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赠宣城赵太守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赠宣城赵太守悦》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赠宣城赵太守悦》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1]

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还山,途经南阳,与赵悦相识。此前赵悦曾以监察御史身份于幽州讨寇,接着当过两任县令,因坐事被出而"归田园"(南阳)。天宝七载(748),赵悦为杨国忠识拔,再进御史台,不久又进了尚书省。但由于"惊飚摧秀木",被出牧历任三郡太守。天宝十四载(755),赵悦时任宣城太守,李白为其作此诗。

全诗通篇歌颂了赵悦刚正不阿的人格,感慨其对作者的知遇抬爱之情,同时含蓄表现出作者此时处境艰难,欲借赵悦的举荐建立功业的愿望。作者开篇引用赵襄子(毋恤)创建赵国、平原君(赵胜)养士辅国的英雄业迹,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赵氏身世的不同凡响。随之历述赵悦的起落人生,"秀木"衬托出赵悦重入兰台奏事建言的担当有为,"鹗立"化抽象为形象,赞杨其藩镇宣城的高风亮节。

最后作者以卫鹤、东郭之比,语带自嘲,表现出自身困顿的处境;猕猴、羸马之叹,心怀忧愤,空怀报国之志而难以实现;久蓄鲲鹏之志,恨无溟海之风,表达出希望得到赏识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全诗结构严谨,内容深刻,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作品原文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

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

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

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𬸣。

词句注释

1、赵悦:天宝十四载为宣城太守,参见《唐刺史考》卷一五六。

2、宝符:《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曾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

3、"三千"二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4、茂远业:指后裔繁盛·虎竹,《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南藩:指宣城。

5、千丈松:《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6、兰荪(sūn):香草名,喻指有才能的人。

7、国士:旧称一国的杰出人物。

8、柱下史:指御史。

9、绣:绣衣,御史所服。

10、簪(zān)白笔:《御览》卷二二七引《魏志》曰:"帝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上问左右:'此为何官何主?'左右不对,辛毗曰:'此谓御史,旧时簪笔以奏不法,今者直备官,但珥笔耳。"

11、幽都:指幽州。游魂:安旗等注:"指斥敌寇之语,意谓不能久存。"此指赵悦以御史佐幽州军幕。

12、持斧:指为御史。汉武帝时,"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见《汉书·王诉传》。

13、差池:《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正义:"差池者,往飞之貌。"

14、鹗立:王琦注:"《埤雅》:鹗性好时,故每立更不移处。所谓鹗立,义取诸此。"重飞翻:喻其复出为官。

15、兰台:御史台,古亦称兰台寺。起草:后汉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16、夔(kuí)龙:虞舜之二臣名。此指当时的宰相杨国忠。矫,举。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昔相公秉国宪之日,一拔九霄,含香华省(尚书省)。"

17、赤县:京都所治为赤县。

18、强项:《后汉书·董宣传》载,东汉董宣任洛阳令时,秉公处死湖阳公主的苍头,抗旨不向公主谢罪。"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之,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帝称之为"强项令"

19、颓秀木: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迹屈"句:瞿蜕园、朱金城注:"此似指赵曾为赤县令而又罢黜。唐之赤县令,秩为正五品上,故虽罢黜而官资已显,得再起为郡守也。"

21、猛兽奔:用后汉宋均事。东汉时,九江郡多虎,屡为民患。宋均为九江太守,退奸贪,进忠善,行仁政。猛虎乃相率渡江而去。见《后汉书·宋均传》。

22、"迁人"二句:《左传·闵公二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瞿蜕园、朱金城注:"迁人,李白自谓。此句意谓谬受赵之宠遇。"

23、东郭履:《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24、狐白温:《文选》王微《杂诗》:"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吕向注:"狐白,谓狐腋之白毛以为裘也。"

25、精义:《易·系辞》:"精义人神,以致用也。"

26、"猕猴"句:《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载,司马宣王辟州泰,三十六日而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27、羲(xī)皇:日御,此处代指日。

28、覆盆:盆戴于头顶,无法看天。比喻蒙不白之冤,无由申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29、鹏鲲:《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0、要津:比喻显要的官职。《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31、假:借助。腾骞:飞腾。

白话译文

赵毋恤得到宝符而为太子,建立了获取山河的功业。

平原君赵胜拥有三千门客,出入随行。

纵横六国扬清风,英名声望赫赫。

你是大贤之后,继承祖宗远大事业,来南藩宣城作虎竹太守。

你们赵家子孙宛如茂盛的千丈古松,虬龙盘根绵延万年。

龙生龙,古松枝下无俗草,尽是芳香的兰花荪草。

回忆我在南阳的时侯,就承蒙你给予我以国士之恩。

你曾经为柱下御史,也曾经脱去御史绣衣而归田园。

往往我曾经耳上搁书写谏书的白笔,也曾经去北方追逐游魂。

在天北门持斧而能勇冠三军,神情威严如霜清雪白。

你前后又作过两地的太守,如鱼鹰再度翻飞。

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皇上也曾经很看重我这个辅弼良臣,那时我正像矫健的雄鹰展翅高翔。

海内满布我的大名,如雷贯耳,以强项般的刚强不屈而闻于皇上。

秀木高于林而惊飙摧之,虽然被人憋屈,我的品质却更加明显。

你出任太守经历了三郡,所到之处,恶人闻风而逃。

而我如卫公之鹤,有兴登上卫懿公的车轩,而谬得封赏。

自笑如穿东郭之履,有鞋面没有鞋底,处境窘迫,面对穿白狐腋毛大衣的人不禁有羞惭之感。

有空闲就步竹石径吟诗,细研精义而忘却早晚的时间。

神情憔悴,面容丑陋,不足以谈论风云大事。

职务提升如老牛拉破车,瘦马却要驾驶两辆车。

愿借得太阳的光芒,为我照亮覆盆之下的黑暗。

乱世出英雄,溟海不振荡,鲲鹏怎么才能展翅高飞呢?

