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读书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吴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读书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读书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中国当代作家吴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书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我从小便喜欢读书,而且对文字有天生的敏感性。一张纸片,一本破书,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我的目光。当别的孩子在房前屋后疯玩的时候,我可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我记忆力超强。读过的文字像一个个精灵在大脑起舞,然后如刀子在树皮上刻划般记在了脑子中,而且那个痕迹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甚至愈加清晰。

我初中开始读《红楼梦》,但那时年龄太小,很多字不认识。我只喜欢读宝黛二人的情节,其他的都跳过去。像“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段,写到宝玉午间陪黛玉解闷,两人面对面歪在床上说话。黛玉把一方手帕子盖住脸,听宝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鬼话。当时觉得这个情节很有趣很美好,还有点羞涩,让人脸红,心忍不住扑通扑通地乱跳。下课了就把这一段偷偷讲给好朋友听,我俩叽叽咕咕说个没完,还开怀大笑,引得别人以为我们是神经病。在那时浅薄的意识里,就希望宝黛走到一起。看到宝玉和宝钗夜谈,或“羞笼红麝串”就忍不住生气。看来人是天生同情弱者的。

真正喜欢上《红楼梦》是在上了师范。室友出了几个谜语让我们猜,“丈母娘”,答案是贾母。“花香扑鼻”,当然是袭人。还问“原应叹息”是哪四个女孩子,其中“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是谁,“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是谁?“抄检大观园”时“抖箱”的是哪个,“飞掌”又是谁?算是把我给难住了。我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呢。于是耐心得把一百二十回全读完了。只是读到后四十回,越读越没劲,是掐着头皮读完的。尤其读到黛玉赞八股文也有好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时,分外觉得刺心。简直把黛玉的形象毁了。以后又看了刘心武主讲的百家讲坛,还有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的讲座,更迷上了。床头放一本《红楼梦》,临睡前必看一会,成了习惯,真是口齿噙香。而且只要一听到与此书有关的信息,会兴奋到颤抖,全身都震悚起来,心“咚咚咚”直跳,犹如女孩子马上要约会情人,紧张而甜蜜。听到《红楼梦》歌曲,感到灵魂都荡涤了,血液流淌得分外欢快,在幸福的眩晕中沉醉不知归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可惜这本伟大的著作常被人说成是“读不下去”,想在身边找一个红学知己,真不容易呢。

我越来越认识到,读书是跟人的阅历、经验和人生的体验密切相关的。一本书,当初读它,并不知它好在哪里,也许仅仅是一种兴趣。但一旦加入了个人的生命体验,书上的内容便鲜活起来。

记得很久以前就读过沈从文的《边城》,当时只觉得是一个悲剧。为女主人公孤独凄凉无望的等待揪心。然后自己在心里给它续一个完美的结局。少年的心思总喜欢皆大欢喜,“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现在再读,我读出了里面田园牧歌式的人情美,人性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那连绵苍翠的远山,清澈见底的河流,古朴的渡船,纯朴善良的人们,都让人无比神往。听,“草虫落雨一般”,你就似乎听到宁静的夏夜虫儿们的歌唱。看,那个自然与爱情的精灵——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纯天然的美,灵性,乖巧,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而她听到傩送夜晚唱的情歌,“灵魂为歌声浮了起来,飘到悬崖上,摘了一把虎耳草”。真是让人的心灵在柔软中颤动不已!现在浮躁的年轻人恐怕没有耐心去品味一个遥远边城的凄美爱情了。我推荐给女儿读,她翻了几页,撇撇嘴,“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呀!很简单的故事嘛。”我想告诉她里面蕴藉深厚的泥土气息,优美灵动的景物描写,都丝毫不能引起她的共鸣。又是知音难觅之叹!

七年级教材中有一篇《童趣》的文言文,作者是沈复。我偶尔看到介绍,说他与妻子陈芸“伉俪情深”,当时并没有深究。有一天随手翻开《浮生六记》,一下子被吸引了。作者开篇即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这种文学的自觉,已经让人佩服了。里面记闺房之乐,生动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一个细节写沈复新婚时,与新娘“比肩调笑”,“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把少女的娇羞脉脉写得细腻传神,真是现代人应该汲取的。及看到“坎坷记愁”,为作者与妻子悲凄曲折痛断人肠的遭遇而潸然泪下。陈芸生命最后一刻的两行痛泪,也打湿了我的心。当读到作者“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时,早已泪湿衣襟。也使我明白“情到深处,流泻于笔端,不加修饰,亦是好的。无感而发,矫揉造作,寻章摘句,必定味同嚼蜡”。

张爱玲是奇绝艳绝的语言学大师。她对人物的服饰,住房建筑,心理及景物描写都有异于常人之处。色彩的浓艳与人性的黯淡形成巨大反差。我读她的文章,脑子中总能形成鲜明的画面,意象妖冶诡异。她在《倾城之恋》中写白流苏坐船来到香港,在码头上看到“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的异常热闹”。大红大绿的对比,把女主人公七上八下的忐忑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受尽家人气的流苏,想到异地赌自己的未来,迷茫,慌乱,无助,孤注一掷。海底的厮杀不正是她内心挣扎的投影吗?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巧妙,使人叹服。看这一句“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难为她怎么想到!

萧红对东北呼兰河一带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我喜欢她的《小城三月》。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带着抒情的忧伤,就像那个美丽多情而忧郁的翠姨。

[1]

作者简介

吴瑕,河南商城人。喜读书,爱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