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赤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松镇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地处金东区西部偏北,东与曹宅镇为邻,南与东孝街道相连,西、西北、北与婺城区新狮街道、罗店镇接壤,东北仍毗连曹宅镇,距金东城区5.2千米,区域总面积57.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赤松镇户籍人口为30580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属赤松乡;2002年,仙桥乡、赤松乡合并为赤松镇。截至2020年6月,赤松镇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仙镇街24号。 截至2019年末,赤松镇有工业企业113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7个。[1]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元年(1875年),属赤松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分属羊石乡、方六乡。 1950年,分属龙山、仙桥、桥塘3乡,隶属芙塘区公所。 1955年,龙山、仙桥、桥塘三乡合并为山桥、仙桥两乡。 1958年,称郊区公社山桥管理处、仙桥管理处; 1961年,改称山桥、仙桥公社,隶属罗店区公所。 1983年,复称山桥、仙桥乡。 1985年,仙桥乡划入婺城区,山桥乡属金华县。 1988年,山桥乡改称赤松乡。 2000年,仙桥乡、赤松乡划入金东区。 2002年,仙桥乡、赤松乡合并为赤松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辖仙桥、桥东、桥里方、石桥、大源、上汪、西余、北山口、上项村、石下、岗上、石耕背、东塘、王宅、山口冯、钟头、双门、石牌、西前路、下陈、棉塘、高塘村、月塘、官沿头、下新屋、下钱村、洪村桥、上钱村、郭村、下潘村、岩塘、下塔山、潘村、中联、下牌塘、尘不染、新屋头、黄泥垄、双塘、下杨40个行政村;下设36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赤松镇辖24个行政村:下杨村、黄泥垄村、石牌村、西前路村、下潘村、郭村、上钱村、桥里方村、大源村、石下村、岗上村、石耕背村、山口冯村、钟头村、双门村、北山口村、虎岩村、赤西村、二仙桥村、牌塘村、东联村、高陈村、四联村、三塘村,镇人民政府驻仙镇街24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松镇地处金东区西部偏北,东与曹宅镇为邻,南与东孝街道相连,西、西北、北与婺城区新狮街道、罗店镇接壤,东北仍毗连曹宅镇,距金东城区5.2千米,区域总面积57.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松镇地处金华山南坡,属自北而南延伸的低山、低冈丘陵和溪谷平原相间的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一线多为低山丘陵,境北与罗店镇界上的白兰山海拔1038米,是境内的最高点;中部一线多为百米以上丘陵,间有小片平原,南部沿溪有连片平原。

水文

赤松镇主要溪流赤松溪及其支流玉壶溪、西派溪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并注入义乌江。

自然资源

2011年,赤松镇有耕地1.7万亩,人均0.59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总人口有2903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00人,城镇化率20.7%;另有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14610人,占50.3%;女性14429人,占49.7%。14岁以下3581人,占12.3%;15—64岁21700人,占74.7%;65岁以上3758人,占12.9%;以汉族为主,达28982人,占99.8%;有土家、苗、畲、壮、布依、侗、黎、蒙古、回、藏、彝、白、傈僳13个少数民族,共57人,占0.2%,其中土家族1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2.8%。2011年,赤松镇人口出生率8.99‰,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2.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19人。 截至2019年末,赤松镇户籍人口为30580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赤松镇财政总收入7417万元,比2010年增长1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03.04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2011年,赤松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05元。 截至2019年末,赤松镇有工业企业113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7个。

农业

2011年,赤松镇农业总产值2.87亿元,比2010年增长52.0%,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5.4%。2011年,赤松镇生产粮食1495吨,其中水稻607吨,玉米157吨,豆类247吨,薯类442吨。棉花种植面积224亩,产量25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72亩,产量256吨,其中油菜籽189吨,花生56吨,芝麻11吨;水果种植面积4961亩,产量8832吨,其中柑橘775吨,杨梅713吨,葡萄3093吨,果用瓜3300吨;蔬菜种植面积11626亩,产量26614吨;食用菌产量160吨。2011年,赤松镇生猪饲养量68629头,年末存栏35410头;家禽饲养量28.51万羽,上市家禽19.73万羽。生产肉类2893吨,禽蛋881吨,蜂蜜6吨,蜂皇浆222千克,牛奶373吨;畜牧业总产值677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6%。名优特农产品有赤松佛手、中华鳖、鲜葡萄等。

工业

2011年,赤松镇工业总产值为13.4亿元,比2010年增长35.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3.8%。2011年,赤松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职工195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比2010年增长57.0%;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商业网点1700个。2011年,赤松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5亿元,比2010年增长24.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亿元,比2010年增长11.0%。2011年,赤松镇进出口总额3280.6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40.0%,其中出口3260.8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41.4%,主要产品有电动车、电子产品、机械、电器、塑胶等。

金融业

2011年末,赤松镇各类存款余额为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2.0%;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0%。

邮电业

2011年,赤松镇邮政业务收入为138.7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2671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503人,专任教师89人;小学2所,在校生1170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0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赤松镇教育经费达2465.7万元,比2010年增长12.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38.2万元,比2010年增长14.6%,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55.9%。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文化专业户2个,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0个;公共图书室40个,藏书8万册;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124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375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8%。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个,病床7张,固定资产总值1018.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5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赤松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88万人次。2011年,赤松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55.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377人,参合率98.0%。

社会保障

2011年,赤松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户,人数1人,支出3557元,比2010年增长27.0%,月人均296元,比2010年增长2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1户,人数512人,支出118.9万元,比2010年增长22.1%,月人均194元,比2010年增长18.1%;五保供养69人,支出38.42万元;医疗救助407人次,支出23.1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47万元;有敬老院1所,床位125张。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699人,参保率94.0%,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率95.0%;社会保障财政支出345万元,比2010年增长29.0%。 [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80千米,投递点111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个;固定电话用户4800户,移动电话用户28100户,宽带接入用户6500户。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铺设有干线水管13.5千米,年工业用水3.5万吨、生活用水5.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7.8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日污水处理能力1000吨,工业废水处理率45.0%。

供电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拥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50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4千米,用电负荷16.5兆千瓦。2011年,赤松镇售电量累计完成0.48亿千瓦时。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园林绿地面积有4.0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02公顷,绿化覆盖率35.0%。

交通

赤松镇有铁路沪昆线、金温线过境,其中沪昆线境内长3.3千米,为双轨电气化铁路,设东孝1个站,通往金华、义乌市;金温线境内长0.8千米,设东孝1个站,通往金华、丽水市;沪昆(杭金衢)、长深(金丽温)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沪昆高速公路境内长5.5千米,双向4车道,有仙桥1个出口,通往金华、义乌市;长深高速公路境内长3.2千米,双向4车道,有仙桥1个出口,通往金华、丽水市;杭金线省道过境,境内长5.8千米,通往金华、义乌市。截至2011年末,赤松镇有县乡(镇)级公路9条,总长32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赤松镇因原赤松乡而得名。

风景名胜

赤松镇境内有赤松山风景区。赤松山是黄大仙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东晋时期,就有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在赤松山炼丹。两晋南北朝时,赤松山建有道观赤松子庙。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将赤松子庙重修,改为建成赤松宫,并扩建了太清宫、清宇堂、会仙阁等道观。赤松山成为了中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