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读书之趣(刘潮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读书之趣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读书之趣》中国当代作家刘潮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书之趣

看到现在很多学生读书很痛苦,就想起自己读书的乐趣

照理说,祖上三代贫农,不是书香门第,是没有资格谈读书的。可是,我出生时恰逢国家政策大调整,母亲常说我给家带来好运,从此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有幸比同龄人多念了几年书。

从小就爱惜书,拿到书后叫姐用报纸包书皮。一学期下来,书角都没折过,撕开书皮,封面崭新。有些同学没到半个学期,书就烂成腌菜渣。

一开始学拼音:看到“a”是一个医生叫小孩张嘴“啊”的图片,想想有道理;“O”是公鸡叫,有道理;“e”是一只鹅把脖子弯到尾巴处,然后在水里倒映“e”,很疑惑,如果鹅不弯脖子,那鹅和“e”就没啥关系了。还有“ü”是鱼尾巴翘起来,还得吐两个泡泡。常对着鱼看半天,也没发现它做如此高难度动作。当年我问别人这些问题时,别人都笑我是傻子。可现在专家说,这就是探究精神,没想到我一进校门就具备了。

稍稍识得几个字,就爱看书了。那时能看到的最多是“图书”——就是连环画。像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每个同学家里有几本,拿到学校就多了,大家换着看。我没有,只能站人家边上偷偷看,有的同学还特别小气,挡着不让看。所以我就到处转悠,东瞄一眼,西瞅一下。不识几个字,看看图;后来识字多了,先看字,后瞄一眼图,觉得更有意思

到四五年级时,不满足于看连环画。翻箱倒柜,找家中藏书,找到几本“历书”,没看头。后来哥哥买了几本书:《三侠五义》,《七侠小五义》,《薛丁山征西》,《三国演义》。除了《三国演义》看不下去,其他的书都看了好几遍。同学间也流行大本小说了,武侠居多,《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因为我成绩好,同学对我很友好,我跟他们借,都能借到,条件考试让他们抄一下。

当年有个同学带来一本书轰动全校,所有同学都围着他转,上课也和他交换眼神和纸条。到底什么书有如此魔力?-----算命书,书名我都忘了,也可能没书皮,反正是算命大全之类。可以按出生年月算,可以看面相手相,还能测字。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下课时就叫他看面相手相,上课时就写生辰八字或写个字递给他,然后叫他把结果递过来。从早读到放学,就没停过,他也乐意。那同学读书不咋地,算命倒是一套一套,反正大家的命由他说了算:哪个做大官,哪个拉板车,哪个种田……同学的职业基本敲定。有人看自己命不好就换着法算,直算到满意为止。

这种活动太闹腾了,上课也不得安宁,老师发现源头,就把书没收了。结果,老师办公室热闹起来了。

最看不懂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可能现在小孩都没见过——那是一本竖版繁体线装书。书角有些残破,纸张泛黄。我只能断断续续地看,跳过诗句,跳过难认的繁体字,边看边猜,居然让我看懂七八成,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就放弃了。

进入青春期,言情小说开始泛滥,琼瑶、三毛、岑凯伦……不太感兴趣,可能发育得晚呗,但凡同学中流传的,我都看过,没对我造成什么坏影响。

只有一本让我印象特深刻的书——《林海雪原》,这书看了两遍,里面的人物,杨子荣,座山雕,邵剑波……如数家珍,特别是邵剑波和白菇缠绵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让我心荡神漾。

高中生活比较紧张,同学分成两种——一种目标明确,拼命读书;一种得过且过,无所事事。两种人泾渭分明,互不打扰。而我属于第三种——不想放弃,也不努力。有个同学属于疯狂混日子的,每天早上到书摊租三本武侠小说,上午看完;中午再租三本。

“你看得完吗?”

“只看情节,雷同的略过。”

也真是神了。我就把他看完的拿来翻翻,有时我一本没看完,他三本都完了。他的饭钱一半都花在这里了。我也是从这些书上发现假冒伪劣:“全庸”(假冒金庸),“吉龙”(假冒古龙),更过分的“金庸著”原来也是个名。

“你没看出这些是假冒的?”

“知道,就随便看看,真的都看完了。”

小时候都偷偷摸摸看书,被人看见,会嘲笑这个人是呆子,农村孩子有名堂的标准:有力气,会耕田,会插秧……我都不在行,一直是被嘲笑的对象。至于读书,也没天赋,不喜欢课本,也不认真听讲,但每次考试还行,究其原因,可能是把课本当课外书一样读。

现在小孩不喜欢看书,大约是供他们玩乐的东西多了,动画、游戏手机……哪一样不比书好。他们以读书为苦,是他们没受过苦。我想可能是现在老师家长想尽办法都不能让小孩好好读书的原因了。[1]

作者简介

刘潮水,江西省广丰区少阳中学老师,爱好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