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号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空母舰 |
赤城号航空母舰(英文:Akagi Aircraft carri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建造的天城级航空母舰2号舰。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重型航母。天城级原为战列巡洋舰,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改建成航空母舰。赤城号建造之初拥有的200毫米主炮、横卧弯曲式烟囱和三段式飞行甲板。改造后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加装了岛型舰桥与升降机。由于是在战列巡洋舰的基础上改建的,赤城号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导致舰载机搭载量仅为60架。赤城号航空母舰于1920年12月6日开始动工建造,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同年8月1日正式加入联合舰队,1935年11月15日到1938年8月31日进行改造升级,1942年6月6日在中途岛战役中重创自沉。
目录
简介
赤城号航空母舰原为天城级战列巡洋舰2号舰。舰名源自于日本关东北部的赤城山。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建造4艘。天城级是长门级战列舰的改进版,在长门级的舰体基础上加装1座双联装主炮。天城级是加贺级战列舰的简略版,赤城号减少了装甲防护,舷侧装甲带采用倾斜式设计,取消了水平装甲延伸到舷侧水线以下的“穹甲结构”;取消了加贺级的主装甲带后面直接铺设在轮机舱外层的3英寸装甲,而且水平装甲的最大厚度也仅为4英寸,导致天城级的防护比加贺级薄弱了许多。赤城号航空母舰从战列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时,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设有双层机库。赤城号安装的三段式飞行甲板呈阶梯状配置,最上段是起飞、降落两用甲板,用于舰载机的回收,全长190米,宽30.5米;中段甲板供小型的战斗机起飞,长15米,宽17.2米;下段甲板供较大的攻击机起飞,长56.7米,宽23米。中、下两段甲板分别与舰体中部以后的上、下双层机库相接,飞机可以从机库直接起飞。
评价
赤城号航空母舰由于上层甲板没有岛式建筑,舰桥只能设在甲板下面,给操舰和作战都带来极大不便;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时,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飞行甲板回归单层设计,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一直延伸至舰首并用立柱支撑并增装第三座飞机升降机,过去浪费掉的舰体前段空间扩建给封闭式机库使用,让航舰载机数量大增。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岛式舰桥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替代了原先的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在起飞整理队形或返航准备降落时,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飞行冲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