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货币计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特点。选择货币这一共同尺度进行计量,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货币计量 [1] 外文名称 Monetary Measurement

所属学科 经济学

问世时间 1676年 [2]

基本定义

货币计量1.jpg

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1676年)。"货币计量"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

我们应如何理解"货币计量"的含义?弗里希在《计量经济学》的创刊词中说到:"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

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各自并非是充分条件。而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货币计量。"

后来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因也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也可以说,计量经济学不仅是指对经济现象加以测量,而且表明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进行计量的意思。

主要用途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一整套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上的计量方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硬件",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货币计量详述

货币计量2.jpg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计量尺度。

可供选择的计量尺度有货币、实物和时间等,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最适合充当统一的计量尺度。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某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定假设。

两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补充。

二是假定币值稳定,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优缺点

货币计量3.jpg

它利用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部的计量活动,计量结果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从而得到会计报告,并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然而,很多影响企业的活动很难或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企业成员或雇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对其准确计量。

客户的忠诚能保证企业的未来收益,但是在过去的报表中只反映了过去已实现的收益。虽然会计中使用了货币计量概念,但经理人也不能期望从会计报告中获得企业各种要素的全景图。另一方面,在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

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诞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发展

国外发展情况。计量经济学首先主要用于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出现后,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应用发展很快,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60~8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西方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发展情况。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有人开始过研究,但很快就中断了。直到70年代未,才恢复有关研究和学习,80年代后期是快速发展时期。同样,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

因素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货币计量4.jpg

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主要经济环境通常是其主要产生和支出现金的经济环境。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企业不得随意变更其已经确定的记账本位币,除非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假设

是指当会计为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时,是以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综合计量为前提的。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纳复式簿记原理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复式簿记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采纳统一的货币进行计量。

因为只有货币才具备可加总性,才能够将各种经济活动综合地反映出来,否则不同属性项目之间的加总就仿佛一个桶子与一个苹果的加总一样毫无意义。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中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货币计量5.jpg

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货币计量单位,另一个是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的问题。

观念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全球适用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战略。作为战略规划组成部分的重要项目之一,从2002年5月到2004年3月IASB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项目统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改进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借鉴世界上最佳实务和减少原来各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方法,消除准则之间重复和相互矛盾之处,改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一致性。在改进的13项国际会计准则中《IAS21---汇率变动影响》改进项目首次启用了功能货币的新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本文拟对IAS21改进项目所体现的功能货币观念作深入地探讨,目的在于正确地认识我国的会计货币计量观念,以期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功能货币的概念

改进前的IAS21将"报告货币"定义为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货币。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计量货币即主体计量财务报表项目所采用的货币。在这里IAS用"主体"代替"企业"这一术语将含义表达得更为中性但这一术语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原来的涵义主体倾向于以营利为导向的企业另一层含义是列报货币即主体列报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货币。

货币计量6.jpg

功能货币观认为,货币的计量功能和列报功能是可以分离的,即一项资产可以用同一种货币计量和列报,也可以用一种货币计量而以另一种货币列报。显然,这个论断是针对多元货币体制而言的,我们对此可引伸为会计系统中同一货币具有2种功能:计量功能和列报功能,即对会计事项的计量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计量货币和列报货币并不一定是同一种货币。

IASB放弃了长期持有的单一货币观,在这次改进项目中采用了"功能货币"这一称谓取代原IAS解释公告第19号中的"计量货币"术语,并对功能货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所谓"功能货币"是指主体经营所处基本经济环境的货币。其中,"基本经济环境"是指主体产生现金和花费现金的地方。

具体说,主体确定功能货币应考虑如下因素:(1)影响主体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货币通常是主体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计价和结算的货币以及竞争方和当地政府部门法规主要确定主体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国家货币;

(2)影响主体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成本的货币。除此之外,改进项目还给出了其他参考因素,如主体融资活动即发行债务性和权益性工具所获得资金的货币等。

在确定"功能货币"取代"计量货币"后,"报告货币"就细分为"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两个概念。IASB认为以功能货币折算后的财务报表比以前用单一货币计量的报表能更好地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评价未来现金流量所必要的信息,因此要求主体以功能货币计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与"功能货币"对应的"列报货币"是指"列报财务报表采用的货币"。

货币计量7.jpg

尽管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都是以货币单位确认对象,但含义不同。功能货币是计量单位,具有标尺作用,会形成计量的后果即对净损益产生影响;而列报货币仅是一种"货币单位",是货币量的陈述结果。另外,功能货币的概念又修正了会计传统上的外币概念,"外币"指功能货币以外的货币,而不是所在国货币之外的货币。

功能货币的核心观点

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重新评价

随着跨国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会计界长期以来一直企盼着能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使其既不歪曲国外子公司原有的财务成果和财务关系,又能达到货币的转换以满足不同货币列报的报表之间合并的需要。

功能货币正是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而产生的,功能货币建立的目标就是在不同的货币环境下,满足以合并为目的的合并报表对母子公司财务成果和财务关系的揭示要求,其重点在于以合并为目的的外币报表的折算。我们还是以改进前后的国际会计准则为例,看看在功能货币观念下,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改进情况。

改进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将"国外经营"划分为"构成报告企业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和"国外实体"2种类别。前者所从事的业务就如同母公司经营业务在国外的延伸或直接组成部分,如这类子公司可能只限于销售母公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