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家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家欣
出生 (1915~2014.9.9)
国籍 中国
职业 作家
知名作品 著有特写集《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散文集《风雨故人情》、《雨丝集》、《金婚岁月》(合集)、《历史的情思》、《走笔写人生》、《无尽情思逐逝波》、《永久的思念》等。1995年获中国作协抗战时期老作家铜匾,2005年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作协向参加抗日战争的作家致敬的纪念匾。杂文、散文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项。

赵家欣(1916—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民盟成员。 [1] 笔名诸葛朱、赵璧。1932年毕业于厦门双十中学。1935年后历任厦门《星光日报》记者,1937年夏被选为厦门文化界救亡协会执委,参加抗日救之活动。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活跃于东南前线。在泉州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香港《星岛日报》国内特派记者,江西上饶《前线通讯社》编辑主任,永安改进出版社《现代青年》月刊主编,福建省政府编译室编辑,抗战胜利后, [2]

人物生平

 福建厦门人。民盟成员。中学学历。1935年后历任厦门《星光日报》记者,香港《星岛日报》特派记者,上饶《前线通讯社》主任,永安《现代青年》月刊主编,福建省政府编译室,《福建时报》总、社长,《新闽日报》总。民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民盟福州市委会名誉主委,福建省文联第一、二届委员,省作协第二、三届理事及顾问,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福建省政协一至七届委员、常委,省记协荣誉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

个人著作

著有特写集《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

散文集《风雨故人情》、《雨丝集》、《金婚岁月》(合集)、《历史的情思》、《走笔写人生》等。

《国家无文虽富亦贫》获1989年全国晚报郑州亚细亚杯杂文大赛荣誉奖,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获1989年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我看40年荣誉奖,

《颠倒了的书市》获1990年福建省杂文征文三等奖,

《岁月无情人有情》获1989年全国妇联金婚征文奖等。 [4]

艺术特色

百岁记者赵家欣辞世 曾一线采访台儿庄战役(图)

以笔为枪投身抗战

赵老是我省新闻界唯一到抗日前线(台儿庄)采访过的战地记者,他采写的战地新闻对当时外界了解战事,对后人研究那段抗战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8年,赵家欣23岁。当年3月30日,在武汉参加“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首届代表大会之后,赵家欣和各地记者分赴抗日前线采访。火车到了郑州,空袭刚过,街上一片废墟瓦砾。他转乘陇海火车经开封去徐州,坐的是运煤的货车,不断遭受日本飞机扫射,走走停停,几经折腾,终于到了徐州。4月7日,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一辆大卡车载着12名中外记者,在台儿庄捷报传来的前一晚,从徐州开往台儿庄前线。

对于这段经历,赵老曾回忆:“4月8日,我和一些战地记者采访了浴血作战回来的池峰城师长。这位30多岁的青年指挥官,头发蓬松,声音嘶哑,几天没有睡眠,眼睛布满红丝,但仍神采奕奕,向我们介绍战斗的经过和歼敌的数字。我被抗战军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精神所深深感染。连夜疾书,写了长篇通讯《台儿庄血战记》。”

在新闻战线奋斗终身

虽然早就从新闻记者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赵老一直心系新闻事业。这么多年来,他每天早上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福建日报》《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等5份报纸。“我每天最先看的就是《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因为这两份报纸最早送来。”赵老201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0年,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前夕,赵家欣向福州日报社捐赠20万元,用于福州日报社开展“赵家欣优秀青年记者作品奖”评选活动。在捐赠仪式上,时年已95岁高龄的赵家欣饱含深情地说:“捐赠20万给报社设立新闻奖,是为了鼓励报社出现更多的好记者、好新闻,促进福州新闻事业发展,也表达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心意。”从2010年开始,该奖项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在推动青年记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原则方面成效突出,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记者和新闻作品。

[5]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