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车裂之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中央社台北25日电)日本东京奥运24日再出传有选手及警察感染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东京都疫情仍未趋缓,24日新增1128例确诊病例,连续5天单日新增逾千例。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网站追踪数据显示,截至台湾时间25日上午7时,全球至少414万3105人病逝,至少1亿9316万5622人确诊。

车裂之刑(车裂)车裂,又称轘、轘裂、轘脔、轘磔。俗称五马分尸,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但不仅限于中国,古代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刑罚。

  • 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 秦国的商鞅嫪毐皆受此刑,但行刑时间颇有争议,以下将详述有关争论。
  • 东汉字书《说文解字》将车裂和斩首相提并论:“斩法,车裂也”。
  • 车裂中的“车”字并非指“车子”,而是某些古体字“尊”在字形变化中产生讹误而成为“车”字。
  • 五马分尸只属民间传说,实际上该词最初于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出现时,是以牛拉车分尸的。
  • 关于车裂的执行时间,各方意见亦不一致; 也有一说认为,车裂是用在尸体(包括已斩首者)上的,而非撕裂活人。
  •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或者牛,分别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 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
  • 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 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 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车裂与五马分尸毫无关系吗?

  • 古代的刑罚可以说是残酷至极,如凌迟是将犯人的肉一片一片刮下来,第3999刀才能结束犯人的性命。
  • 车裂也是凶残无比的刑罚,是将犯人用五辆马车拴住头、脚、手,分别朝五个方向拉,拽裂身体致死。
    • 民间多叫它为“五马分尸”,也有人说五马分尸和车裂是两种不同的刑罚。
  •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车裂”就是“五马分尸”,例如史书战国时期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 商鞅却遭到了秦贵族的嫉恨,在孝公死后,旧贵族便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信以为真,就将商鞅“车裂”处死了。
  • 在史学界,“五马分尸”是不是“车裂”还存在争议。
  • 古代确实存在过“五马分尸”的酷刑。
  • 专家认为“车裂”是古代一种十分残酷的死刑,其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身体,按头和四肢,分绑于五车之上,然后以马驾车,拽裂致死故俗称“五马分尸”。
  • 它专用以镇压谋反、叛乱等大逆不道之人,在政治矛盾特别尖锐的朝代更是广泛使用。
  • 《左传·桓公十八年》曾提到“而辗高渠弥”,《左传·宣公十一年》则称“杀夏征舒,诸粟门”,说明早在周代即有此刑。
  • 列朝各代大多沿用,隋朝曾一度废止,不久再行复施; 唐代以后基本消除,只有《辽史·刑法志》尚载“淫乱不轨者,五车辕裂之”。
  • 古代被施以此刑者也颇多,如战国末起兵叛秦的宦官毒,秦末率众起义,后又以军降秦的起义军将领宋留;东汉末被叛徒唐周告密的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马元义;隋朝乘民变之机起兵反叛的礼部尚书杨玄感。
  • 五马分尸之刑应确实存在; 但有人却发现了不少疑点,历代刑法志和有关史籍无“五马分尸”之词,何以判定它为“车裂”的俗称?关于“车裂”刑施行方法,仅《释名·释表制》中有“肢体分散也”之说,何以释为用五辆马车分裂人体?
  • 谭世保先生撰《车裂考》一文更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 认为古代没有“五马分尸”之刑,“车裂”并非“五马分尸”,而是用刀斧来肢解敌人和罪犯的尸体。
    • 理由是古代史书上并无将车裂或辗刑释为五马分尸之例。
    • 据许慎《说文解字》称,“车裂,车裂人也”; 可知车裂、辗与斩、截、刺、杀等乃属一种刑罚。
  • 史书中还有犯人死后被枭首才被车裂之说,如《秦始皇本纪》曰“尽得(毒)寡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殉”。
  • 更足证车裂非五马分尸,因为无头之尸,安能再用五马分之?而且“车裂”一词不见于早期经、史、子、书,包括《商君书》,而出现于战国以后,故可推断它不过是较晚流行于某些地区的俗语方言,并非实有其刑。
  • 车裂与斩同义,而斩之车旁可能是字体演变过程中造成的讹误,故可推断车裂之车字也同属误传,非马车之意。
    • 由此可见,所谓车裂与五马分尸毫无关系。 [1]

车裂酷刑处置过的历史人物

  • 车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
  • 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头牛或五匹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 一提及车裂之刑令人谈虎色变,足见这是古代的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
    • 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
  • 关于酷刑车裂出现的年代,史学界尚无定论。
  • 车裂的对象即被惩戒的人,多数人认为车裂是用在尸体 (包括已斩首者) 上而非撕裂活人。
  • 中国五千年历史记载下来遭受车裂之刑的历史名人有六位,分述如下:
  • 第一位:战国初期卫国人吴起--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卫国左氏人。
  • 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 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 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 "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
  • 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 吴起的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 第二位:战国时政治家商鞅--商鞅卫国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
  •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商鞅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结果被擒获,车裂于咸阳。
  • 此事在《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韩非子·和氏》等史籍中都有记述,《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咸阳市五牛分商鞅”更作了详细的描写。
  • 商鞅是在活著的情况下遭受车裂之刑还是其尸体被车裂,至今在史学界仍存在争议!
  • 第三位:战国时苏秦--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 苏秦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
  •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
  • 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
  • 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
    •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 第四位:战国末期秦国的嫪毐--嫪毐[lào ǎi](?―前238年),战国末期秦国人。
  • 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受宠信被封为长信侯,并自称是秦王的"继父"。
    • 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嫪毐)车裂以徇,灭其宗。
  • 第五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马元义--马元义,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组织者之一,是黄巾大方首领。
  • 光和六年(183年),马元义奉黄巾军首领张角之命,筹划起事的准备工作。
  • 马元义聚集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于邺城,并收买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准备于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内外同时起事。
  • 张角弟子济南人唐周的告密,马元义于于中平元年(184年)正月被捕,车裂于洛阳,同时被杀的还有教众近千人。
  • 《太平御览 卷六百四十五》引《续汉书》:张角别党马元义为山阳所捕得,馈送京师,车裂于市。
  • 第六位: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杨玄感(?―61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司徒杨素长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
  • 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面对追兵,他自知难免一死,对弟弟杨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让人杀辱,你可杀死我。"
  • 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
  • 在洛阳将杨玄感分尸,并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放火焚烧。馀党全被平息。 [2]

cfc71ec492ef472e84df0e03f8814961_th.jpg http://www.sohu.com/a/148820726_766663

参考来源

  1.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五马分尸”等于车裂?你一定是错了. 三立新闻网. 2022-02-05 [2022-07-25] (中文). 
  2. 张再坤. 古代酷刑之车裂 简述遭受车裂之刑的六位历史人物. 每日头条. 2016-09-04 [2022-07-2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