品種反而人類更難預料其效果。同時,現有的檢測手段尚未發現轉基因大豆油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轉基因大豆油也已經被使用了相當一段時間,也尚未發現因此導致人健康問題的實例。對於殘留除草劑的問題,首先並非是只有轉基因作物才用除草劑,而對於食品殘留除草劑等問題,是按照有關食品安全法規進行檢測的,這點可以不用憂慮。[2]
從生態角度來說,首先,沒必要產生對抗草甘膦大豆成為超級雜草的憂慮,因為大豆只能抗草甘膦這一種除草劑,並不能抗其它的除草劑,也並非能抗病蟲害,又沒有其它競爭優勢,轉基因大豆成為雜草的可能和傳統大豆沒有區別。大豆在中國種植了幾千年,並沒有形成嚴重的雜草。同時能抗除草劑的作物又遠不限於轉基因大豆。
對於影響本土大豆資源這一點,也不必憂慮,這裡有兩個很關鍵的環節。第一,大豆是自花授粉,第二,如今只是從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並沒有在國內種植。而對本土大豆資源造成威脅,只有通過一種途徑,就是轉基因大豆在本土大豆附近開花,和本土大豆雜交,使得本土大豆產生的後代具有轉基因成分。我們稍加分析就知道這個的發生幾率非常小。首先,我們並沒有種植轉基因大豆,如果大豆開花,那也就是從進入海關到在加工廠加工成豆油之間的這段時間有散落到地里的大豆,或者有人把大豆偷出去種。這個幾率是很小的。而中國本土大豆的集中地在東北,而綠色和平主要反對的那個豆油加工廠位於深圳。如果在深圳流失了幾個豆子開花結果,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東北,這可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當然,並不是本土大豆品種都在東北,也不是豆油加工廠都在深圳,但是如果考慮距離因素,這個折扣還是要打的。即便是在本土大豆產區周圍已經有了很多轉基因大豆在開花,仍然不一定造成很大的威脅,這就是因為大豆是自花授粉,雖然偶然會發生異花授粉而引起雜交,但是這個比率是很小的。而即使發生了雜交,雜交的後代產生優勢並足以讓本土某個或者很多品種消失則又有個發生幾率的問題,但流通到市場,農戶大面積種植後,後果是難以計算的。
檢測技術 食用大豆油經過複雜的加工環節,DNA降解和破壞極其嚴重,給轉基因檢測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檢測中容易出現假陰性。因此,提取開始前,利用DNA可溶於水溶液的特性,在食用油脂中加入一定體積的TE溶液進行洗滌,這一步驟對於成功提取DNA至關重要。通過改進DNA提取方法、針對內源基因設計質控引物、控制擴增片段長度、使用不同檢測技術等方法,排除假陰性並提高了檢測靈敏度,使大豆油轉基因成分的核酸檢測技術日趨成熟。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不但具有高靈敏度和快捷的優點,而且使轉基因檢測既能夠進行定性,還能進行定量,成為轉基因檢測的趨勢。當前,國際上仍然沒有建立統一的植物油轉基因檢測方法,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對食用大豆油轉基因成分的定量檢測則是未來檢測的另一個方向,也是對檢驗人員的一個極大挑戰。
對中國影響 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以後,大部流進入了外資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業,其產品很快占領了大部分市場,從而影響了中國大豆加工資源環境,不利於本土食用油加工企業的發展。中國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業,由於使用的是非轉基因大豆等原料,與轉基因大豆油相比,價格較高,不具有競爭力,在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支配下,中國油脂企業效益急劇下滑,經營陷入困境。回望中國大豆市場被進口轉基因大豆主宰的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國際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極富戰略眼光,為吞下中國大豆產業意在長遠。首先,改變中國人傳統烹調油的飲食習慣;其次,國際糧商作為引進的外資,享受優惠政策,在中國相繼投資建起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壓榨加工企業。與此同時,國內資本也涉足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榨油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內資本進入大豆壓榨領域時,壓榨企業於是便遍地開花。於是中國的經濟學家、產業界沉醉於世界大豆壓榨重心東移,我們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進程加速,殊不知我們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國際糧商的口袋中。
由於加工能力擴張,大豆原料緊張成了加工壓榨企業時時頭痛的問題。2004年,一些內資壓榨企業決定成立採購團到美國購買大豆,以增加討價還價的能力。而就在採購團赴美前夕,美國農業部發布消息稱,該年度大豆欠收。當天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猛漲,從先前每噸220美元暴漲到391美元,創15年來的新高。當中國採購團簽下巨額採購合同離美後不久,美國農業部出面澄清,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大豆產量將大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迅速掉頭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國商人損失慘重,一些企業破產。
不過,也有評論認為,採購團在下單之前過分宣揚(而不是保守秘密)是推高市場預期的原因,而並非一個陰謀。
這時,四大國際糧商及時「雪中送炭」,讓瀕臨破產的中國壓榨企業繼續運營下去,條件是轉讓股權。由此四大國際糧商藉機收購、控股了一大批中國壓榨企業,完成對中國大豆壓榨加工產業的布局。數據顯示,全國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中,外資控制了64家,占66%,外資還占有中國進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國大豆產業鏈的原料、加工、市場的各個環節後,國際大豆期貨市場再次興風作浪。受國際市場影響,2007年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從年初2600元到年底時漲至4100元,2008年繼續飆升,7月達到最高5240元。短短18個月,價格翻了一番。夏友富在2006年9月25日的轉基因國際論壇上公布了他的研究發現,「這並不是由需求產生的,而是由市場壟斷產生的。中國因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價格暴漲讓中國多付78億美元。」他說,「我們願意拿出數千億美元去國外買轉基因大豆,並多支付78億美元,卻不願意把錢補貼給農民。可能只要10億人民幣用於大豆種子的研究開發,就能讓中國農民用上更好的種子。」
更可怕的是,轉基因大豆試圖在中國進一步擴展地盤,中國的腐敗分子及不法商人和美國轉基因大豆供應商聯合設套,想讓轉基因大豆混進中國糧庫。去年年末,黑龍江省糧食部門發現,一些經銷商利用國家以優惠價格收購國產大豆的政策,將疑似進口轉基因大豆冒充國產大豆,賣給國家糧庫賺取價差。黑龍江大豆協會調查證實,11月,山東新昌食品公司拒收黑龍江佳木斯貿易商銷售的大豆,原因是其中混入了疑似轉基因大豆,此前,這家佳木斯貿易商銷售的一直是黑龍江的國產大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旦中國的糧庫里充斥着轉基因大豆,中國的大豆產業就會全部被美國人所掌握,中國的國家安全也就越來越攥在美國人的手裡。
新華社2013年6月13日晚發布消息稱,農業部日前批准發放了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但並未說明進口的是哪些國家。此前,曾有消息稱中國政府已批准進口阿根廷和巴西的轉基因農作物。
辨別
由於轉基因大豆,培育目的是抗蟲,抗藥,所以分辨方法應該從這一特點出發,一般非轉基因的大豆,偶爾能看到蟲蛀的痕跡。
另外,非轉基因大豆,如果保存不善也容易生蟲,而轉基因的大豆通常形態整潔,幾乎看不到任何蟲蛀痕跡。
再有,難以通過發芽方法分辨,是否非轉基因,因為世界範圍內廣泛種植的Roundup Ready轉基因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