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轻海纹白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轻海纹白蝶
图片来自基隆生物多样性资料库


轻海纹白蝶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 粉蝶科 Pieridae

亚科: 粉蝶亚科 Pierinae

族: 粉蝶族 Pierini

学名: 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Ikeda, 1937)


简介

轻海纹白蝶
图片来自A.PAO garden

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Ikeda, 1937) 轻海纹白蝶又称飞龙白粉蝶。本种为中型蝶类,成虫展翅宽约55-68 mm。成虫前翅似三角形略宽,后翅近扇形,雌蝶前翅较雄蝶宽圆。雄蝶翅背白色,前翅端角及部分外缘为黑褐色,中室端及靠近后缘处有黑色斑,后翅无斑纹。前翅腹面白色具三个黑褐色斑,端角及部分外缘为浅黄色,后翅浅黄色不具斑纹。雌蝶与雄蝶翅底色相似,但斑纹明显不同,雌蝶前翅多了中央及后缘的黑褐色斑纹,和后翅外缘具黑褐色纹。以及前翅腹面的斑纹比雄蝶的大。

雌虫产卵于寄主植物上,卵为浅黄色梭形。本种幼虫取食寄主植物钟萼木之嫩叶。幼虫黄绿色具黑色小点及白色短毛。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枝条或附近植物枝叶间化蛹,蛹为浅绿色带蛹具黑色小斑点,头部前方及中央两侧有角状突起。

本种成虫外型与台湾纹白蝶(Pieris canidia)相似,但本种体型较大、后翅腹面浅黄色无斑纹,且雄蝶后翅无斑纹,这些特征皆可与之区别。本种成虫与纹白蝶(P. rapae crucivora)也相似,但本种体型较大、前翅外缘斑纹较明显,且后翅前缘无明显斑纹,这些同样可加以辨识。

本种一年一世代,以蛹越冬,于4-10月可见成虫在溪边活动,成虫飞行不慢,喜好访花、溪边吸水,跟其他黄蝶种类一起活动时则不易辨别。T. naganum有四亚种,分布于缅甸、越南、泰国、中国、日本及台湾等地区。本亚种在台湾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有其寄主植物的区域,在台北、宜兰等地区有采集到的记录。[1]

  • 科别 粉蝶科 亚科别 粉蝶亚科
  • 学名 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 科别 粉蝶科
  • 亚科别 粉蝶亚科
  • 别名 娇鸾纹白蝶、飞龙白粉蝶、大纹白蝶
  • 发生期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 主要颜色 黄
  • 次要颜色 白
  • 是否有尾突 否
  • 斑纹形态 斑点
  • 翅长 大约 27 至 35 公厘
  • 分布海拔高度 大约 0 至 1000 公尺
  • 寄主植物 钟萼木
  • 成蝶食物 花蜜、动物排遗别名[2]

展翅50 - 60 mm,翅面白色,雄蝶前翅外缘具黑斑,前翅纯白色,后翅腹面为单纯的米黄色,翅脉明显,雌虫翅面白色但前后翅具明显的黑色条纹及斑点,下翅腹面雌虫颜色较深,幼虫出龄淡黄色,渐至终龄头部淡黄色,体背淡绿色密布黑色圆点,体背中央有一条黄色的纵带,各体节又细分数的环节,每一个环节上都有蓝黑色的突点,以钟萼木寄主,成虫出现于5 - 9 月,常见于溪边,喜欢成群聚集访花或吸食水液。

本属一种,仅分布于北部,瑞芳、贡寮、双溪、基隆、阳明山等处,为不普遍的种类。


轻海纹白蝶-卵
图片来自基隆生物多样性资料库
轻海纹白蝶-蛹
图片来自基隆生物多样性资料库
轻海纹白蝶-幼虫
图片来自基隆生物多样性资料库


视频

轻海纹白蝶世界 钟萼木

轻海纹白蝶(飞龙白粉蝶)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群聚吸水

轻海纹白蝶幼虫及羽化过程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轻海纹白蝶,自然与人文数位博物馆
  2. 轻海纹白蝶,农业知识入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