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谢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1],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太平(今属浙江)人。一作黄岩(今属浙江)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 谢铎 字号 字鸣治,号方石
民族 成就 雁山“七贤”之一
出生时间 1435 时代 明朝
职业 官员 去世时间 1510年
出生地 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 主要作品 《桃溪集》、《伊洛渊源续录》、《尊乡录》

生平简介

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
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
成化九年(1473)校勘《通鉴纲目》[2]
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
弘治四年(1491)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 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
五年后,谢铎72岁告老还乡。
谢铎经学精通,写文章符合体制规范。两次担任国子师,严格课程,杜绝私人请托,增加学舍,修建堂室,扩建庙门。安排办公场所三十多间房让他的下属使用;贫困的生员就周济体恤他们,生员死了就请示官府确定仪制给他们殓葬。闲赋在家时喜欢周济体恤聚居的同族亲属,待自己却是布衣蔬食。

正德五年去世。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谧号文肃。
[3]


典故轶事


三入仕途
第一次是明天顺八年(1464年),谢铎中了进士,与李东阳一起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此后授编修,升侍讲。成化十六年(1480年)以家艰离职回乡丁忧,十八年闰八月服除,按例应当起复,但是谢铎托病家居,屡召不起。

第二次是弘治元年(1488年),在李东阳、黄孔昭的劝说下,谢铎应召复任侍讲。弘治三年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弘治四年,因次子卒,谢铎以“先祀无托”和身体有病为由以退休回家。

第三次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国子监缺祭酒,朝廷众多言官推荐谢铎,八月提升为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监祭酒。据明太学志,明代兼国子监祭酒共24人,谢铎为第一人。然而谢并不领情,多次推托。弘治十三年(1500年)四月,孝宗派人就其家起之,谢铎只得启程赴京。五月中途病卧绍兴官舍——蓬莱馆。谢以病为由,托绍兴太守向朝廷申报辞呈。七月十八日离开绍兴,由金华、丽水、温州绕道回乡,于八月十七日抵家。皇帝不准辞呈,七月再下圣旨。谢铎回家未有几天,九月重新上路,于十一月到京。这最后一次入仕之途,可谓艰难。[4]

成就及著作

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参修《英宗实录》。九年,受命校勘《通鉴纲目》,后升任侍讲。时值边警,呈《论西北备边事宜状》,指陈边防弊端,主张整饬边务,言辞中肯,部分为宪宗采纳。十四年,以父丧告假回乡。弘治初,参修《宪宗实录》。弘治三年(1490),擢南京国子祭酒,提出选择良师、选拔人才、广征图籍、修正历法等六项建议。次年辞官回乡,家居10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后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

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时诗坛盛行台阁体,堆砌辞藻,-。与李东阳等主张诗歌革新,宗法杜甫,面向现实,成为茶陵派代表诗人之一。写有不少揭露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诗作。弘治十年,应台州知府陈相之邀,纂修《赤城新志》。主要著述有《伊洛渊源续录》、《尊乡录》、《赤城论谏录》(与黄孔昭合编)、《桃溪净稿》等。卒后赠礼部尚书。

谢铎家富藏书。成化四年(1468年),其父建“贞则堂”,他又于“贞则堂”之东建藏书阁为“朝阳阁”。十六年(1480年)父病故,他辞官悼丧,遂以中秘图书以及四方所购置于阁中。有的书如《尚书》、《西汉书》、《韩柳李杜集》残缺不全,又多方鸠集,与其他收按类收藏。藏书达数万卷。编有《朝阳阁书目》,已佚。著有《桃溪集》、《伊洛渊源续录》、《尊乡录》等。


诗作欣赏

《次儒珍韵》

莞海东头去路赊,独乘羸马到君家。
十年梦里相寻处,依旧青山两岸花。

《病中怀黄世显李宾之》

十日高眠昼起迟,缓寻方药得中医。
不才岂是官无事,多病惟应志未衰。
门巷雪深妨过马,江湖岁晚益多歧。
衣冠论说今如此,旧简残灯亦自疑。

《病中有怀呈十五叔父》

夕阳西下隔秋阴,三径门前旧竹林。
无复惊尘随别梦,独怜多病损闲心。
绝交书在从人弃,漫兴诗成每自吟。
此路近来休更问,欲将青鬓谢朝簪。

《长信词》

芍药春深映曲栏,海棠枝上雨初残。
合欢扇在君须记,莫放秋风一夜寒。

《逸老堂》

一笑功名真覆鹿,十年辛苦枉听鸡。
梦魂回首长安路,几忆清风竹下溪。

《雁湖》

雁湖高处不胜舟,见说诸天在上头。定有琼台非世界,更无花木亦春秋。
谈空漫忆三生在,飞锡终谁一到休。不识阆宫蓬岛外,几人曾伴赤松游?

参考资料

  1. 大溪桃夏谢铎的传说,温岭日报
  2.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谢铎传》
  3. 《明史·谢铎传》
  4. 《明史·谢铎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