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易·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康 ‎
原图链接[ 来自网络图片]
出生 (1901-02-20)1901年2月20日
逝世 1974年3月14日(1974-03-14)(73歲)
国籍 美国
母校 宾夕法尼亚大学
职业 建筑师

路易·康

  • 路易·康的一生可说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传奇。身为爱沙尼亚犹太移民,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接受古典主义建筑教育,学生时代就目睹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狂飙突进。直到50岁,他还在为寻到一个过得去的设计项目而伤脑筋。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人生际遇与战后的思想风气,让路易·康突然找到自己,十年之间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令人景仰的设计大师。建筑师的职业历程固然漫长,但天赋秉异的人往往在从业之初就傲视同侪。以50多岁的年纪猛然从小角色成长为大宗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路易·康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表达了自己,震惊了世界。

人物经历 [1]>

  •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
  • 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
  • 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
  • 1941年至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
  • 1947年至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
  •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家庭和童年教育

  • 1901年2月20日,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罗的海的萨列玛岛。这是爱沙尼亚的一座小岛,当时处于波兰统治下。康,是一个犹太家庭的"姓"。路易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母亲伯莎出身于名望甚高的门德尔松家族。伯莎·康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费列克斯·门德尔松是亲戚。当时,门德尔松家族的这一支移居于波罗的海东岸已历数代。伯莎的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中有名的犹太哲学家,定居与拉托维亚首府里加。她的父亲则是里加城里颇具声望的犹太希拉,当其谢世时,全城为之点燃白蜡烛。其时,里加人口达20万,是波罗的海东岸最繁华、发达的城市。虽然不若费列克斯·门德尔松那般在乐坛享有盛名,伯莎·门德尔松也曾是一名才能出众的竖琴手,同时,还是著名文学家歌德和席勒的崇拜者,路易斯·康自幼年起就处于他双亲的文化熏陶之下。自然,宗教,音乐以及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学作品,自小即成为路易斯·康的精神食粮。因此,18世纪以后,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流--浪漫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演变成存在主义,对路易斯·康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童年时即已存在,而路易和伯莎的母子之情甚笃。即使成年之后工作十分繁忙,他也经常与其母亲抽空长谈。这位聪敏的母亲在路易·康的成长中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 路易斯·康一家于1906年移民美国。美国的"第一代移民",总是带有强烈的母国特色,因而也常常与这一新大陆上的新型社会难以融合。各不相同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以及血缘关系,是移民们形成了一个个以各自传统文化为纽带的小社会。在今天美国,沿一条街道驾车而行,从各种宗教建筑的式样可以清晰的辨认各个街区居住者所属的教派、原国籍。同样,本世纪初,路易斯·康一家落脚的地段是北费拉德尔菲亚老城中一片讲高昂铿锵柏林德语和意第绪语的犹太教街坊。1912至1920年间,他先后在费拉德尔菲亚中心和公立工业艺术设计学校求学。期间,他的绘画技法也有相当进步,因而多次获奖。结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费城艺术学院的艺术奖学金以进而专业绘画艺术。青年时代的路易·康显露出了不同凡响的才艺。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禀赋,是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建筑师的条件。
  • 1932年由建筑评论与历史学家希契柯克和菲利浦·约翰逊以《国际建筑艺术》为标题的展览,其目录封面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这也许可以认为是新古典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在美国失宠的时刻。
  • 1924年毕业之初,路易斯·康在费城城市建筑师丁·莫里特的事务所里从事1926年费拉德尔菲亚建城150周年纪念的规划设计工作。1928年,他到欧洲游历,又到保罗·克累特的事务所里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总的状况,是一名"静悄悄"地工作的建筑学硕士,默默无闻。许多与康同时代同命运的人,竭尽所能地去迎合"国际建筑"新潮流。然而,路易斯·康,并没有简单地皈依到现代运动的大旗之下。他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所触动,那轻灵简洁的工业化材料,抽象的几何形,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使他大为惊讶。但是,由Beaux-Arts体系造就的康,其整个精神仍然归属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艺术。

设计概念

  •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代表作品

  • 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
  • 耶鲁大学美术馆
  • 索克大学研究所
  • 埃塞特图书馆
  •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
  • 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
  • 费城城市规划设计
  • 米尔溪公建住宅
  • 米尔溪社区中心
  • 奥瑟住宅
  • 埃西里科住宅
  • 《建筑是富于空间想像的创造》
  • 《人与建筑的和谐》

主要成就及奖项

  • 1971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 1971年获选美国文艺学院院士
  • 1972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社会评价

  • 作为建筑师,路易·康的一生可说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传奇。身为爱沙尼亚犹太移民,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接受古典主义建筑教育,学生时代就目睹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狂飙突进。直到50岁,他还在为寻到一个过得去的设计项目而伤脑筋。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人生际遇与战后的思想风气,让路易·康突然找到自己,十年之间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令人景仰的设计大师。建筑师的职业历程固然漫长,但天赋秉异的人往往在从业之初就傲视同侪。以50多岁的年纪猛然从小角色成长为大宗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路易·康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表达了自己,震惊了世界。

参考资料

  1. [1] 路易斯·康简介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