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唱越近(黄宏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越唱越近》是中国当代作家黄宏宣的散文。
作品欣赏
越唱越近
我是属于普通群众中喜爱唱歌的一员。从初入小学唱的“小孩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是叫做《狼外婆》的吧,直唱到了如今的86岁。新歌不会唱,就唱老、陈、旧歌,大体列了一下,能完整唱下来的(分段者至少一段)有100多首。所唱的歌,自己不会简谱,全是跟随社会上“哼”会的。明知唱的不好,却以无人“起轰”、反而有巴掌声而自慰。故而在小范围内频频出过场,更多的当然是在自家和“旁若无人”时的亮相了。
我爱唱的歌,有抗日的、抒情的、感恩的、歌颂的,还有歌剧、电影和电视剧的插曲等,若说最喜欢唱的一首,还应“相对地讲”,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好像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一部《金银滩》电影的播放,社会上多少青年人,热度甚高地开始唱了起来,那还不是歌词、曲调的特有魅力所致?从此,在青年们“团日”等的活动中、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中,甚至许多文艺晚会及集会场合里,时常飘出“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愿回头留恋地张望……”这些感人心弦而动听的歌声。 就那个年代来说,青年们顶多在暗处偷偷恋爱,互称哥、妹尚感羞涩,“吻”字从不敢想。因而,丁玲在清华大学讲《青年的恋爱与婚姻》时,博得了持续15分钟的热烈鼓掌!在此情况下,这首歌里宁愿“抛弃了财产”,宁愿“做一只小羊”,也要“跟在她身旁”的绵绵情意,怎不打动青年男女的爱慕激情?!
我就是从那时起,先是喜欢、激动,继而练唱、背词,熟练后开始唱的,而且甭管是在何种场合,欲唱就唱这首歌。只是“文革”时期,情爱被“精神”取代,使这首歌约束了10余年。然而压抑预示着爆裂——在80年代中期,我们部门于黄海之滨的港城,召开的一次全省专业会议上,热心的与会者自发举行的娱乐晚会正火热地进行,众手鼓掌欢迎我这个“东道主”唱一支歌时,我不由自主地竟然放嗓唱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尽管漏唱了“抛弃财产”的第三段——是着实忘掉了,但仍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且被誉为“冲破了‘爱情’禁区。”有人来抬我摔高。我倍受鼓舞,也默默地熟悉了歌词。是巧合,也是我的歌欲,一年后还是全省系统内会议,在胶州湾岛城召开,期间,游览南极考察船并于大厅舱举行歌舞晚会时,有人还记得我,把我拥上了舞台,我再次最后那句“我愿她手拿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的歌词,满足和回敬了大家的掌声。
此后,在我们本单位无论庆祝春节、五一、七一、国庆等许多个节日活动的文娱节目中,我不止一次地又唱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甚至最后那句挑高声调“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的煞尾歌词,成为了全场的合唱。直到我离休后,有同志开玩笑地说:“你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好像还在咱大会议厅里回荡呢!”
在离开岗位安度晚年的日子里,这支《在那遥远的地方》情歌,仍在占据着我的歌库,旅游时演唱于列车的客厢,老干部活动日上,放肆地既演又唱,朋友相聚酒场的“卡拉OK”已成习俗,更多的还是孩子们邀约去KTV和芭提雅的“过瘾唱”,往往持续至午夜!
我不懂音乐理论,不会评论,只觉得这首歌唱出了牧羊姑娘的纯真美丽,唱出了大西北草原的辽阔富庶,唱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和对姑娘的倾心爱慕。我不知怎么,也许唱得频率高了,似有幻觉之感,唱着唱着,那遥远的地方越来越近了,那舒适的帐房犹如我的卧室,那天真漂亮的哈萨克族姑娘就在眼前,她那细细的皮鞭,就是彩色的飘带,不断地、轻轻地、拂扫敲打的分明是我的敏锐感觉和激荡的灵魂……
作者简介
黄宏宣,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