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访名相蔡新故居(詹士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访名相蔡新故居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访名相蔡新故居》中国当代作家詹士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访名相蔡新故居

在闽南地区,提起名相蔡新,可谓家喻户晓。身为清代两朝帝师,位居宰辅的他,一生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其官德人品才学,堪称典范。带着一份虔敬,我多次前往蔡新故居拜访。

故居位于漳浦县大南坂镇的下楼村(原称下布村),距县城十华里左右。从外部看,这座房屋占地约几百平方米,是旧时闽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看上去朴实无华。这与想象中官宦府第的豪华与气派反差甚远。故居前是一块宽敞的土埕,中间铺砖,直抵大门,土埕的两边各保存着一个石制的旧旗杆台,历经岁月淘洗,颇显沧桑。与旁边那有气派的三根一体式新旗杆台相比,黯然失色。当我向前走去的时候,目光被镌刻在石头上的“觉岸”二字所吸引,乍一看,其笔画饱满,雄浑有力。相传蔡新未出仕前,常到清泉岩佛寺读书,后来,他将乾隆御笔赠之的此二字刻于清泉岩。“觉岸”本出自佛语,是由迷惘而到觉悟境界的意思。此刻,我仿佛看到蔡新在清泉岩佛寺里挑灯夜读的情景。故居的大门并无特别之处,仅一块悬挂在门上方嘉庆皇帝御赐的“绿野恒春”匾额,在左右两只宫灯的烘托下较为惹眼。

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较大的庭院,地面用砖石铺就的,平整又略有些凹凸,而前屋是一字排开的单层建筑。院子的围墙下,一些翠竹和叫不上名的花树,在阳光的照耀下颇有生气。跨过台阶,就到故居的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很大的木屏风,正上方悬挂着乾隆御赐的“武库耆英”牌匾。而左右也挂有“黄扉宿彦”、“盛世耆英”两块牌匾。墙面上张挂着《延禧堂寿言》题跋注,以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句,看着眼前这些匾额和字迹,我神情凝重,若以蔡相的品行为镜,真是无地自容。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该怎么去坚守内心的平静与本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年逾古稀的蔡新在太学坐讲的情景仿若在眼前。

绕过大厅边门往里走,是一个四方形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左边的厢房,如今改成了“道德讲堂”的小会场,透过那些井然有序的桌椅,能感受到浓浓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一个所在开堂宣讲道德,真是恰如其分,蔡新的品行不正是一面道德的明镜吗?在看右边的厢房,你不难发现许多的小橱窗,里面放着许多与蔡新有关的古今书籍,而四周挂满了以蔡新历任官职制成的牌匾。譬如有:“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五部尚书”等。再往里就到正堂了,那块高悬着的乾隆御笔“福”字牌匾,金光熠熠。匾额的下方,是乾隆追封蔡世远为太傅的圣旨,以及蔡新与蔡世远的画像。我走近仔细端详着,只见蔡新胡子花白,手拄拐杖,目光安祥,似乎在思忖着辅国大计。

“去永清堡看看。”同行的朋友突然提议。“哦!”我一时回过神来,拜访蔡新故居,岂能错过永清堡?提起永清堡,让人想起君臣相惜的佳话。永清堡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是乾隆皇帝知道蔡新家乡居山区,为其免受盗贼之患,下旨令福建巡抚为蔡新家乡建堡,建成后,蔡新为堡题名为“永清堡”,永清即“永系大清”之意,并分配各家各户居住,也是蔡新归休后安稳的住所。经过一番打听,我们才知道永清堡距此不远,在一个隐秘的拐角处,我们发现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堡被淹没在杂草丛中。穿过残破的围墙,石拱门上“永清堡”三个大字十分显眼。近10米高的古堡外墙下部分由条石垒砌而成,上半部分由泥土夯实而成,墙面上布满了各种用于防御外敌的枪眼。因为年代久远,古堡斑驳的墙面上早已爬满青藤,透过大门向堡内张望,我发现到处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眼前的一切,让我的心头涌起一股物是人非的感慨,古堡犹存,而名相却已去。

“辅国已作盛世栋梁,修身堪为千秋楷模。”是啊,相信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名相的风范会亘古传颂!

[1]

作者简介

詹士元,男,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参考资料