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贵州草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贵州草药

中文名称 贵州草药

别称 天蓝

科 豆科

贵州草药 来源于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嫩枝,主治瘰疬,疥疮。 概述 《贵州草药》 《贵州草药》

《贵州草药》:"性温,味甘。"

《贵州草药》:"杀虫解毒。"

《辨证施治》:"对肿瘤能改善症状,增进食欲,镇痛补血。外洗治全身发痒。"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与鸡蛋同煮。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淋巴结核:鲜核桃树嫩枝、鲜大蓟等分,煎水当茶饮;另煮马齿苋当菜吃。(《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②治疥疮:鲜核桃枝叶、化槁树枝叶各等量。煨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③治子宫颈癌:鲜核桃树枝一尺,鸡蛋四个。加水同煮,蛋熟后,敲碎蛋壳再煮四小时。每次吃鸡蛋二个,一日服二次,连续吃。此方可试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新编中医入门》)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肿瘤 用胡桃树枝与龙葵全草制成核葵注射液,每支2毫升,内含胡桃树枝1.0克、龙葵0.1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4毫升,1~2月为一疗程,如需要可续用;瘤体注射(宫颈瘤体),每日1次,每次4~8毫升。曾对95例包括15种癌瘤(多数属晚期患者)作了近期疗效观察,其中显效13例,有效17例,轻度好转16例,无效49例。用药后似有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轻疼痛、增加食欲等作用。对部分肿瘤起到缓解或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宫颈癌和肺癌,效果较显著。如配合放疗或化疗比单独使用效果好:加大剂量,可提高疗效。用药期间一般无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注射后有头晕、口麻等现象,但很快即自行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胡桃树枝、佛耳草、蔊菜各1两,煎煮浓缩成20毫升,加糖适量。每次10毫升,日服2次,15天为一疗程。观察65例,其中单纯型11例,近期控制3例,显效4例,有效4例;单纯型合并肺气肿29例,近期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哮喘型4例,近期控制)例,有效3例;哮喘型合并肺气肿21例,近期控制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合并肺气肿者疗效较差。

相关资料

【异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的全草。

天蓝苜蓿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茎高30~60厘米,伏卧或斜上,有毛或无毛。羽状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广椭圆形,长0.7~2厘米,先端钝圆,微缺,基部宽楔形,上部具细齿,两面有白柔毛;托叶斜卵形,长5~12毫米。花10~15朵密集成头状花序,腋生;花梗长1~3厘米,具腺毛;花蝶形,萼简短,萼齿长;花冠黄色,长1.5~2毫米;雄蕊9与l;花柱针形。荚果弯呈肾形,长约2毫米,无刺,后变黑色,有纵纹,含种子1粒。种子黄褐色。

各地均有生长。(生于湿草地及稍湿草地,常见于河岸及路旁,微碱性地亦见有生长。分市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华北、西北及西南,日本、蒙古、俄罗斯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亦有分布。)|

中国天蓝苜蓿的栽培利用最早在2O世纪9O年代,陕西汉中、四川一带,将天蓝苜蓿广泛用作短期绿肥,用于麦后复种和家畜青饲料。中国天蓝苜蓿第一个栽培品种"陇东天蓝苜蓿"于2003年进行了审定登记。

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

种子含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

荚含油O.8%、硬蛋白类15.66%;

纤维素24.63%、灰分8.05%、可溶性碳水化物40.21%。

《贵州草药》:甘涩,平。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治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①治黄疸型肝炎:接筋草五钱,狗屎花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劳伤疼痛:接筋草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白血病:接筋草五钱。水煎服。

④治喘咳:野花生一两,煨水煮鸡蛋食。

⑤治痔血或大肠出血:野花生一两。煮甜酒水服。

⑥治黄痘:野花生二两。煨水服。

⑦治蛇头疔:天蓝苜蓿加盐卤捣烂包敷,每日换1~2次。

⑧治螟蚣、黄蜂、蛇咬伤:天蓝苜蓿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