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楚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诗经与楚辞
|
|
|
《诗经与楚辞》是2010年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宏一。
内容介绍
《诗经》,原来只叫做《诗》或《诗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战国末年,才和《易》、《书》、《礼》、《春秋》等书,被儒家尊重为「经」。著成的年代,最早的诗篇,大约在西周初年,最迟的已在春秋中叶。产生的地域,除了极少数的篇章,来自现在湖北北部江汉一带之外,其馀各篇大约都在现在的黄河流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境内。它包含了这段期间、这些地域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和祭祀的颂辞。全部有311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6篇只有篇名没有诗,所以实际上只有305篇。
一般泛称的楚辞,指的原是战国後期,流行於南方楚地的一种新诗歌,主要的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从《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看,「楚辞」这个名称,是从西汉初年才开始出现的,指的就是屈、宋等人的作品。甚至有时候专指屈原的作品而言。这些「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富於个人或地方色彩,和《诗经》颇不相同。《楚辞》的成书,是西汉末年的刘向,辑选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而成;东汉末年的王逸,据此纂成《楚辞章句》,流传後世,既久且广。因此,《四库提要》将它列在四部的集部之首,并且称之为总集之祖。
黄河、长江在华夏大地上,泽被万里;《诗经》、《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辉映千秋。假使我们想要溯流寻源,认识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中国文明,就不能不读《诗经》、《楚辞》。
作者介绍
1943年生於台湾高雄。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筹备处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讲座教授。曾获美国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赴美访问一年,并曾担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华文顾问;曾获台湾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国家文艺奖(文学理论类)、香港研究资助局多次研究资助;曾主编国立编译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并担任台、港、大陆等地多种学术期刊之编辑顾问。著有《清代诗学初探》、《清代词学四论》、《清代文学批评论集》、《诗经与楚辞》、《仪礼乡饮酒礼仪节简释》、《先秦文学导读》、《中国文学鉴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品)》、《白话诗经》(一)(二)(三)等专书多种,学术论文近百篇。除研究中国文学及古代文献外,也从事文艺创作,作品曾被选入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语文教科书中。
作品目录
序
绪言
上编 诗经
第一章 诗经的来历
一、诗歌的产生
二、采诗与献诗
三、引诗与赋诗
四、孔子与诗经
五、诗经的流传
第二章 风雅颂诠说
一、十五国风
二、二雅
三、三颂
第三章 诗经的题材分类
一、爱情与婚姻
二、农耕与狩猎
三、战争与徭役
四、祭祀与宴饮
五、政治与讽喻
第四章 赋比兴诠说
一、赋
二、比
三、兴
第五章 诗经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特色
二、艺术技巧
下编 楚辞
第六章 楚辞诠说
一、楚辞的产生
二、楚辞的名义
三、楚辞的编集与流传
第七章 屈原其人其辞
一、屈原生平
二、屈原作品
第八章 其他的楚辞作家作品
一、宋玉、景差
二、贾谊
三、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
四、刘向、王逸
第九章 楚辞名篇选译
一、离骚(节)
二、少司命(九歌)
三、天问(节)
四、哀郢(九章)
五、橘颂(九章)
六、渔父[1]
参考文献
- ↑ 斑斓的《楚辞》,瑰丽的南国,网易新闻201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