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车家沟的变迁(文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家沟的变迁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车家沟的变迁》中国当代作家文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车家沟的变迁

立秋之日,魏巍麻姑山在炎炎烈日映照下分外亮丽,在山下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沟壑中有一处非常壮观的“米”字型交通枢纽,那就是南北走向的闻垣高速公路大桥与东西走向的垣渑高速公路大桥两者亲密接吻交相辉映而形成别具一格的车家沟大桥。而环抱拱卫这座“米”字型桥梁的自然村落就是富有神秘色彩的车家沟居民组。据说,作为垣曲县深度贫困自然村之一的车家沟居民已于2020年秋天如期完成了整体搬迁任务,联通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也于2021年国庆节敞开襟怀热情接纳四方车流。这一则标志着垣曲县华峰乡攻坚深度贫困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意味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车家沟自然村在又一次实现历史性蝶变的基础上全身而退,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则又不无遗憾地告诉人们,原本拥有厚重历史和非凡经历值得史海涉猎者关注和探讨的车家沟人文史料从此在渐行渐远的故事传说弥漫中烟消云散。

地处麻姑山下丘陵沟壑区的车家沟,原本看上去坡陡沟深、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进入新世纪之后,乘借党和政府“交通强国”的强劲东风,经过垣曲县委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持续努力和团结拼搏,先有闻垣高速公路自西向东跨沟而过,紧接着,又有垣渑高速公路从南向北在此交接联通,形成“米”字型交通枢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山村“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垣曲县华峰乡党委政府把深度贫困自然村车家沟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之一,分期分批实施整村搬迁,千方百计为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了消除整体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垣曲县华峰乡按照山西省出台的《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要求,认真落实了发展乡村产业、强化就业帮扶、完善公共服务等一揽子帮扶政策,确保每个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其实,外人无庸置疑,车家沟这个小山庄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渊源。车家沟的车姓家族在清初属于名门望族,不乏骁勇善战的英雄人物,曾多次组织实施过反清复明暴动,在捍卫民族利益宁死不屈方面留下一连串的故事传说。庄内上排、中排与下排窑洞之间有地下暗道相通,各家各户之间也有地道相连,便于疏散利于集中,是清初民间依靠打地道战这种游击战方式抗敌自保的典型例证。在小河南面崖壁下有几棵大柳树,崖壁上有多眼神秘莫测的崖洞,洞内有宽阔的走廊,还有狭窄暗道彼此沟通,在面对上中下排居民生活区的地方还还巧妙设计出观察哨和射击孔,用于及时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动态和阵容。相传,暴动失败后,有车姓兄弟二人乘借夜幕突围出去,并连夜沿麻姑山山脊逃亡到绛县绪鲁峪偏僻小山庄藏匿起来,侥幸逃过一劫,才使外逃车姓人家没有断子绝孙,给后世的口耳相传留下必要的人证和口实。而长期凭借地道和据险崖洞坚守决斗的人家陆续遭受灭门之祸,直到二十世纪的后人在车家沟安家古垛小流域看到的车姓乱坟岗便是清初朝野屠村灭门的佐证。

历史上,车家沟的车姓家族中不乏巨商名贾和文人高士,他们先后在沟底山泉环绕的风水宝地建筑起泰山庙、关帝庙、送子娘娘庙和庙会大舞台,每逢阴历三月十八日,连续七日求神拜佛看戏凑热闹的人流络绎不绝,就连居住在黄河岸畔老古城县衙附近的商贾僧侣也不约而同骑马赶驴到车家沟赶庙会走集市,在心驰神往乐此不疲中享受消遣的惬意。更为神奇的是,车姓家族还在沟前河道边延伸突兀之处建筑了汤王庙,旨在镇压兴风作浪的洪魔,起到了镇邪安民的作用;在通往槐树庄的南侧两道峨眉岭之间的风口通道,建筑起别具一格的南海老母庙,简称“南庙”,庙宇之南侧特意栽植了一排高杆柏树,此行古柏一直存活到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巧妙地填补了车家沟风水宝地在地气山脉方面的不足之处。

车姓家族被满清朝廷灭门之后,这里的庙宇庭院以及独居明代风格的房舍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有文化底蕴有独到眼光的赵姓人家闻讯从陈堡村迁居至此,张姓人家从华峰村匆匆迁来,薛姓人家不失时机地从同善薛家堡村移居此地,文姓人家的教书先生先是从县衙所在地老古城镇移居王茅村小河,继而又辗转来到车家沟定居。因此,清朝中后期以至民国以来的车家沟内所拥有的四个家族均属外来迁移户,车姓家族被剿灭后新组建的车家沟虽然地名未改,但实际上属于典型新生的移民自然村。

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车家沟村民奋起抗击日寇侵略,并趁机杀死奸淫良家妇女的鬼子小队长和负责警卫的鬼子兵,不料遭到鬼子血腥报复,村民闻讯事先逃匿,所有民宅、民房、窑洞内可燃物均遭焚毁,家禽家畜被抢劫一空,遐迩闻名的车家沟从此一蹶不振,原本生机勃发的车家沟由此风光不再,但所有庙宇侥幸逃过劫难,得以完整保存。沟底小溪长流不息,泥质河畔水边滋生繁衍着大量老鳖、泥鳅、小鱼和虾米等珍贵稀有生物,泥莲和蔬菜在帮助村民度灾荒方面功不可没。

垣曲解放后,车家沟村民的行政归属先后被划归马村、华峰村、杜村三个行政村管辖,因受偏激思潮和眼光短浅不敬重历史文物等思想倾向的影响,汤王庙、南海老母庙连同三人合抱的整排古柏以及颇具文物鉴赏价值的泰山庙、关帝庙和娘娘庙均被各阶段所属行政村负责人做主强行拆除,作为文物古迹中需要抢救和保护的雕刻着龙凤花纹的门楣牌匾以及石鼓、石狮、石马、石凳、石桌相继被外来马车和拖拉机拉走,好端端的文物古迹被毁于一旦。只有庙宇舞台临时改做娃娃们的学堂,经年之后,又被上级强制拆除,改建成了大集体的两座库房。从此,车家沟的文物古迹消耗殆尽,车家沟历史上令人羡慕的特殊气势气派气度渐次销声匿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功绩永存,丰碑不灭。车家沟自然村经受过非凡的岁月历练,车家沟人有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渊源,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车家沟人舍小家为大家,这种高风亮节令人尊崇,值得称颂![1]

文哲,山西垣曲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