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贴春联的传承(牟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贴春联的传承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贴春联的传承》中国当代作家牟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贴春联的传承

年二十九下午贴春联的传统,在我们家延续了很多年。

从记事开始,赶过了年二十八的大集,置办完了年货。到了二十九的中午,家里就展现出一片忙碌的“忙年”景象。母亲开始“炸菜过油”,父亲和我张罗着贴春联。一年又一年,每每想起都充斥着对年和小时候的回忆。

贴春联的第一步做浆糊,首先在一个颇具年代感的炒瓢里面加上适量的清水,将面粉一勺勺的舀到瓢中。炉火保持大小适中,边加热边搅拌面粉,待到面糊中央不断产生气泡炸裂开来,用勺子舀起由低至高拉出延绵不断的细线,浆糊就做好了。父亲做的浆糊恰到好处,不稠不稀,冒着腾腾热气但从未糊过锅。

第二步准备春联,记忆中贴过几年手写的春联,但后面大多是印制好的成品春联。有的春联需要裁减,对折压印丝毫不能马虎,用小刀沿着压印的地方一点一点“剌”出来。父亲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全神贯注、认真严谨。“别看一张小小的春联,裁的正不正、贴的齐不齐,贴在大门口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和做事的态度。”细致的示范、简单的话语,在这样那样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言传身教中,家风的概念灌注在了我这个农村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相对于裁剪春联,比较费时费力的还是“萝卜钱”的分配。“萝卜钱”主要张贴在门楣上面,一般以三或五的单数为宜,尽量不出现相同的图案。提前分配图案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撕扯、分类,但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屋内分拣省得在外面吹风受冻。如果遇到天气暖和无风的时候也会在现场现撕现配。

小扫帚和炊帚、板凳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小扫帚用于去除往年的春联和尘土,炊帚用来在春联和“萝卜钱”上面涂抹浆糊,板凳用来补齐身高所不及的高度。虽然到了腊月的最后几天,天气却依然寒冷。因为是男孩,和父亲贴春联外面受冻的工作,自然落到了我的身上,姐姐很少参与。按照我们家的习惯,春联先从大门开始贴起,父亲先用扫帚将去年春联、萝卜钱的残存去除,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刷上浆糊,我将春联、萝卜钱递到站在凳子上面的父亲手中,在一年一年、一次一次的“默契”中,春联和萝卜钱到了它们最合适的地方。张贴完毕后,我们父子还要仔细端详、触摸贴的位置和牢固度。接下来是影壁墙的“福”字,和每个门楣上面的“萝卜钱”。步骤周而复始,心情却如食甘霖。过程是“重复乏味”的,但也充盈着“左为上还是右为上”、“生金宝地还是宝地生金”、“福正着贴还是倒着贴”的讨论。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某一年的腊月二十九中午,父亲对我说,“你也成年了,今年你站在凳子上面贴。”在之前的记忆里,刷浆糊的门楣高的遥不可及,贴春联把握左右上下距离的“眼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第一次”终究来了。母亲提前给我围上一个围裙,爸爸把春联、萝卜钱准备妥当。我把凳子稳稳放好,站在上面用炊帚,在父亲高高举起的炒瓢里面揩出适量的浆糊。“凳子上面的世界”第一次向我打开!贴春联是这样,生活也是一样。人总归有一天要脱离父母的保护,独立的书写自己的人生,开启自己的生活。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更加亲切的感受“扶上马送一程”的父母之情。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的一切财富传授给你。没有保留,即使放手也会远远观望,保护我们从全力以赴、力所能及直到无能为力。

贴春联的传承其实就是家风的传承。家风就是父母通过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的氛围!家风体现的理念往往是家人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等。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

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大,后来递浆糊的变成了姐姐,后面变成了妻子。我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贴春联的炊帚用了二十年,我希望我的儿子们也能尽快完成这个传承。[1]

作者简介

牟凯,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伟明物业。淄博市技术能手,淄博市五一劳动标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