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货币均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货币均衡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健全的利率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货币供求的情况。它随着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变化而自由波动,以此来反映货币供求关系是否失衡及其失衡程度。

2、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活跃的货币市场。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和货币之间可以便利而有效地迅速互相转化,既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可供投资者选择,又可通过与货币之间的互相转化而调节货币供求。

一般来说,在这两个条件完全具备时,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就存在着自动实现均衡的可能性。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唯有市场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双方都具有调节作用。利率是货币均衡实现的必选手段。

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指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的注意总量性失衡。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表现为:

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绝非是等量的。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会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总需求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总需求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

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

1、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满足交易需求而作为流通手段(包括流通手段的准备)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形成市场需求;而作为保存价值而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

2、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积蓄财富所需的价值保存手段则不单纯取决于市场供给,或至少不单纯取决于当期的货币供给—用于保存财富的货币显然有很大部分是多年的积累。

总而言之,可以说市场总供需的均衡关系是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的供需关系一一地对应着。但也应该注意,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之间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在不断转化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