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评梅写于离梅窠前一日的诗(石评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评梅写于离梅窠前一日的诗》中国现代作家石评梅写的诗。

作品欣赏

评梅写于离梅窠前一日的诗

依稀是风飘落花,

依稀是柳絮天涯;

问燕子离开旧巢,

含泪飞向谁家?

惠风撩乱了诗情,

晚霞横抹成诗境;

只点染了一轮月,

几株松,

惹我留恋着:

梅窠的烟云。

疏刺刺几枝梅花

冷清清一盏孤灯;

听,

远处送来的古庙钟声,

窗前唱和着草虫低吟,

惹我留恋着:

梅窠的幻梦。

铸成了铁样的素心。

包住了海样的深情;

榻上遗下泪迹,

案上留着药馨;

风宵月夜,

少了个瘦影。 [1]

作者简介

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2]

石评梅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动家,代表作有《墓畔哀歌》《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石评梅曾主创《京报》副刊——《妇女周刊》,有着“北京著名女诗人”之称,她在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方面都颇有成就。石评梅与高君宇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1928年,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病离世,与挚爱高君宇同葬陶然亭。[3]

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4]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评梅与体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组成"女高师第二组国内旅行团"南下旅游,她们沿京汉铁路,经保定武汉南京上海,从青岛济南返回北京。返校后,石评梅写了一篇五万余字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连载于《晨报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1923年,石评梅完成学业,接受师大附中聘请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和体育教员、国文教员,后来还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师大等校兼任教员和讲师。担任北京师大附中女子部主任后,在管理上她采取理智指导、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规则约束。

1924年高君宇因张国焘被捕叛变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他从在京住所腊库胡同十六号化装脱险,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到石评梅住处告别。

1924年石评梅和陆晶清合编《京报》副刊的《妇女周刊》时,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支持。

1924年11月,石评梅与陆晶清等编辑出刊了《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她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势力,激励人民革命斗志。[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