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贾市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贾市庄镇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东南22公里处,西邻梅花镇,北与常安镇接壤,东与晋州市相邻,南与赵县搭界,镇政府所在地贾市庄村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镇,地处三县(市)交界,集市贸易发达,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经济概况

199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90亿元,粮食总产3.3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3.64亿元,粮食总产3.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74元;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6.45亿元,粮食总产3.3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5.80亿元,粮食总产3.1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3.43亿元,粮食总产2.7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

2008年全镇共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500万元以上项目1个;1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外资1900万元。截止2008年11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851.8万元,国税完成199.8万元;地税完成532万元。

2008年以来,贾市庄镇紧紧围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这条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迎奥运、保平安、促发展”为载体,转变作风,开拓进取,强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截至6月底,该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889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0万元,入库税金404万元,均超额完成了上半年各项任务目标。

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树立无外商不富、无外资不活的新观念,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组织机构,突出一个“争”字,争取到更多的外埠资金到该镇投资。同时,采取以商招商、以厂招商、以友招商等多种引资方式,动员全镇各方面力量广泛招商引资,上半年共引进外地资金1200万元,新上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该镇还开展了帮富工程,引导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的特色创税作物,长期聘请林果蔬菜专家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全镇林果种植面积已达386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 为确保实现“迎奥运、保平安”的工作目标,该镇狠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下大力解决村班子开拓意识不强、战斗力弱化、遗留问题较多等问题,全面推进后进村转化工作,增强了农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上半年,该镇共解决遗留问题6个、热点难点问题16个。该镇还把党建工作同保稳定、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配齐配强镇村信访稳定干部,深入各村排查各类隐患问题,确保全镇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截至5月23日,该镇共完成了上级交办的19起案件的结案工作,其中,石家庄市交办4起,我市交办14起、集中交办1起。以“迎保促”活动为契机,该镇大力推进年初承诺为民办好的大事实事进程,千方百计兑现对群众的承诺。承诺办好的60件实事好事已经完成32件,其余均按时间进度进行。[2]

地方特产

该镇盛产鸭梨驰名中外,截止至2007年,该镇拥有果树19149亩,其中梨树1150亩,苹果树6789亩,其他果树1210亩。

截止至2007年,全镇建有果品冷储库260栋,总储藏量524万公斤,被石家庄市政府命名为果品生产专业户和果品冷藏基地;该镇建有5000亩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养殖业发展迅猛,截止至2007年,该镇千只以上蛋鸡养殖户500余家,蛋鸡存栏数120万只以上。另外有两个小尾寒羊、奶牛养殖专业村。 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镇政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经济实体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引了外地客商在该镇投资办厂。

截止至2007年,该镇经济结构初步构成了外南环路耿家庄至张名甫路段的宫面生产、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等行业。赵藁路贾市庄至刘海庄路段的铸造、化工、铁制品加工,农机配件等行业。

截止至2007年,该镇建设企业:刘海庄村有色金属线村生产,卞家寨建筑材料,张名甫服装生产,贾庄包装装潢品生产四个工业小区。[3]

社会事业

基础建设

石家庄市藁城区外南环路、赵藁线贯穿全镇。柏油路村村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该镇内拥有华北电网35千伏,变电站两座,电力供应充足。该镇设有两座邮电支局、四台4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四座移动电信接收塔,通讯快速准确。

2008年该镇政府投资5余万,镇村干部利用5天的时间,在镇长李军平的带领下,疏通汪洋沟河道200余米,清理淤泥300余方,基本解决了雨季对沿岸基本农田的危害。

截止至2008年,该镇投入资金160万元,硬化路面15000平米,完成了对藁贾路的该线工程,切实起到了改善交通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该镇加强对蔬菜市场改造升级工程。2008年,该镇投入资金15万余元,完成了部分蔬菜大棚、路面的硬化,信息化建设的升级改造工作,使蔬菜市场每天扩大销售近一成。

2008年贾市庄镇政府在农闲时节邀请果树专家和蔬菜专家到该镇进行集体授课,重点讲授了果树的管理和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为该镇的林果、蔬菜业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农业开发

1997—2001年,镇政府发挥当地优势,大搞农业产业化经营,除种植传统农作物外,创建了3个基地2个示范园。南果基地。以马邱、张名甫等南5个村为林果基地,占地2.7万亩,主要果品有雪梨、鸭梨黄冠梨红富士等。1998年成立了林果协会,注册了“天马”牌红富士商标;1999年对梨树进行高接换头,嫁接改造,引进新品种“台湾新星”,现出口日本、北菜基地。主要以贯庄为中心,建成了9000亩黄瓜基地,年产量7200吨。1997年在落生村建立了千亩优质麦(藁8901)繁种基地。如今已在全市推广示范园。2001年春,在刘海庄建立百亩优质“红提葡萄”示范园和百亩“速生杨”苗木示范园。

水利建设

为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5年间,全镇共打新机井345眼,由原来的每90亩一眼机井,变为每60亩一眼机井,满足了农民浇地用水需要。

乡镇企业

1997至1998年与南方合作,相继建成了不锈钢餐具厂和无链条自行车厂。至2001年,刘海庄有色金属公司完成扩建,年产值1500万元,利润125万元。贾市庄泡花碱厂建成投产,年产值450万元,利润34万元。服装加工厂二期扩建完成,年产值890万元,利润17万元。新建纸箱厂8个,都已投入生产,年产值1440万元,利润80万元。

农民减负

1997年后,镇党委、政府从划清农民负担界限着手,按照《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逐项对村提留计划审查,杜绝不合理摊派,截止2001年,取消不该由农民负担的项目3项,同时制定出《贾市庄镇农民承担合理费用管理条例》,对镇统筹、村提留等农民合理负担项目进行逐项说明,将条例印发到各家各户,并利用集日、庙会进行宣传。

公路建设

为了改善农村路面状况,发展交通事业,到2001年底,镇政府和市公路站联合投资,重修了刘海庄至贾市庄段公路7公里。此外,张名甫投资60万元,硬化路面20公里。刘海庄投资18万元,硬化路面6公里。卞家寨投资30万元,硬化路面10公里。

通信事业

2000至2001年,在镇内建成中国移动通讯塔和中国联通通讯塔各1座。2000年底,安装西门子程控交换机,固定电话增至12627部,同时设立了南古庄、张名甫、贯庄、刘海庄4个模块局。[4]

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迎、保、促”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工作责任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实施方案,认真排查矛盾隐患、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当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要讲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不盲干、不慌乱,积极稳妥地排查隐患、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要抓住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机会,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多办好事、办实事、办老百姓亟需办的事,办老百姓欢迎的事,力促农村发展。

贾市庄镇要抓住难得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推动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的发展壮大,不断提高镇域经济竞争力。要把老百姓想致富、盼致富、会致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社会风气越来越正,创业劲头越来越足的良好社会氛围。农业、农开办、信用社等有关部门要利用好政府管理这只有形的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有效手段,帮助镇村把果品生产、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做精做细,为广大农民迅速致富助一臂之力。

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把更多的高新技术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竞争力。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项目的组织推广上,要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积极引进实验新的栽种模式、新的产品品种、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设施蔬菜,加快形成村连村、镇连镇的聚集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和抗风险能力。要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