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圖片來自搜狐网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夜行军和破蔡州城的情景。诗的首句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次句可见军纪严明,将士们斗志的无比高涨;后两句避开正面描写激烈鏖战、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只摄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

原文

王建〔唐代〕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译文

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军旗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军纪严明,人马无声。

身在远处就看到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亮起,知道先锋部队已经攻下了蔡州城。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与朝廷相对抗,严重地影响了唐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元和十二年十月的一个风雪之夜,著名将领李愬发兵九千,以降将李祜、李忠义率三千精兵为前驱,急行军六十里,首先袭击了军事要地张柴村,然后取道一条从没有走过的险路,冒着大雪行军七十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在一夜间,就攻下了顽敌老巢蔡州城,生擒了吴元济。《新唐书》称其“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王建这首诗就是描写这次战役的。此诗为组诗第一首。

赏析

  这首诗以平蔡战役为题材,抓住天气的极端恶劣与部队纪律的高度严明这两个特点,着力刻画,写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

  “和雪翻营一夜行”,“和雪”,与雪搅和在一起,说明是在大雪中行动;“翻营”,倾营出动,足见规模之大;“一夜行”点明是夜晚奇袭。这句诗七个字,分为三层,一层一转,不但读来铿锵有力,而且以诗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

  “神旗冻定马无声”,紧承上句,军旗都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不能飘扬。在如此奇寒之中,读者会想到人该会怎么样。但接下去却没有写人,而出人意外地写了马,他是以“马无声”来引导读者去想象人的无声。试想九千人的部队在一夜之间要行军一百三十里已属不易,竟能做到人马无声,不但表现了军纪的严明,也反映了将士的斗志。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这两句没有具体写战斗的如何英勇激烈,只撷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先头部队已举火攻下了蔡州城,预先约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这一笔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余地,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诗人不写攻城的先头部队怎样战斗,而写后续部队遥望城内的变化,不写胜利后的喜庆,而写标志着胜利的烛天火号,这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的。如果写城上的战斗厮杀,则不免失于露,且寥寥数字不易概括传神;如果写胜利后的喜庆,则不免使人有曲终意尽之感,不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回味余地。现在这样写,可谓恰到好处,说明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而且妙于结构安排,使全诗生动真实而又韵味悠长。写后续部队是从“遥望”中看到连营大火获得全胜消息的,说明他们尚未投身战斗,这就愈加使人感到战斗进行的顺利和迅速,从而反衬出准备的充分和筹划的精到。这一切,对策划、指挥这场战斗的李愬来说,就是最好、最具体的赞颂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张弛有度。前两句写急行军,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捷;后两句写胜利的火号,虚中见实,把战斗发展的高潮隐含在画面中,别具匠心。

简析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夜行军和破蔡州城的情景。诗的首句以强劲的节奏再现了部队顶风冒雪夜间急行军的情景;次句可见军纪严明,将士们斗志的无比高涨;后两句避开正面描写激烈鏖战、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只摄取了一个“遥看”的镜头。全诗笔酣墨饱,气势飞扬,写尽蔡州之役,令一个运筹帷握、指挥若定的名将形象和不畏艰难,作战骁勇的先锋将士形象都跃然纸上。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