期待你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借你的东风青云直上。

作品鉴赏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开篇表达作者对友人政绩的赞颂,继而回忆曾经与友人共度的难忘时光,最后转述自身,表达自己想借友人的举荐,实现自己鲲鹏般的愿望。"赵得"六句:借赵毋恤得宝符而为太子,建立获取山河的功业,平原君赵胜拥三千门客,出入随行以求尊主安国的事迹,彰显出赵氏族人历史的显赫。其二人纵横六国,清风远扬,英声喧喧,功业赫赫,以此二人辉煌的功勋,衬托出赵悦政绩的突出,表达出对赵悦的赞美。"大贤"六句:作者直抒胸臆,表现出对赵悦是大贤之后,将继承祖宗远大事业的欣羡。"茂"体现出赵悦前程似锦,"光"则体现出其治理下的区域繁荣昌盛,政绩显赫。"千丈松","虬龙"提现出赵氏宗族根基的厚重,松枝下不生杂草,尽长幽兰和芳荪,表现作者对赵悦后人的殷切期盼,直抒胸臆,表达出对赵氏的赞美。

"忆在"四句:作者回忆在南阳初识诗,所承蒙收到的国士之礼。赵悦曾为柱下御史,那时却脱绣衣,守田园,作者感激赵悦尽管坐事归田园,仍对自己有所抬爱。"伊昔"四句:作者回忆赵悦头簪御史白笔,监军前往幽州上任。形象生动展现出赵悦的正直。手持斧钺佐理三军,肃清天朝的北大门,表现出赵悦治理有方,政绩显赫,歌颂赵悦崇高的为官品质。"差池"六句:"鹗"表现出赵悦不屈于命运,虽阴差阳错作两地县令,但为官兢兢业业,如同鱼鹰再度翻飞,表现作者对赵悦的崇敬,"芳言"表现出赵悦善进良言。赵悦一旦赢得夔龙般的贤明大臣的垂青器重,那矫健的羽翼凌空翔舞会赛过凤凰。"夔龙"衬托出赵悦的才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伯乐比作夔龙,凤凰衬托出赵悦无尽的才华。"赤县"六句:"强项"表现出赵悦的刚正,"惊飙"可以吹倒高大的林木,表现作者对赵悦遭受邪佞之臣的打压而被贬谪的痛恨,表现作者对人生的道路曲折的感慨。以此反衬出赵悦不畏强权的高贵的品质。"猛兽奔"写出赵悦所到之处,不法之人如猛兽般望风逃窜,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赵悦严于治理,治区安定祥和的场景。

作者随后引述自身,"迁人"四句:作者以卫鹤自喻,遭贬之人而谬得赵悦的赏识,表现出对赵悦的感激。作者自笑如东郭先生衣履凋敝处境不堪,面对身穿狐白裘的贵人感到惭愧,借"东郭履"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如今处境艰难。"闲吟"四句:"闲云""精义"表现作者如今赋闲于世,虽然心怀鲲鹏之志,但苦于没有门路,以致碌碌无为。"猕猴"四句:作者再次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我如今就像猕猴骑着土牛,瘦马夹着双辕车,困顿疲累而迟滞不前。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表现出自己此时的困顿。作者愿借得羲皇上人的光辉,照亮覆盆之下的黑暗。"溟海"四句:将自身比作鲲鹏,以溟海大风比作赵悦,阐释无风鲲鹏无法展翅高飞的道理,表现作者对获得赵悦帮助的殷切心情。期待赵悦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借其东风青云直上。通篇以赵太守的有为反衬自己的无为,笔意纵恣,思绪翻飞,感情跌宕,气骨高举。

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首十二句叙赵世胄之盛,'忆在南阳'二十句,叙昔相见之早,并颂太守之贤。'迁人'十六句谢赵款接之厚,仍冀其汲引也。"

清代文学家李琦《李太白全集》:"李白一生在不同阶段都以大鹏自喻,大鹏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汇一体,来展示他一生都对自我有着充分的自信自负及其凌云壮志。诗歌表达了更希望有朝一日能显宦居要职,以作鲲鹏之举的愿望,可李白的鲲鹏之志一直未能实现。"

曲阜师范大学王国彪副教授《朝鲜车天辂汉诗研究》:"诗中李白将大鹏作为抒发壮伟气概、表现巨大抱负的载体。他希望自己能在政治活动中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搏击云天,这体现了他实现远大理想、不走常规仕途之路的急切心情。同时,大鹏形象也是诗人自由精神的化身。大鹏那种任天而飞、旷达豪迈、傲岸自信的性格贯穿李白的一生。"

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李白丛考》:"自己虽然受到赵悦优礼,而闲散之余,忧思转甚,寂寞难安,希求一日居仕宦要职,作鹏鲲飞举。"

作者简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视频

走进诗人李白

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